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之课内外衔接

2018-07-16文朝光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初中

摘 要:语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科目教学,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阻碍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因此,语文教学开放化势在必得,多渠道地开展语文阅读,课内外相互衔接,互相补充,是学生扩展知识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及语文处理能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结合

张志公先生曾提出:“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要根治这一致命伤,只有一条路,开放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有语文课本,引导学生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拓展阅读面。

一、 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课内的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而课内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与课外对接,掌握大量的知识,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课内学习压力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课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和发展,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宽阔的智力背景,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自主课外阅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读促思,以读助写。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语言,能够实现自主读书和自能作文。作为补充和继续,课外阅读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它既巩固了课内阅读,也是课内成果的检验,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阅读的开展能为写作带来素材和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

二、 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方法

(一) 从结构上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

首先我们可以为学生开设大阅读课。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语文百花园里百花争放,课堂上的教学正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品读范文,初窥百花园的一隅,要想让学生领略其中精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走出课堂,运用课上学的阅读方法,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山东青岛曾经有一位教师就大胆地整合课本,取缔题海,从文集、杂志、期刊等处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自编成教材,并辅以方法,增大学生的读写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了自主阅读的乐趣。

其次是可以开办读书交流会。如果说书籍是精神食粮,那么期刊就是精神快餐,中外名著才是营养大餐,所以在激发了学生的遇到兴趣后,就要定期开办读书交流会,确立读书专题,课前布置阅读任务,课上分小组开展交流学习。专题可以从作家作品、社会热点、人生哲理等多个角度来确立,如:“唐之韵”系列中包括“千秋诗圣”“飘逸诗仙”“豪放东坡”等小专题,分别结合生平经历,研读每位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及艺术成就。“人与自然”系列下属“山水有情”“环保卫士”“动物世界”等小专题,分别找来相关文章阅读品味。又如进行“男子汉”系列专题时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弗游记》《好兵帅克》四部外国名著,通过对四个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感悟,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真正男子汉的优秀品质。

(二) 从方法上进行课内外衔接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启迪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多教师往往缺乏这种注重“授之以渔”的良好方法的理念,只知道一味地给太多的“鱼”,大搞题海战术,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却很缓慢,中考的成绩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培养出来。

一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速度过快、过慢,阅读盲从,没有明确的方法,答题思路窄,混乱。教师首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平时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阅读语速适中,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成。还要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难度适中的书籍。课外阅读的训练,教师要是“大撒手”,那样的阅读效果不会很理想。学生因为年龄、知识量等原因,在选择书籍上往往盲目。有很多的学生选取的书籍难度过大,往往做不下去,阅读能力难以稳步提高。因此,我常常帮助学生选取难度适中的书籍,为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三是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对名家名篇作品,我主张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仔细研读文本。“精读”就是逐字逐句认真研读文本,不仅对全文有大致的了解,对语句、词都要仔细研读,在“精读”的中,我要求学生采用“勾划法”来阅读,对于文章里面的写景、抒情、议论的语句或者比喻、夸张修辞语句、各种写作表现手法都要勾画出来,之后书写心得。我常常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四人小组选择文章精读,用笔画一画好词好句,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三) 加强教师自身修炼

学生要读书,教师更应该读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人文素养”,要有文化底蕴。那么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要成为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文化“血肉”。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翻开新的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中,“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内容的编排,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挑战。如果不读书,不抓紧时间“补钙”,何以指导学生,又怎能迎接挑战?!

三、 结语

综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即使教材中的课文字字珠玉,篇篇锦绣,其数量毕竟有限。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厚积”,离不开阅读总量的积累,所以大胆鼓励学生把阅读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就为阅读创新能力的“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任依群.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J].学周刊,2016(2).

作者簡介:

文朝光,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市大田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初中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