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肥-密度互作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18-07-13田宏先王瑞霞杜海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分枝氮量油菜

田宏先,王瑞霞,杜海平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 037008;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

芥菜型春油菜生育期短,耐旱,耐瘠,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在山西传统的旱作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大部分是在丘陵坡地或瘠薄地种植。春播时肥料随种子一起播种,当地百姓一般多施用氮肥。油菜需肥量较大,对氮、磷、钾需要量比其他作物多,特别是氮肥,是施肥的基础和关键,与油菜籽的品质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1-7]。前人已对油菜的施肥种类及比例有很多的论述[8-12],对其他多种作物的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做了不少的研究[13-21],但对油菜在此方面研究较少。

本试验以节肥增密为出发点,对晋北丘陵旱坡地油菜的氮肥用量和密度关系做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形成芥菜型春油菜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毛皂试验基地进行。该区海拔1 040 m,无霜期120 d左右,年降雨量410.6 mm,年蒸发量1 188.9 mm,农业区划为中温带干旱区,春播干旱缺水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该区土壤类型为轻壤偏沙,0~20 cm土壤肥力状况为:有机质 14.61 g/kg,全氮 0.821 g/kg,pH值8.46。试验地前茬作物为黍子,在上年秋耕前每公顷施入10 500 kg鸡粪作基肥(含N 1.63%,P2O51.54%,K2O0.085%)。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芥菜型春油菜品种晋油12号,生育期95 d,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提供;试验用氮肥为尿素(含N46%)。

1.3 试验设计

试验方案采用正交设计,为2因素3水平,共15个处理,其中,氮肥设4个施肥水平:N0.不施肥(CK);N1.75 kg/hm2;N2.150 kg/hm2;N3.225 kg/hm2;N4.450 kg/hm2。所有肥料全部作基肥,播种时均匀撒施。密度设3个水平,M1,M2,M3分别表示每小区种4,5,6行,株距为25 cm,对应留苗37.0万,46.3万,55.5万株/hm2。小区面积12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出苗14 d后随间苗中耕一次,抽薹期除草一次,生长期间不浇水,靠自然降雨。其他管理方式与大田一致。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成熟期每小区取代表性的植株10株,测定其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按小区实际收获籽粒称质量,并计算大田产量。

1.5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和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与不同种植密度互作对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中概率P分析可知,密度对有效分枝数(P=0.035)和茎粗(P=0.041)的影响在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对千粒质量的影响(P=0.000)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氮肥对株高(P=0.003)和千粒质量(P=0.000)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株高的影响(P=0.018)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对千粒质量的影响(P=0.000)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表1 不同密度与氮肥互作下油菜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由图1,2可知,在密度M1处理下,不同施氮量 N0,N1,N2,N3处理(N4除外)的株高和有效分枝数均高于密度M2,M3处理,且M1的平均株高比M2,M3的平均株高分别增加了4.2%,5.0%,有效分枝数比M2,M3分别增加了13.7%,12.6%。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种植密度小,植株养分、水分等竞争小,生长空间大,通风透光,从而有利于株高、有效分枝数的生长。N4处理下的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角果数以及角果粒数、千粒质量表现没有规律,这可能与施肥量大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有关,其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2.2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P=0.011)的影响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施氮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油菜产量影响不显著。由图3可知,在相同密度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产量表现出增长的趋势(除N4处理外)。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加大,产量表现为递增的趋势。处理N1M3的产量比处理N1M1,N1M2分别增加了20.5%,11.7%;处理N2M3的产量比处理N2M1,N2M2分别增加了20.7%,12.1%;处理N3M3的产量分别比处理N3M1,N3M2增加了29.5%,28.7%。在密度M3处理下,处理N3M3的平均产量比处理N1M3,N2M3分别增加了19.9%,15.3%,且处理N3M3的平均产量最高,为79 052.8 kg/hm2。由此可见,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群体产量对于晋北贫瘠干旱山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3 讨论

在晋北、晋西北大部分地区,干旱是限制油菜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切合当地生产实际,在旱作区进行不同氮肥和不同密度互作效应试验,在油菜整个生长过程中完全依靠自然降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试验效果。氮肥和密度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油菜千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而且密度对有效分枝数、茎粗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差异极显著;氮肥对株高和千粒质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在密度M1即每公顷种植37万株时能有效提高植株的有效分枝数,研究结果为油菜生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4 结论

在晋北丘陵旱坡地,芥菜型春油菜栽培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不仅选择适宜当地的油菜新品种,关键要注意施用合适的氮肥用量,还要适当提高春油菜种植密度。本试验结果表明,肥料水平N3的平均产量最高,种植密度水平M3的平均产量最高,所以,在晋北当地实际生产中,一般土壤肥力情况下,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最佳组合为N3M3,即种植密度保持在5.5万株/hm2左右、施氮肥为225 kg/hm2时,效果较好。

油菜不同于其他作物,在生产上以密补肥,即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替代施肥量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1]。在油菜实际生产中,尽量减少施肥量,适当增加密度,是节本增效、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猜你喜欢

分枝氮量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株吊兰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红花群体自交结实及分枝性状探究
濒危物种灰叶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枝系构型特征研究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