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创新
——数字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

2018-07-15高颖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杭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活化文化产业数字

高颖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数字文化产业,也叫数字内容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是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中。该规划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明确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路径。

2018年6月,浙江省备受瞩目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发布,标志着浙江省开启了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引领的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这也体现了浙江省对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布局的积极回应。在规划中明确了通过内容、业态、模式、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现浙江省文化产业的高位增长、融合提升的战略目标。

从国家及省级的两个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出,融合与创新在数字文化产业的布局规划中频繁出现。这也意味着,如何把数字技术的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创意融合起来,是其中的重要议题,这也将成为数字文化产业未来的一个总体发展趋势。

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

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主要涵盖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两个面向,并且,这两个面向是有机融合、互助发力的。与传统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内容创新不同,在数字文化产业语境下讨论内容创新,离不开技术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过技术创新来帮助实现文化内容的活化应用,使文化产品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同样的,数字文化产业语境下的技术创新,也不再是孤立的,将内容创新的解决方案融入技术研发环节,为技术创新助力。将文化与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创新驱动的数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

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既是对未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又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整合,体现的也是推动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之路。从产业资源来看,杭州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逐步聚集了大量国内代表性数字技术企业,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良好的产业环境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文化资源来看,浙江是文化大省,历史上的吴越文化发源地、江南文化核心腹地,文脉延绵千年,积淀了丰厚的人文资源。可以说,在技术资源与文化资源领域,浙江底蕴深厚,而这正是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的强大基石。

以“融合创新”为驱动的创新不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附属品,而成为了文化产业的核心。如何推动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的深度融合?设计思维是引发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酵母。设计思维强调以人为本,应对技术与文化的诉求,从方法论角度为产业的战略发展提供解决方案。设计思维不仅是内容创新设计中的重要方法论工具,它已经跨界服务于各领域,成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创新的战略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环境多样化的今天,不仅要积极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内部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更要强调数字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只有通过数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赋能,才能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而这都离不开“融合创新”的推动。

传承活化 守正出新

文化产品的本质是慰藉我们的精神世界,寻找心理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产品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却人人都需要,它看重的是精神滋养和心理体验。从单纯的娱乐消遣到深入的心灵润化,任何一个层面的文化消费,都受文化基因的影响。因此,如果不能将传统智慧传承活化,守正出新,创造出亲近当代生活又启迪心灵的文化消费品,就难以从根本上抑制低俗化、同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滥行于市场,从宏观上说,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也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蕴含的正是传承与活化的能力。浙江有深厚、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方面,传统文化资源有如数字文化产业的“智库”,启发着当代的创造力,滋养着当代的文化发展。如何传承传统智慧成果,使其能历久弥新古为今用,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使命,数字文化产业更是责无旁贷。若能深植本土,爬梳剔抉,以古鉴今,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在内容创新领域体现文化关照,便可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发源头活水。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等新装备、新技术,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数字化时代更好的保护、传播、应用、活化。数字技术层面能做的不仅是保护,试想,若从内容设计上、技术研发上融合创新,设计一款有趣味性、有新意、交互友好的民间工艺品线上展销平台,通过感人的故事、数字化的精美呈现和虚拟现实的互动体验,增强用户体验,唤起文化记忆,为民间艺人带来销售收入,便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性”保护。总之,“融合创新”应对的是文化与技术、传承与活化、传统与未来的综合议题,只有将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才可为数字文化产业引来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活化文化产业数字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答数字
“活”化英语思维,期待会在一瞬间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数字看G20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成双成对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