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金融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2018-07-13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洛阳片区金融

李 靖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面临深刻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为主动适应其变化提出了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思想。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率先挂牌到2018年海南自贸区的获批挂牌,我国为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不断加快自贸区的布局速度。国务院也接连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其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为自贸区未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金融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自贸区稳定发展的基础支撑,更是我国建立高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必要手段。河南自贸区获准建设是河南省获得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洛阳片区作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的改革优势,积极探索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对推动河南自贸区建设,实现中原经济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一、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金融发展的定位与作用

(一)洛阳自贸区金融发展定位

河南自贸区经国务院批准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总规划面积为119.77平方公里,涵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其中,洛阳片区实施范围26.66平方公里,位于高新区和涧西区,其地理位置处于洛阳市核心地带,也是洛阳市经济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承担着自贸区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当好改革排头兵的重要使命。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河南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着力打造成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并通过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等措施构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又根据三个片区的不同发展情况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战略定位。洛阳市依托其雄厚的产业基础、突出的科技实力、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交通枢纽四大优势为洛阳片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基于此,洛阳片区的战略定位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金融业、电子商务、国际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促进洛阳片区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以期为区内重点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提高转型升级能力。因此,在综合考量洛阳市经济状况、金融业发展态势、自贸区战略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洛阳片区金融发展确定了打造金融聚集示范区的定位。洛阳自贸区将立足于制度创新,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抓手,以服务区内企业和实体经济为目标,构建多元化、高层次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二)洛阳自贸区金融发展作用

洛阳片区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将为自贸区建设积极贡献金融力量,也将为河南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内陆开放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崛起提供重要支撑。首先,洛阳片区凭借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在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与产品、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等方面不断积极探索,将对洛阳市经济发展带来有利影响:一是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金融成本,从而有效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二是激活金融主体,提供多元化投资模式,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与不断完善;三是推动经济发展,为本地经济注入活力。同时,洛阳自贸区金融领域的创新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为洛阳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生机,促进地方金融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此外,洛阳片区的金融创新还将为河南自贸区建设献计献策,助力河南省形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内陆开放型经济。

二、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实践

(一)洛阳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思路

1.借鉴现有自贸区成功经验。为抓住国际贸易规则重构机遇,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13年成立上海自贸区,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于2014年获准建设。四大先行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实践为河南自贸区提供了丰富的金融创新经验与素材。从战略定位和实施思路看,前两批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都是以用好用足先行先试政策为基础开展的,旨在充分释放自贸区改革红利,实现自贸区辐射周边地区的示范作用。从金融创新具体实践看,四大自贸区均已推出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监管制度等举措,并且都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案例。因此,洛阳片区在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应借鉴先行自贸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地方金融发展特点,探索具有洛阳特色的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

2.发挥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洛阳市作为不沿海、不沿边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与上海、福建、天津、广东存在较大差距,在借鉴成功经验时不能完全照搬,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展金融创新。洛阳片区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475家、新材料及科技服务企业298家、新能源企业21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洛阳片区科技实力突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多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具备全国先进水平,是我国重要科技研发基地。此外,洛阳还是我国优秀旅游名称和重要交通枢纽。因此,洛阳自贸区可积极发挥区域联动效应,有效整合金融资源,针对其发展特点和优势推出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金融创新措施,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圆满完成自贸区的历史使命,也为推动地方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洛阳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实践

正式挂牌运营一年多以来,洛阳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突出成绩。政策支持方面,在河南自贸区印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专项方案后,政府各部门先后颁布了促进金融创新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例如,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围绕金融开放创新发布支持自贸区建设方案,公检法三部门为自贸区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打造良好法制环境和保障机制,以及人行洛阳中心支行、外汇局洛阳市中心支局联合公布29项金融政策支持自贸区建设。2017年11月,洛阳自贸区与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片区签订合作备忘录,在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在金融机构引进方面,先后有中国银行、洛阳银行、人寿保险、中原银行等13家金融机构入驻洛阳自贸区。此外,包括河南省政府投资基金在内的8家类金融企业在洛阳片区成功注册,业务范围涵盖融资租赁、资产管理、金融外包服务等,金融机构更加多元化。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洛阳片区成功搭建“信贷+信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为多家科技型企业获得2.7亿元融资支持;中信银行与浦发银行设立城市发展基金,为洛阳文化旅游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金融支持;洛阳银行作为区内首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办全口径跨境融资业务。洛阳片区围绕自贸区发展需要开展金融创新,为服务好实体经济不断努力,开创了洛阳片区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三、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金融创新不仅是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洛阳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自贸区发展的有力推手。本文在借鉴其他自贸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自贸区战略定位和建设特色,为促进其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细化政策支持,促进金融制度创新

洛阳自贸区正式成立以来,市金融办、自贸区管委会等部门均发布政策支持金融创新。然而,相较于前两批自贸区,洛阳片区存在政策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强的细化政策的问题,在外汇管理、跨境融资租赁业务等方面尚未形成具体政策。因此,在政策支持方面,洛阳自贸区一是要用足用好现有地方财税优惠、地方金融支持政策。二是学习借鉴先行自贸区已有政策。三是寻求政策突破。争取在放宽市场准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展融资租赁、简化外汇管理手续、个人跨境投资等方面寻求政策突破,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利用政策支持的宽松环境,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前提下,洛阳自贸区应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发展离岸金融保险业务,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不断探索金融制度创新。

(二)整合金融资源,集聚新型金融业态

洛阳自贸区的成立吸引了金融机构扎堆入驻,显示出该片区的强大吸引力。自2017年4月1日成立以来,洛阳片区共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1家,以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新型金融业态是为了弥补传统金融服务不足而兴起的类金融机构或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工具等,也可作为衡量自贸区金融创新效果的量化指标。因此,洛阳自贸区应重视新型金融业态的培育。一方面通过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型业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强金融与信息产业的全面融合,培育设立互联网金融公司,积极探索大数据挖掘、云计算共享、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等业务。通过两条路径的有效实施,助力洛阳自贸区集聚新型金融业态,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

(三)发挥产业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创新应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探索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一是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开展金融租赁业务,为洛阳片区475家先进装备制造企业、298家新材料及科技服务企业、21家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企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依托洛阳片区区位优势,推动发展区域特色的物流金融业务,实现金融资源和物流资源的协同创新。三是加大对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创新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模式和产品,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提升洛阳旅游名城的国际地位。四是凭借洛阳科技之都的实力,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设立自贸区股权投资基金、探索投贷联动试点等方式促进高薪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保障工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创新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稳定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首先,洛阳自贸区应出台相关实施纲要和评价方法,加大法制和信用环境建设力度。其次,要严控金融风险。自贸区的风险防范要注重监管理念的创新,转变传统的规则性监管理念为原则性。同时,借鉴迪拜、阿布扎比金融自贸区成功经验,创新金融监管模式,设立单独的自贸区监管机构,负责区内日常风险监控。再次,加强区内金融机构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利用区域性金融资源的溢出效应和区位优势,探索河南自贸区三个片区金融领域的协同创新,实现开放共赢和优势互补。最后,建立招才引智机制,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吸引高端金融人才落户,依托洛阳高等院校打造金融人才培育基地,为形成人才集聚的高地营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助推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洛阳片区金融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洛阳自古繁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