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对照分析

2018-07-12李勇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基底节检出率部位

李勇毅, 张 军

(1. 陕西省周至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 陕西 西安, 710400; 2.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影像科, 陕西 西安, 710400)

多发性脑梗死(MCI)是脑梗死(脑栓塞、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发性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多见于基底节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尽早诊断MCI,并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程度对患者进一步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MCI,但研究[2]发现两种影像学技术的应用特点与诊断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120例MC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CT与MRI在MCI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MCI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 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5±5.3)岁; 梗死时间: 小于24 h者55例(45.83%), 24~72 h者45例(37.50%), >72 h者20例(16.67%); 梗死原因: 动脉硬化62例(51.67%), 高血压53例(44.17%), 颅脑外伤5例(4.17%)。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内容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与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的相关标准,临床表现为吐字不清、感觉性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等症状。排除标准: 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以及严重外伤、心脏骤停、幽闭症等极度不配合者; 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 有精神疾病史; 碘制剂过敏者; 严重心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先行CT检查,之后行MRI检查。① CT: 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仪(型号: GE BrightSpeed)进行扫描,矩阵512×512, 层厚10 mm, 层距10 mm, 延迟时间48~56 s, 平均为53 s, 持续扫描10~12层。操作期间密切观察扫描的强度。完成平扫后给予增强扫描,选择最佳增强扫描层面,利用MALLINCKRODT Optivantage 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4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商品名: 优维显, 370 mgI/mL), 流率为5 mL/s, 多层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管电流150 mA, 管电压80 kV, 矩阵512×512。② MRI: 采用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仪(型号: Siemens MAGNETOMC Syngo 0.35 T), 相控阵头部线圈,行DWI与常规MRI扫描(FLAIR, T2WI, T1WI), SE序列轴位T2WI与T1WI, 矢状位T1WI SWI以单次激发SEEPI序列轴位扫描, DWI(TR 5 000/TE 180/TI 150), FLAIR序列(TR 6 750, TE 79 ms、TI 1 900 ms, 时间224 s), T2WI/TSE(TR 4 500~4 720 ms, TE 108~120 ms), T1WI/SE(TR 300~428 ms, TE 11~12 ms)。DWI弥散梯度均取上下、前后与左右3个方向, FOV=260 mm×260 mm, b值为800 s/m2, 上述序列层厚均为8 mm, 间隔1 mm。③ 图像分析: 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图像分析,且在分析前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不知情。病灶面积与直径等标准参照Paciaroni等报道[4], 2名医师对影像资料达成一致意见为诊断结果。④ 诊断标准: MRI: 急性期(<24 h)T2WI高信号, T1WI低信号。CT: 脑白质与脑皮质内多发性大小不均的低密度梗死病灶,呈不规则状或扇形低密度影,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低密度影。

1.3 观察指标

① 评价MRI与CT对本组120例MCI患者的检出率,以及不同梗死时间的检出率。② 评价MRI与CT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③ 评价MRI与CT的检查时间及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MRI在发病<24 h、24~72 h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见表1。MRI对顶叶、额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部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见表2。MRI检查时间显著长于CT(P<0.05), 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检出情况显著优于CT (P<0.05)。见表3。

表1 MRI与CT对MCI的检出率对比[n(%)]

与CT比较, *P<0.05。

表2 MRI与CT对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对比[n(%)]

与CT比较, *P<0.05。

表3 MRI与CT的检查时间及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对比

与CT比较, *P<0.05。

3 讨 论

MCI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5]。目前, MRI与CT是诊断MCI的主要影像学技术,其中CT主要利用不同能量对病灶细胞组织进行照射,并通过探测设备接收所获取的射线,以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继而形成CT检测图像[6]; MRI则是对脑细胞与脑细胞核的氢元素进行记录,通过反映脑细胞活动情况进行诊断[7]。

朱江等[7]对50例MCI患者分别应用了CT与MRI诊断,结果发现MRI的总检出率为95.83%, 高于CT的59.17%。本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近, MRI对本组MCI患者的总检出率95.83%, 显著高于CT的79.17%(P<0.05)。同时,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梗死时间患者的MRI与CT检出情况,结果显示MRI对发病时间<24 h、24~72 h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虽然CT可以有效获取到MCI的影像信息,且空间分辨率高达0.5~1.0 LP/min,但是MRI参数包括自旋质子密切、T1与T2等指标,其中T1与T2强度差可以形成T1、T2加权像,进一步保证了图像的清晰度,特别对于早期微小病灶的诊断效果更为理想。研究[8]发现, MRI与CT相比,在辐射、骨伪影、对血流敏感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T2成像,能够更为精确地观察到病灶的部位与大小。本研究结果显示, MRI对顶叶、额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部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 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显著高于CT(P<0.05)。由于CT检查受到骨性结构的影响,对于小脑等颅凹部位病变的真实显示情况略有欠缺,而MRI却不受骨性结构的影响,且MRI的T2加权像对水聚集状态较为敏感,进一步保证了对病灶的诊断效果。

与CT相比, MRI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① 采用多方向、多参数的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定位病灶信息,获取到组织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与斜面的影像[9-10]; ② 可以显示出脑血管网络分布,便于识别脑血管形态; ③ 有效弥补了CT骨伪影的不足之处[11-12]; ④ 能够直接进行任意切层扫描; ⑤ 虽然空间分辨率与CT相当,但具有较高的软组织高分辨率,利于发现直径<2 cm的病灶; ⑥ 无放射性损害。然而, MRI亦存在一些不足,如扫描时间较长,本组患者MRI的检查时间显著长于CT(P<0.05); 骨病灶与钙化病灶无法显示; 体内有磁性金属者无法检查,而CT可以清楚提示颅骨与颅内组织,尤其是佩戴起搏器等金属物质的患者同样适用此项技术[13]; MRI检查费用昂贵。

总之, CT与MRI均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对MCI而言, MRI较CT的检出率更为理想,特别对于早期梗死病灶、不同梗死部位、病灶大小及数量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基底节检出率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