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族之严家大院的室内设计分析研究

2018-07-12芦静灵LuJingl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6期
关键词:严家照壁天井

■芦静灵 Lu Jingling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在今天,文化意识重新觉醒,研究如何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虽然有越来越多地人们开始关注传统元素,关注传统文化,但是对白族民居的研究依然还不够完整,白族可以说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代表民族,白族民居的历史也格外悠久,所以我们需要弘扬和继承白族建筑中的设计手法,使其在历史上依旧永垂不朽,传统元素依然是设计的核心点,既是设计的灵感来源,也是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白族民居室内设计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发人们对于传统元素的探讨和研究,并且思考如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本文以白族室内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手法,并且提炼设计风格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为中国以后的室内设计开辟一条属于民族的道路。因素都分不开,设计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所服务,设计形态也来自于民族文化,总的来说,设计灵感来自于人们的生活,设计师将其抽取提炼,将民族元素反映在室内设计中,这样就形成了独具民族氛围的室内设计风格。白族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组成[1]。且住房形式布局多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形式为主,功能分区布局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结构有天井,廊,厅,厢房,主房等等为主。白族建筑主要是“排架”来承重,四柱落地,其余三面用厚土墙围护,前面和中央用木料当作隔断,屋面挑出的原因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串枋”结构也是白族建筑的一大特色,将整个建筑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建筑体系,这样的建筑结构可以防止地震灾害的来临,使得建筑更加稳固,经得起自然的洗礼[2]。

1 概述

传统设计手法对于室内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我们在试图找一个平衡点去结合起来。首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来决定的,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展开和完成的,因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理念。其次,设计与很多

2 白族室内环境分析

大理白族民居在室内空间布局划分上一般采用这四种形式:“两坊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六合同春”。大理本身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白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本性以及对居住环境的审美需求,使白族人民结合自身条件,创造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民居建筑,形成了比例尺度舒适,外观造型独特,院落充满生机的室内居住环境,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于“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这两种室内空间划分形式了。

2.1 功能分区

白族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主要有四种形式,且适用于大小不等的占地面积建筑,主要的功能都会在建筑布局中体现出来,功能主次也在空间布局上颇有讲究。以下有四种空间布局类型:

①“两坊一耳”:是指两栋建筑互相垂直坐落,且建筑都为两层高,在两个建筑的交叉处有一个较小的耳房。两个房屋中间的北方或者西方为主房,其余的则是厢房或其他用处。②“三坊一照壁”:在“两坊一耳”的两个建筑的基础之上,再加一个建筑与之垂直,中间的房屋为主房,主房一般位于西侧,在主房对面有一处照壁,照壁位于东侧,三个建筑与照壁围合起来的一个露天公共区域被称为“大天井”,住宅入口大多数在东北角,入口隐蔽的好处在于私密性较好。③“四合五天井”: 是在“三坊一照壁”的基础上新加一个建筑,一共有四个建筑,四个院落,中间最大的露天区域就是大天井,在四个角落有四个漏角天井,一共就有五个天井,一个主房,三个厢房等。占地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基本布局与“三坊一照壁”类似,只是“四合五天井”规模较大,功能较为齐全(图3、图4)[3]。④“六合同春”:是指将前面两种类型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住宅空间,使所有房屋形成一个建筑群,一个院落体系。楼上楼下的走廊全部打通,既增加了房屋与房屋之间的联系,

2.2 通风采光

白族民居室内采光主要分为自然光和人工照明两种光线,主房大多数坐西朝东,门朝向东面,因此太阳升起来的第一缕阳光就会照射到院内和正房,采光充足。但是由于大理是一个多风地带,因此大理建筑大多以围合形态建造,为了抵抗大风天气的来临,建筑外墙也基本上不修建窗户。为了使通风采光效果更好,民居内修建有大量的格子门窗,窗户雕刻成镂空的美丽的图案,既美观又实用性强。而且小天井的设置也使得白族民居的通风采光良好。白族家具大多是根据民族特色定制的,色彩艳丽,是白族人民喜爱的色彩,床铺和被子的颜色都十分明亮,许多陈设设计也都以大理石等石材制成,反光较好,这样可以使整个空间显得明亮通透。

2.3 交通流线

白族建筑室内布局为围合形式,中间大多是一个开敞式的大天井,四周分别是主房,厢房,厨房,会客室等功能房间,因此交通流线多为方形流线为主。首先,进入到白族民居中,经过一个过渡空间,然后来到天井处,此时,天井则作为一个集散点,可以选择自己要去的功能区,然后从天井处向四周扩散,整个交通流线为一个发散式的布局,以天井为中心,另外还可以不通过天井到达其他功能区,这时走的路线则是环行线,这种交通路线则是比较适合下雨天,在不被雨淋湿情况下,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房间[4]。

3 装饰艺术设计

3.1 家具设计

白族室内设计中主要以木材和大理石为主,除了材料本身的良好性能以外,还因为大理盛产木材和大理石,资源丰富[5]。大理石坚硬,光泽细腻,花纹华美,是室内设计中良好的装饰材料,而且极不容易吸水,这就延长了大理石的使用寿命。另外,白族地区盛产资源,木材和石材都是丰富且天然的资源,而且稳定性好,木材比较盛产胡桃木,紫柚木,紫檀木等等[6]。

3.2 织物设计

白族人民普遍以白为美,崇尚白色,是白族人民的风尚,也是他们的一种文化内涵。白色被看作美丽、纯洁和坚贞的象征寓意,而且还有吉祥、孝顺、善良和品德高尚的内涵。此外,白族人还偏好蓝色和黑色。蓝色是因为临靠洱海,黑色则是高贵的象征,这些色彩也被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室内设计中装饰图案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吉祥纹样等等。

3.3 陈设品设计

白族人民也有一个流传千古的织物设计手法,就是扎染,且一直沿用至今。扎染的主要色调是白色和蓝色为基础色,也有后来经过发展加以改进,也有其他的颜色加入。扎染以前称之为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织物在染色时将不需染色的地方结扎起来,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不同手法的重叠,然后进行染色。扎染的方式千变万化,各有特色,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染色工艺很难达到的。

4 白族民族元素的室内设计案例分析——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就是最为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它位于四方街旁,且历史悠久,现如今作为白族民居景观博物馆供人们观赏学习,试图将白族文化发扬光大。严家大院是民居中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建筑,民居内每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白族民族文化。严家大院是由早年间大理的一位著名的资本家严子珍先生所修建,主要地理位置位于喜洲办事处四方街富春里1号[7]。

4.1 室内空间布局

严家大院总共建筑面积为3066平方米,由两个“四合五天井”布局和一个独立的三层楼建筑组成建筑,一共加起来有五院,整个建筑是一个典型的“六合同春”的空间布局建筑。严家大院前面两块区域的布局为“三坊一照壁”形式,南面,北面和西面三面都是住房,东面为具有白族特色的照壁,上面有白族装饰。前院是“四合五天井”格局,后院是“小四合院”的形式[8]。

4.2 庭院设计

严家大院庭院中种植了较多的草木花卉,照壁脚下摆满了长长的花坛,并且栽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设计者在设计建筑室内空间时,将建筑与自然同时考虑在一起进行设计,使得每一处画面内都包括建筑与自然,使得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将大自然的绿意生机引进建筑内,又起到了一定的遮挡作用,满足居住者的私密性需求[9]。

4.3 室内软装设计

白族人民很重视室内装饰设计,当然严家大院也不例外。白族民居最明显的软装设计是布艺和家具等设计。在家居设计中,总共分为几大类,例如坐卧类,储物类,支架类,屏风类,置物类这四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坐卧类和储物类,由此可见,白族人民最为重视功能性的家具[10]。

严家大院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罗汉床(图1)。罗汉床是不设立柱、顶架的一种床榻。罗汉床的使用功能主要是坐和卧,同时也可作一个小型的会客区域,交谈聊天的区域,靠背和扶手的纹样多以卷草等吉祥纹样为主,通常表示白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寄托。家具的多以木材为主,其中多以红木,胡桃木等颜色较为深沉的实木为主。罗汉床通体雕刻各种纹样,表示白族人民对雕刻技艺的情有独钟[11-12]。

5 结语

■图1 罗汉床

白族民居建筑作为白族文化的载体,在功能与审美方面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所以白族民居建筑是人类应该保护并且继续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历史财富。白族民居中门,楼,窗等每一处都体现出历史经济文化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白族民居的每一处细节也都在变化,因此,白族民居建筑的改变就是白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印[9]。总之,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是辩证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源泉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创新与扬弃。因此,我们要在现代的基础上也要发扬传统文化,使二者相互交融,互相进步,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严家照壁天井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残荷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夜壶泡茶
雨天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