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中国方案应对亚太秩序之争

2018-07-13张洁

世界知识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朝核问题周边国家印太

张洁

2017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整体良好,但复杂性有所加强,突出表现为朝核问题、南海问题、洞朗对峙和反恐等新旧热点问题集中爆发。此外,亚太地区秩序加速解构与重组,这是本年度周边安全形势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在支持全球化进程中,中美两国一进一退,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上一个拓展一个收缩。针对上述变化,《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8)》围绕三方面谋篇布局,即地区秩序的竞争、热点问题的解读,以及中国方案的出台。

2017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四大特征:

第一,大國博弈与地区秩序的重组,秩序之争态势明显。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美日印澳的协同与对话加强,四边战略合作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中国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周边国家“落地开花”,俄罗斯也试图为国际新秩序提供俄罗斯版方案。虽然中国无意与美国形成秩序竞争,但是美国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已然将中国与俄罗斯归为“改变现状的国家”,认为中俄正在构建一个“与美国价值观和利益格格不入的世界”,这无疑是在人为地塑造新的“阵营”对立和秩序之争。

第二,朝核问题升级,成为周边地区最具失控危险的安全热点;南海问题虽然趋稳向好,但仍然暗潮涌动;中印洞朗对峙则成为近些年来周边国家与中国首次在已定陆路边界上发生摩擦的事件。

第三,恐怖主义“常反常在”,并由于“伊斯兰国”政权在中东被消灭后有可能向全球扩散,故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态势构成严峻挑战。

这些新老热点问题在中国东北、东南和南部三个方向同时爆发,成为2017年周边安全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是,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的整体周边安全形势只是复杂化,而非恶化。这是因为,随着国家实力的上升,中国对周边事务的掌控与塑造能力仍在不断加强之中。

2018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的四大挑战:

评估报告每年都对下一年度的周边安全形势做出预判,本年度评估报告指出,2018年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将突出表现为四大方面:一是中美关系中的竞争因素或将突出。随着中美权力转移的继续,双方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互动将凸显竞争性,美国与其盟友、伙伴的联动性加强,意在谋求维护美国的优势地位。二是美日印澳四边对话机制为主体的印太区域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夯实。三是朝核问题与南海问题仍是影响周边安全形势的热点,朝核问题的突发性与南海问题的长期性都对地区形势具有重要影响。四是后“伊斯兰国”时代的恐怖活动在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明显加剧,将在短期内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构成严峻挑战,这也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中面临的重要安全问题。

本报告完稿于2017年底,2018年6月出版。时至2018年年中,比照现实情况,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南海问题。由于美国加大介入力度,南海岛礁建设和军事化问题重新升温,并形成了一定的外溢效应,成为国际舆论攻击中国的焦点。这与本报告的预测比较一致。二是地区秩序的博弈。对比2018年6月初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的情况,本报告对于美国、印度等国对以印太战略或是印太概念为核心的、地区秩序的推动力度,以及周边国家对此的接受度估计不足,而印太战略虽有不同版本,但或将成为新的、最有竞争力的地区秩序方案之一。对此,中国应以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式,一方面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精细化耕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以合作、包容和共赢的理念,不排除与其他地区秩序的对话与合作,同时合作方式也可以是“多带多路”的。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创新工程项目,并长期得到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的资助,从2011年至今,已经连续发布八年。该报告的定位是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主要研究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原因以及趋势,并对此做出预判及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朝核问题周边国家印太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冷战后朝韩关系发展在解决朝核问题中的地位、经验及展望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探析“朝核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标杆性家居盛会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周边国家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