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画布”的美与丑

2018-07-13徐雅稀

北方文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重审异化意义

徐雅稀

摘要:从古至今,纹身在世界各地都是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置于“人体画布”之上的艺术。人类对它的欣赏经历了从崇拜到抵触,再到新时代下重新追捧的过程。本文旨在分析纹身美在历史流变中的意义内涵,并揭示其异化现象和由此带来的误解,最终在消除误解后重审文明社会纹身之美,肯定纹身具有美的价值。

关键词:异化;纹身之美;意义;误解;重审

今天,纹身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在部分人充满兴趣尝试的同时,另一群人将纹身视为“坏”的标志,对于纹身的争议也随之而来。目前关于纹身的历史及意义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多从纹身异化形式挖掘它的消极含义,诠释当代社会对纹身的抵触情绪。而本文认为,古代纹身的异化现象导致后来人们欣赏纹身时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偏见,在当代社会又由于局外人对纹身者的心理基础和动机缺乏必要认识,对纹身形成种种误解。而这些误会的消除对重新确立纹身作为特殊艺术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审美主体(纹身者与局外人)与审美对象(纹身)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人们对纹身态度变化的原因,并试图消除当代人们对纹身的偏见,重审纹身之美。

一、古代纹身美的意义及异化表现

(一)古代纹身美的意义

纹身自原始时期就初见端倪,成为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并表现出丰富的意义。

纹身美在人类社会最先表现出生存意义。从起源看,纹身是原始人类保护自己的方式。“纹”原作“文”字,即交错的花纹。那时生产力低下,人类无法抵抗猛兽袭击,只能在身上涂抹大自然的色彩或图案掩饰自己。上古三代闽越之地的重要风俗就是以蛇为图腾、断发文身,盛行原始巫术。这种朴素的仿生正是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心理的表现。在一些埃及女性木乃伊身上看到,纹身作为护身符分布在腹部、胸部、大腿根部。尤其在怀孕期间,妇女的大腿根部纹有喜神贝斯,寓意生产顺利,因而纹身有“保护一切”之意。青铜时代“奥特兹冰冻男人”的尸体在1991年发现,其皮肤上有57处纹身,标记处被推断是为了治疗疾病(关节炎)。因而,纹身既可作为信仰的符号,传达宗教崇拜,祈求保护,也是治病的记号,关乎身体健康。纹身体现了重要的生存意义。

纹身发展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意义,由此纹身也才真正开始成为艺术。为生存所迫的人是无暇顾及“什么是美”的,在人类早期,尽管纹身具有美的形式,但还不是人类欣赏的对象。生产力提高后,原始图腾崇拜逐渐淡化,有些部落还是保留纹身的习俗,却是把纹身作为身体的装饰。海南黎族认为纹身是女性美的体现,纹身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是判断一个女人是否美丽的标准。古典日本喜欢全身纹,纹身艺术家对色彩、透视和想象力的应用突出对装饰性的重视。波利尼西亚纹身在古代国家中被认为是最复杂和技巧性最高的,精确的几何设计不断翻新,装饰了人的整个身体。

纹身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具有象征性的文化意义。黎族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体现了族源意识、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对她们来说,纹不同的图案于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象征内涵。比如上唇上的图案代表“吉利”,下唇上的图案代表“多福”等。其次,纹身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有时传达的是个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有时还是集体传统的继承发扬。比如在波利尼西亚,人们相信纹身是个人精神力量的载体。而在萨摩亚,首领和他们的助手在某个重要的出生日从家庭长辈传承下来的花纹中选择,以永久的纹身艺术记录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忍耐和奉献。

纹身作为审美对象离不开审美主体及其所处的社会,因而它又具有社会意义。纹身在每个部落都有它自己的图式,代代相传,纹身自然成为家族的标识,身份的象征。在萨摩亚实行的传统手法就是用职位和头衔来确定纹身的花纹。纹身也代表财富多少,宋朝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里写道“(黎族)尚文身,豪富文多,贫贱文少。但看文之多少,以别贵贱。”纹身在部落中还是成年的标志。如宋代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中写道“其绣面也,犹中州之笄也。”清朝笔记《黎歧纪闻》则认为纹身具有婚姻的标志:“(黎)女将嫁,面上刺花纹,涅以靛。其花或直或曲,各随其俗,盖夫家以花样予之,照样刺面上以为记,以示有配而不二也。”(1)总之,纹身在社会中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社会意义十分明显。

(二)纹身美的异化表现

纹身在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中也呈现出异化的走向,这构成了当代审视纹身产生偏见和误解的基础。

紋身曾被作为罪恶的证明。纹身,又被称为刺青,是在皮肤上用墨水针刺一些图案或文字。从先秦起就有黥刑、墨刑,即在犯人的脸上刻字,给予侮辱性的惩罚。西方《圣经》中记载,亚当和夏娃生该隐和亚伯,因上帝偏爱亚伯,该隐出于嫉妒杀死了他。作为上帝的惩罚,该隐的额头上被做了作恶的记号。欧洲黑奴贸易中,奴隶主在黑奴身上用烧红的烙铁烙上符号,防止出逃后难以寻找,带有极强的侮辱性和血腥暴力色彩。因此纹身被作为犯人与奴隶的标志,彰显了身份的不平等。

女性的纹身时常带有社会的歧视,但不同地域又有不同要求,因而女性常在两种矛盾性的要求中艰难生存。比如在黎族部落中,带有装饰性的纹身被单独要求于女性上,显示出男女之别。拒绝纹身的妇女会被视为男女不分、外貌丑陋,没有教养、忤逆宗族。只有纹身的女性,死后才能被祖先识别和接受。而在中原文化中,社会从道德拷问的角度审视女子的纹身,认为纹身就是浪荡风流、品行不端的表现。显然,从男性视角出发对女性是否能纹身确立评判标准,显现出男权统治社会下女性的被动地位,这无疑是精神的戕害,带有社会歧视。

有些纹身本是勇气的表现,后来却被黑化成恶势力组织的象征。在《水浒传》中,以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和浪子燕青为代表,纹身作为装饰彰显他们张扬的个性与勇气。但后来的“黑社会”却曲解了纹身的正面内涵。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商帮是“黑社会”的雏形,清朝晚期河运衰落后,他们无法谋生,便采取不择手段的方式谋利。近代香港的老帮派成员通常以“左青龙,右白虎”为纹身,构成社会威慑力。1720年后,日本把给犯人纹身作为惩罚方式,使得纹身的“社会遗弃者”只能拉帮结派沦为犯罪团伙。

因此,纹身彰显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文化意义、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显示出丰富的内涵美。尽管纹身出现了异化现象,但却是人们对它的误用导致它的美被扭曲,因而纹身的美不该被抹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纹身以动物、植物、符号等形象存在于人的身上它的生动离不开生命的活力。当人体扭动时,纹身也在不断变化,彰显出自己的生命。因而不仅是探讨身体意象的艺术,也是将艺术与人的生命联结。

二、当代纹身美:误解及意义

当代社会,人们对纹身有根深蒂固的误解和偏见,以致无论如何都不能将之与艺术、美联系在一起。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纹身风潮从美国众多明星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式的纹身图案大大彰显独特性,让一些思想开放的小众群体着迷。然而大众对纹身的偏见依然还在,流露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一)对纹身美的误解

大众对纹身的误解主要来源于纹身美中的异化、人类审美观念的保守性,以及局外人对纹身者的心理基础和动机缺乏必要的认识。

首先是文化误解。尽管我们不再羞于暴露自己身体的美,但在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中更强调的是中庸、和谐之美,审美标准以大众的平均水平为基础。因而在保守者看来,具有后现代文化色彩的纹身显示了个体的叛逆不羁,极端个性化也就意味着他会被排斥于大众审美视野之外。从而使纹身处于被小圈子接受,而被大多数孤立的尴尬境地。大众排斥的不是纹身本身,而是不喜欢异类的出现而造成混乱。

其次是自古以来的道德误解。在女性身上,纹身被视为美丽、神秘、性感、诱惑的代名词。这些词汇带有危险性与吸引力,总被以道德的标准批判。但纹身本身除了身体保健、医疗外对他人并不存在危险,因而这也只是将善与美混为一谈,进而形成对纹身之美本身的误解。在男性身上,纹身意味着威慑与压迫,给人带来恐惧感,从而纹身者被贴上“坏”的标签。

最后是新时代下凸显的社会误解。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看,纹身在某些程度上成为社会降低筛选和判断成本的标识。例如在有些职业招聘上明确规定不招收纹身人士,使得这些“边缘人体”在整个社会的处境更加不利。在心理学方面,纹身被视为是一种带有暴力色彩的流行文化,是一种寻求刺激的美,常被扭曲为施虐者、受虐者和自虐者的心理异常。从哲学角度看,抵触纹身者认为纹身存在的意义依附于个体生命。生命逝去时,纹身也就无所依傍。因而那些试图通过纹身探寻生命的奥秘,显示自身精神永存的纹身爱好者是迷信的。但这些保守者却忽视了纹身作为某种文明的延续,本身已经具有永恒意味。

(二)当代纹身美的意义

在局外人审视纹身时,除了由偏见带来误解,还常常忽略了这类人的心理动机,即纹身对于这类人的意义何在,为何他们选择以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这也势必要探究当代纹身美的意义,从而达到对他们追求纹身的动机的基本了解。总体上,纹身美的生存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淡化,更侧重审美意义及文化意义。

从审美角度看,纹身是置于“人体画布”之上的艺术品,比纸张上的艺术品更具个性与张力。正式纹身前,纹身师与顾客在纸上设计纹身图案。由于纹身师的水平和顾客身体特质不同,就算同一张设计图纸,真正纹在身上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而纹身设计灵感来源于设计者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进而转化为人体绘画艺术,纹身无法完全复制,因而具有极强的个人性。同时,因为人体皮肤具有调节体温、感觉冷热、分泌与吸收等实用功能,身體又可以灵活转动,因而在不同情况下纹身的审美有不同的效果,从而具有艺术的张力。

人类衣服上的图案花式,可以认为是原始部落人类皮肤上的纹饰的一种转移。在衣服未出现之前,他们衣不蔽体,因而会选择在身体上修饰自己。当下人类不再只满足于服饰符号,社会环境使他们要在自己身上发展才能找到自己,因而身体符号又重新兴起。纹身也和服饰一样,作为形象语言附着于人体之上,同为载体,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文化精神,表达前卫人士对生命的奥秘的探索、对神奇力量的向往。

从文化角度看,纹身可以体现集体的力量,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例如日本喜用传统的浮世绘风格作为纹身内容,暴露现实百态和社会万象,散发着浓郁的日本本土气息。纹身也作为部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对于传承与保护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在2018年1月的调查显示,至今已存在3000年的海南黎族的纹身即将消失,纹身将成为历史被留在博物馆里。

纹身作为现代的时尚潮流,更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先锋性色彩。它彰显个性解放、自由审美、自我重塑、勇于创新等人文精神内涵,突破了保守狭隘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近几年外国的纹身艺术展上,不断出现新的纹身形式。如将中国国画的意境美和神韵赋予人体,使人与画构成浑融的气质韵味的国画风格;为突出情感上的纪念性的肖像风格。

纹身还有其他积极意义。纹身是展现了痛苦与意志的精神现象学,它常被用来警示、激励自己。古有岳飞刺字,现代则寓意经历苦痛获得洗礼,体验生命的过程。亲友之间也有用纹身来传达爱意、表达纪念,如在身上纹姓名、纪念日、诺言和肖像等。纹身也可以成为修饰、解脱。在原有伤痕的基础上创作新的艺术,残与美的融合使机体更加有生命力,帮助皮肤有瑕疵的人走出自卑,展现独特的美。纹身可以成为主体展现个性自尊的武器。尤其对于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赞同决定了个人对自我的感知。最后,纹身还是一些人的“保护色”。社会环境使得一些边缘群体和自我价值失落者在主流社会无法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他们要在自己身上发展才能找到自己,松弛压力、颠覆制约、重塑自我,展现自我主体意识。

现代纹身成为艺术真正走上了展览台,成为人体上的艺术作品。它将艺术与医学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个性、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它能将纹身与纹身者的性格、情感融为一体,用身体展示艺术的美,用艺术传达主体的精神。

因此,纹身作为“人体画布”之上的艺术,是一部活的历史。它展现了造型及内涵的美,在新时代下依旧有蓬勃的生命力。对其误解的消除和它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和其他积极意义的发扬为文明社会下对纹身的重新欣赏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三、文明社会中纹身的欣赏与创造

现如今,纹身并非是纯粹的艺术欣赏,它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成为一种小众的时尚。自台湾第一家专业纹身馆“身之艺纹身馆”出现后,世界各地也开始出现专门的纹身店,纹身作为商业艺术的一种追求,与市场消费挂钩。纹身在当代的时尚性也是世界性的,从西方世界六次纹身大展和现在社会对纹身的追求就足以显现。

探寻纹身如此具有生命力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它的创造性上得出结论。首先,纹身图案已经突破以往令人害怕、恶心、反感的形式,朝着清新、精致、极具想象力的方向发展;单一的色彩也被多元的色调取代,具有现代特色,符合人的审美享受。其次,纹身的手法已有很大改进。从旧时代的手工刺青到利用机器纹身,从永久性纹身到半永久性甚至暂时性纹身,打破了人们视纹身为血腥暴力的偏见,并吸引了更多的人尝试自己的选择。七彩纹身图纸、水晶纹身等流行,大大推动了纹身的发展。最后,从纹身的目的来看,人们更加重视纹身具有的审美性、装饰性、修饰性,以追求更加完美的自己。比如现在的美容纹身的流行,纹眉、纹眼线等体现了人类的审美追求。

纹身的欣赏虽然是世界性的,但欣赏主体却集中于标新立异的青年或是个人生活空间较大的成年人,主要是由于审美心态和固有偏见导致。是否愿意将优秀的纹身艺术置于自己的皮肤之上,这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到纹身的美,但我们必须还原纹身美的真实存在性。在消除固有的偏见后,我们还得重新审视纹身的美,还原这个“人体画布”上的艺术的真实美。

四、结语

纹身以人体为画布,融艺术与精神为一体,是感性的灵魂对爱恨最直接的表达。优秀的纹身是脱离异化形式的美的艺术,是对信仰、自身经历与梦想的一种庇护。它刻于肌肤之上,具有与人体交融的独特光彩。重新审视纹身艺术,也是对人类如何看待自己身体的思考。以人体为画布,人類与艺术的关系也就更亲密。

注释: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24/18/ 19962827_465735137.shtml,个人图书馆,2015-4-24

参考文献:

[1]张体锐.纹身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6(07):35-40.

[2]林嘉熙,魏艳丽,周小儒,宋美慧.浅谈中国纹身艺术中图腾纹饰的文化寓意[J].美与时代(中),2013(01):70-71.

[3]刘敏.纹身,一种秘而不宣的符号象征[J].社会,2001(07):28-29.

[4]戴璐.纹身艺术:前卫人士追求美的装饰[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06):12-15.

[5]任星.纹身:身体上的叙述[D].西北民族大学,2012.

[6]何方平.纹身:怎一个“黑”字了得[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4(01):29-31.

[7]FRANCOIS PATRICK NZE MBA(辛巴).新潮流对社会认同影响的跨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8]周燕玲.探析古代纹身艺术的地域特征及符号学内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5):158-160.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重审异化意义
重审新诗写作的难度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儿子因“杀人放火”入狱 母亲申诉23年后重审
论“生活力”的教育思辨——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追溯和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