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

2018-07-13

农家书屋 2018年3期
关键词:乡风民主标准

秦 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党全民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高潮中,有着光荣传统、重大历史功绩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仍然不改聚焦农业农村农民的初衷,对振兴乡村做出具体部署。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回放党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历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新农村建设标准的升级版,也是开创历史的艰巨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走过了不断完善、充实、提高的12年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如果说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标准,或者说要达到什么目标,上述这些具体表述,是最早的最基本的文本。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初步形成的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进行了必要的充实和调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结构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样的充实和调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将过去的生活宽裕改为生活富裕;二是将生态良好作为国家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并列起来;三是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列入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从而将社会发展的含义具体化;四是提出了社会重要要素结构的协调和永续发展的双重要求,协调是前提,永续是方向。

党的第十八大是一次党的核心领导层新老更替的大会。大会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样的基本要求的精髓是,坚持过去已经形成的一贯要求,提升目标的质量内涵,首次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列入发展目标,使发展的要求更加全面,充分体现社会进步的多元。

讨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对应的“五项目标”的升级,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需要认真研究、准确理解、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五项标准”中, 坚持不变的是乡风要求,充实调整的是产业要求,扩大内涵的是生态要求,提高层次的是收入要求;而变化最大的是乡村治理的要求,乡风文明成为全党统一的。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由对过程的要求上升到产业标准,生产发展是个增量问题,产业兴旺是个结构和质量问题。过去提村容整洁,主要农村指周边环境的改善和卫生状况的好转,现在要求的是生态宜居,这就不是简单的整洁和保洁的问题了,而是包括大气、水、土等生态要素全口径治理,从理念到行动上的升级性转变,是生产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志。生活从宽裕到富裕,其核心问题是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规划中国人不但站起来,而且还要富起来,最终还要强起来。过去提管理民主,现在的要求是治理有效。民主,说的是一项管理措施;治理,要求的是体质机制的变化;有效,是由过去强调的措施落实到终极效果检验。中国共产党有一条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本意是说民主是议事基础,集中是议事决策,民主与集中同时起作用。而过去在农村的民主,特指农民对本村事务以及集中资产的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缺乏对集体的要求,往往导致农民中的“无政府主义”抬头。现在的治理有效,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具体体现。这样的改变,是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因而是科学的。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不但是内涵的拓宽、标准的提升,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农村建设道路的探索,也是对社会主义进化规律的再总结和理论的升华。按照十九大的规定,实现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是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每位中国公民都应该为此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乡风民主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乡风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