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银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2018-07-13陆绮琦

时代金融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业务人员金融机构管理制度

陆绮琦

(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引言

非银金融机构指在经济活动中,和传统银行相区别,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其中很大一部分由证券交易机构和保险机构组成。非银金融机构由于各方面条件都不够成熟,尤其是内部控制体系表现出杂乱,这样的情况对长期发展存在着不利。由于和银行类的传统金融机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不能将其内部控制管理经验进行照搬运用于自身管理中,需要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寻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探讨发生问题的原因,并对未来会发生隐患的因素进行总结。在对自身进行了解之后,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从而构建出非银金融机构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非银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一般来说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绝大多数是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市场定位在想要进行进行专项投资的人群,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非银金融机构在实际金融活动中,表现出各方面的不成熟,说明其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对自身在金融环境中所担当的角色尚不明确。非银金融机构目前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首先表现在内部互相制约的结构还未能构建出来。目前非银金融机构的管理体系多以线性为主,维持着下级被上级管理的制度,这样的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容易使上层人员权利过度扩张,对公司的长期规划和决策实施存在不利因素。其次在对内部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业绩因素,只着眼于短期发展,而忽视了业务成果的有效性,为自身长期发展带来了各种隐患。这是由于业务人员在理解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将业务的发展方向与内部控制要求相悖,导致业务质量参差不齐,短期的业务成交量虚高之后带来的是长期的发展困境,为机构的资金安全引发风险问题。种种由于内部控制认识不足而带来的问题,说明非银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没能体现出应有的作用。

(二)业务风险高且缺乏有效措施

非银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一直都比较高,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出现改进措施,但是收效甚微。非银金融机构的风险高的原因首先是资金来源不固定,银行机构可以通过吸收客户的存款来保证资金的持续来源,非银金融机构只能靠推广自己的业务保持盈利从而维持后续的经营活动。因此,非银金融机构的经营被多方面所制约,并且如果某些款项不能及时回收,对整体经营都会带来很大影响。而银行机构如果遇到同样的状况时,可以通过资本操作将资金困难的问题解决。非银金融机构由于各种限制,不能很好地对客户进行业务风险判断,需要借助第三方信用评价系统才能形成客户的客观评价,如果存在客户蓄意造假骗取资金的情况,非银金融机构就无法很好地鉴别,为财务资金带来风险。而且在有可能发生资金风险的情况下,非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机制也无法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能将出现风险的责任精准地追究,也不能确定达到什么标准资金将无法回收,对于那些尚不明确的因素引发的风险也不能预计。多种迹象表明现在非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机制还不足以应对市场变化,需要持续改进才能运用在市场环境中。

(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管理层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由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能全面看待,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参考,导致整体制度设计得不够完善。第一个出现的问题是,由于非银金融机构的发展阶段性比较明显,所以制定的管理制度很多具有时效性,在当前发展阶段完成之后,很多条例将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制定。而这一过程无形中为管理层增加了工作量,而条例的变动频繁需要员工的不断适应,也给下层员工带来了情绪问题。第二在管理条例的执行上,也缺乏明确的督查人员,在督查员工纪律遵守情况时,落实得也不够好。第三由于业务人员较多,在缺乏监管的时候,容易受诱惑做出对机构发展不利的事情。目前在业务质量上缺乏专人进行审核,仅仅靠业务人员领导进行监督,这样不能很好地判断业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实施情况。第四个问题是长期以来管理层和基层人员的沟通渠道没有建立起来,很多业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层层汇报中被遗漏甚至被隐瞒,领导层不能及时将下属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将对实际工作造成影响。众多问题的出现,反应出现在非银金融机构在管理制度上的欠缺。

三、构建完善非银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

(一)对自身建立清晰的认识

首先,领导层将非银金融机构的自身定位进行明确,主营业务和盈利项目需要有清晰认识,将自身机构的优势和劣势之处明确,并且根据市场形势进行机构的扩展和业务调整。在机构的人员构成上,尽量避免员工形成线性的隶属关系,加入多个机构互相制约的机制,以便在权力上相互约束,业务工作上相互监督,整体上推动机构共同进步。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多个机构互相制约,对机构之间的工作质量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能够积极发现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对机构的发展有良性推动效应。然后对员工进行多种培训,建立起员工们的企业文化意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机构上下有统一的自身认识,并且有自身和机构利益共存的归属感。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下,员工才能有自觉遵守内部控制体系,恪守自身职责,为机构发展作出贡献。

(二)完备风险应对措施

将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完备的第一步,是将自身的风险评估系统建立起来,业务人员对业务类型和服务对象进行了解,并且将会对业务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各方面因素都进行了解之后,将各种因素进行风险大小的标定,在为客户服务时,在风险过大的情况下,减缩指定业务的办理量,必要时终止业务办理。在已经达成的业务上,如果出现多种因素表明资金有风险的情况下,可以缩短资金的回收期,保证机构资金的安全。完备风险应对措施还需要和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从而证实客户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成为可靠的办理业务凭据,从根本上确保资金的回收可能性。此外,机构中需要留存固定比例的资金作为风险保险金,以备发生风险用于维持机构的运营。将业务中项目划分出清晰的责任,以及对应明确的负责人,在业务人员清晰自身责任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在非银金融机构进行发展的时候,将机构的长期目标进行规划,以此完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具体条例,然后再根据发展规划的实际需要,设定阶段性的管理制度细节补充。在大方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员工对细节条例进行履行,是对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在通知得当的情况下,员工对此接受程度也会提高。对员工对条例的遵守情况,可以设定互相监督的模式,培养员工自我提醒遵守条例的意识。对多次违反条例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员工的工作态度端正,对机构制定的管理条例能够明确遵守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在机构内需要建立起基层和管理层的沟通渠道,以便领导层了解下层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开展中遇到的难点,根据一线人员提供的真实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良好效果的策略。最后要将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制定出多劳多得的薪酬体系,为员工创造改善自身经济条件的良好机遇。在员工和管理层共同努力下,才能将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为机构创造做大做强的充分条件。

四、结语

非银金融机构的实际发展被经济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高需求带动,但是非银金融机构的自身体系发展并没有跟上实际发展速度。由于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所以非银金融机构要想继续进行发展,势必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调整。首先通过将金融机构自身认识建立起来,把机构的发展规划明确,员工的工作方向确定,保持机构的发展始终朝预定的方向努力。然后完善各项业务的风险管控问题,从客户的信用明细,到标定各种风险因素的标准,确保资金回收的成功。最后还要把内部员工的管理问题进行消除,建立起平等通畅的沟通渠道,提升员工的自我约束力,推动机构的正常发展。在将非银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并且贯彻实施之后,能够为非银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提供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市场带来的各种挑战。

猜你喜欢

业务人员金融机构管理制度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90%的奶粉企业要瘦身,谁会被裁掉?
快消品行业业务人员流失的原因与影响浅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