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食的烹调,得以口味享受为先

2018-07-13郭泰鸿

杭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素食滋味口味

文∣郭泰鸿

谈到饮食,中国人首先考虑的是味道,也即滋味。滋味已经归属于文化。从生物意义上讲,饮食是为了维持生命、保持健康,若生命健康与滋味享受发生矛盾,当然前者更为重要。所以,首先是要有的吃,

吃得到。当饥饿之时,什么东西都好吃,滋味也就抛到了九霄云外。现在大谈滋味享受、素食文化,是因为有得吃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素食文化也是这样。

素食的概念比较不统一。一般理解,素食与荤食相对,指蔬菜、瓜果等植物,所以素食首先排除食物中肉、鱼等动物性食物。荤食在中国传统上有荤腥和荤辛之分。荤腥自然是指鱼肉等动物性食物(水生为腥、陆生为膻),而荤辛,则是指有辛臭味的蔬菜。这是社会主流对荤食的理解。从文字训诂上说,荤是草字头,就是指荤辛;而腥是肉字边,就是指腥膻。中国古代有“五荤”之说,是指葱(大葱、小葱)、薤(xie、四声,藠头、洋葱)、韭菜、蒜、兴蕖(qu、二声,传自西域、中国少有),还有芫荽(香菜),都是荤辛。

那么,素食包括哪一些?讨论素食的范围,很多人都和佛教挂钩。其实原始的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教禁止的是吃荤。《戒律广本》定义荤(xun)是气味熏人的蔬菜。《梵网经》说:“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蕖。”佛教吃素始于南北朝梁武帝的提倡,为汉传佛教所特有。佛教素食的确认标准,一是禁止杀生动物,二是珍惜粮食,三是敬重佛陀。所以范围比较广。现在由于佛教宗派、地域、寺庙传承的不同和历史上的变化,并不全教一致。最严格的斋堂素食,除了不吃鱼肉等荤腥之外,还排除了前述五荤(《楞严经》认为: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排除了蛋、奶,排除了蜂蜜,排除了海中植物(比如海带、海藻,因为腥味),排除了烟、酒,排除了辣椒等辛辣调味品。比较宽松的斋堂素食,会有适当扩充。世上最宽松的素食,只是不吃牛肉、狗肉(称为大荤)以及血液、无鳞之鱼。

但是,我认为,餐饮行业及家庭餐饮的素食范围,不属于宗教信仰,宜宽不宜紧,宜粗不宜细,应当以社会主流认识为主,再加上对素食者个人喜好的尊重,即可。

从人性出发,对食物的享受是本能。马斯洛把生理需要也即本能放在人性需求层次的第一位,安全需要都只能屈居第二。所以谈素食文化,必谈食物享受。享受什么?当然是享受口味也即味道。一日三餐,固然是为了摄取能量、维持生命所必须,但讲究口味,同样重要。古人把吃东西称为“口腹之欲”,享受味道的“口”还在摄取营养的“腹”之先。东方饮食文化讲究饮食的色香味形器,是对饮食的综合评价。虽然也有“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分类,但谈到某家饭店、某个菜肴,首先问的还是“好吃不好吃?”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中国在菜肴的烹调上,创造了煮、蒸、炒、煎、炸、炖、煨、烤、汆、溜等烹调方法和事先腌制、切割刀工、添加调料等烹调预备。这是中国东方文化在饮食方面的重要特色。而西方饮食文化就不一样,他们讲究的是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而且烹调时的计量也和中餐的“适量”“少许”不同,他们精确到量,精确到百分比。这和中医、西医的思维不同是一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中国素食的烹调,一定得以口味享受为先,没有好的口味,就不能吸引食客,就达不到摄取营养滋养身体的目的,谈何健康?谈何文化?虽然我们知道,健康远比口味重要,但口味是入门途径,健康则是途径上的关卡和途径的终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饮食文化是科学的,而东方饮食文化是艺术的。对此,我们说不清楚孰优孰劣。但大家都知道,现在彼此都在向对方学习:东方饮食文化开始讲成分,讲营养,而西方饮食文化开始重味道。比如西方也讲究牛排要几分熟?加的是黑胡椒还是白胡椒?

现在科技进步、思维发达,很多厨师,素食荤做,把素食做成荤食的样子、荤食的味道,目的还是满足人的口腹享受之欲。程朱理学有“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但只要人的欲望与世无害、于己有利,为什么不能去满足呢?所以,素食荤做已经成为素食餐饮行业的一个重要流派。

在享受食物方面,中国有色香味形器的五大要素。按真正美食家的排序,应当是味香色形器,真正重要、第一重要的是味道。贵州的老干妈辣椒酱,行销全球,年销45亿元,卖的就是一个味道!老干妈总结,立足市场的原因就是“独特的产品,好吃的味道”。

中国人把我们常说的味道分成了味和滋两重涵义:

味:(酸苦甘辛咸)酸、苦、甜、辣、咸、麻、鲜。

滋:嫩、滑、韧、软、脆、酥、烂、冷、热(烫)、糯、稠。

味是生物感觉,滋是物理感觉。

我们享受食物,实际上就是享受食物的滋与味。素食要做得好,就得在滋与味上下功夫。

滋味是人的嘴享受食物;除了嘴之外,鼻子也要享受,这就有了香;眼睛也要享受,这就有了色、有了形;而器,一方面是眼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味(不使散热)、香(保持持久)、色(不易变色,或器与食配色)、形(不易变形)。

可以说,色香味形器是饮食文化当然也是素食文化的衡量标准。

餐饮行业与家庭餐饮的素食,在食材的选择上,重地方特性;而在食材的加工上,重滋味和香、色的获得。前面一点是全世界普遍的规律,而后面一点则是中国东方文化的特色。现在很多地方重形和器,这没错,但不能把形和器放到味香色之前,否则就是买椟还珠。味香色才是餐饮最重要的因素。

猜你喜欢

素食滋味口味
世界素食日
素食,一场席卷全球的绿色风暴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多种口味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
口味换不停
果子的滋味私厨
一颗滋味果子
口味重
红薯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