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制度分析

2018-07-13王冬梅朱启才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补贴知识产权政府

王冬梅 朱启才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在2018年1月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创新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增强,政府对企业研发的支持资金从2010年的5063.1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1923.5亿元,增长了近1.4倍,政府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同时我国研发人员数量从2010年的255.4万上升至2016年的387.8万。这充分表明在我国的政策引导下,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数量有了快速增长。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研发投入来看,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0.77上升至2016年的0.94,上升了0.17个百分点。

但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陈彦斌等(2017)通过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2017)》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研发投入强度不高、创新质量偏低等问题。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11%,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而韩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达到4.23%和3.29%,这表明我国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2016年我国研发投入前50强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3.7%,美国创新型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5.3%,这突显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我国产品创新质量相对较低、品牌效应不足,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①。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制度分析

(一)产权保护不足,制约创新动力

知识产权是产权制度中最核心的因素,对企业的创新起着关键性作用,没有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企业的创新优势就难以转化为其核心竞争力。吴超鹏等(2016)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增强企业研发投资强度,也会提升企业专利产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然而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中,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侵权企业的处罚和对创新企业的补偿力度都略显不足,这就不利于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发挥创新积极性,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侵犯已有知识产权的可能性,最终造成整个行业、社会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行政执法效率低下。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地位较为突出,司法在整个执法过程中作用不显著,这会为侵权企业实现权力寻租提供可能。同时,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过多,权力分散,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这会造成执法部门之间职能界限不清晰,严重降低了执法效率,抑制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

(二)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创新激励较弱

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可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陈玲等(2016)认为,政府研发补贴可以分配足够的资源给企业,使企业创新风险最小化,从而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虽然我国的创新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政府补贴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1.晋升机制制约创新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现有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官员晋升的主要指标是地方GDP和社会稳定程度。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实现晋升的政治目标,就会与当地一些企业产生“合谋行为”。一些企业可能创新能力不足,研发积极性不高,但是它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吸引着大量劳动力,肩负着增加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的社会责任。此时,政府在实行创新补贴政策时就会有所偏袒,使得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肖兴志等(2014)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阶段我国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通常通过指导目录将重点企业与普通企业加以区分,并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引导企业的创新行为。然而这种政府干预行为可能会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引发“道德风险”,扭曲企业的创新行为,降低企业的创新水平。政府不可能掌握企业的所有信息,企业就可能为了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而释放虚假的创新信号,单方面的追求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最终会降低创新质量。黎文靖等(2016)研究发现,产业政策不仅不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反而可能会造成我国创新质量整体下滑的局面。

3.缺乏有效的事后监管机制。当一些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收益的特点时,私人企业不愿意进行投资,这时就需要政府的直接资助来进行项目研究。政府采取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让研发创新活动的外部性效应最大化发挥,促进国家技术进步。我国目前实行创新补贴政策大多是事前补贴,直接补助给企业,不考虑企业是否研发成功。由于缺乏事后监管,没有对企业的研发行为进行监督,也没有相应的考核评审机制,从而降低了政策实施效率,没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三)金融支持不足,创新投入较低

李后健等(2017)从实证角度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随着所有权国有比例的增加,银行信贷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弱化。我国现有的金融支持制度体系存在着信贷歧视、融资功能不足等问题,都遏制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1.信贷歧视。大多数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一方面,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良好,可以作为抵押物,不用担心出现坏账风险;另一方面,政府也会给银行施压,对承担更多社会性和战略性负担的国有企业给予信贷优惠,即使民营企业愿意承担更高的利息时,也很少得到银行的信赖,这就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局面的出现。但是在一些新兴行业,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但由于融资困难,降低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相关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陈岩等(2016)认为,在我国“信贷歧视”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那些处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虽然占用了宝贵的社会资源,但是没有将其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动力。

2.融资功能不足。银行通常担心企业研发失败,无力偿还贷款,所以对企业创新方面的贷款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不多。据有关资料显示,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是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比例分别达到30%和26%②。在银行向企业贷款过程,接近75%的企业需要担保或者抵押品,同时也需要该企业在银行拥有一定量的存款,这种贷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企业创新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当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时,企业的研发投入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贷款模式、金融品种单一以及贷款成本高都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四)创新意识薄弱,创新积极性不高

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的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仅会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同样对企业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当前存在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质量低等问题与企业家精神缺失有着高度相关关系。葛红岩(2010)认为,精神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家精神文化缺失的原因,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家精神的缺失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普遍关注的应试教育使得所谓的“人才”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方式,失去了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使国人养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缺乏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这都会造成企业家精神的缺失,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创新动力

首先,坚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企业的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高成本的活动,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权企业的处罚力度,这对其他有关企业也可以起到一个法律震慑作用,同时也要加大对原创新企业的补偿力度,从而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次,为了解决部门职能分散、执法效率低的问题,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建立统一的执法机构,提高对侵犯创新成果案件的执法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二)提高政策支持效率,促进创新激励

1.改革现有官员的晋升机制。从官员内在激励机制出发—改变我国官员的晋升机制,不再单纯以GDP和就业率来衡量官员的政治业绩,要运用综合指标来对官员进行考核。比如用居民收入与分配水平来考察官员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业绩;用地方政府在R&D方面的财政支出来衡量该任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官员之间的竞争机制从“GDP”单一指标到“以创新为核心”综合考察的转变。这样,政府才能把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最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2.完善补贴制度,提高研发创新效率。创新补贴政策是政府鼓励创新的重要措施,首先,政府在选择研发项目和补贴企业以及补贴金额时,要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研究项目的经济性、创新性等因素,深入分析企业的研发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其次,加强外部监管以提高研发资金利用效率。政府将创新补贴资金发放给企业之后,要加强补贴资金的使用监管,给出具体的研发期限,定期量化考察。同时,也要让企业及时公布研发资金的使用情况,建立规范的惩罚制度,对恶意骗取政策资金支持的企业,给予严格惩罚,保证创新补贴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三)改革金融信贷体系,加大创新投入

1.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打破信贷歧视。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是担心民营企业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带来坏账风险,从而影响自己的盈利水平。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将民营企业历次的信贷情况记录在案,并且努力做到将企业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保证银行在贷款时可以随时查询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建立违约惩罚机制来约束个别企业恶意违约的行为,减少风险发生概率。最后,政府应该引导银行公平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消除信贷歧视,给予二者公平的发展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其可以大胆进行创新研发投入,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2.发挥银行融资中介作用,引导银行加大科技贷款力度。由于创新活动的长期性,高风险特点,银行会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贷款出现“惜贷”现象。此时,政府就应该充分发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让银行充分了解研发企业的成长空间和未来价值,从而支持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此外,银行相比其他金融主体,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时可能更具有优势,通过银行可以将不同的金融主体有效地联系起来,给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最终实现共赢。

(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积极性

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首先,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双创”的社会氛围,进而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其次,政府应该明确产权的划分标准,确立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加大对创新主体的奖励力度,鼓励更多的人才从事研发创新活动。最后,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作用,培育企业家精神。政府要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社会资源流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最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注释

①2011-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②http://www.maigoo.com/maigoocms/2010/0710/38901.html。

猜你喜欢

补贴知识产权政府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