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

2018-07-16陈发维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转化创设情境思维

摘 要: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也逐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活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就能够极大地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转化;思维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一开始上课就展示动画片:三只米老鼠分蛋糕,三种分法三只米老鼠都不干,为什么呢?学生对三只米老鼠非常喜欢,感觉他们也在分蛋糕,觉得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产生思考。

二、 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启学生数学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1. 把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2. 把圆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3. 把圆64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比如在教学“圆锥”这一节时,我把三角形旋转得到圆锥的过程用多媒体制作出来,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快就建立起来了。还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利用荡秋千形成的轨迹引出的“曲线、圆心、半径、直径”,再用动画展示画圆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并理解了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把数学中抽象难懂的概念向学生展示过程,把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缩小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得较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三、 合理運用多媒体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的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运用多媒体丰富学习资源和挖掘潜能,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所谓创造性是指个体有可能产生的某种独特性成品的能力。它强调对某一问题的答案数量,允许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分这样几步进行:

①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启发学生用“割、补、拼”的方法推导计算公式。

③学生讨论,动手操作。

④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种情形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⑤议一议:拼成图形的底、高、面积与梯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由此可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多让学生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引导学生主动地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见解是有价值的,从而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乐趣,对发散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展示他们的独创性大有益处。

作者简介:

陈发维,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城南小学。

猜你喜欢

转化创设情境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