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符号在香山饭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18-07-12杨洁,潘俊峰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6期
关键词:香山饭店符号

美国杰出建筑师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在符号学家看来,建筑不单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赖以栖身的场所,它还是一种视觉符号,可以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我们传达城市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现一所城市独特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精神风貌。因此,建筑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城市文化的表情与个性,建筑师在设计新建筑形式的同时,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建筑符号。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冲击下,国内的建筑师开始反思,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的建筑设计如何展现属于自身的文化价值,才能在国际上立足。然而,没有深刻理解文化内涵,不假思索的模仿,便产生类似北京天子酒店“福禄寿”这样的形象,与传统审美相背离的传统文化符号乱码堆叠的建筑。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正确审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呢?汲取了大量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现代建筑香山饭店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意义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并揭示其运作规律的学科。奥古斯丁下过定义:“符号即一物代替另一物”。在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中,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分别传达符号所代表的内涵意义与外延意义[1]。卡西尔则认为人从本质上讲是使用符号的动物,而且只能认识由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2]。因此,符号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媒介,我们生存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巨大的符号系统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是由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和情感的总和,具有鲜明的历史性、象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3],主要包括文学、历史等显性文化符号,及儒释道思想等隐性文化符号。建筑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典型产物, 反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它与语言一样都属于符号系统,都是一种符号或者说是由符号组成的系统[4]。建筑作为城市中最大的设计形态,不仅给人们提供居住等功能,还可以起到传达文化的作用。建筑符号不仅成为现代人居住环境的装饰图案,而且还成为现代人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文化象征,建筑符号应景而成为与环境空间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符号、民居建筑符号、园林建筑符号中所囊括的各种图形图案,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主要载体,它们同时也是建筑环境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为当代建筑设计注入更多精神文化内涵,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地域文化元素展示。

2 香山饭店简介

香山饭店建于1982年,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十分突出,当时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北京除了始建于1900年的北京饭店外,并没有太多可接待外宾住宿的场所,因此,贝聿铭先生将中国古典园林整体的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所设计出北京香山饭店,在当时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5]。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包括传统园林建筑符号、传统民居建筑符号、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等,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强调体现中国意味的内涵,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6]。它是80年代早中期中国建筑传统新表达方式的代表作品[7]。

3 香山饭店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3.1 传统园林建筑符号的应用

在香山饭店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香山饭店在选址上经过深思熟虑,整个建筑俯卧在景色优美的香山中,依山就势,与周围美景相融合。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对称式的中轴线格局,贯穿了广场式的停车场、内庭式的大堂和建筑主花园三种不同性质的院落。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整个香山饭店压低层高,给人以亲切感,在修建的同时还保留了原地八百年左右历史的银杏树,为了绕开原有的树木,客房部分不对称的排列在中轴线两侧,使整个建筑严谨中不失灵巧。曲折盘旋的客房部分圈出了一个个封闭的庭院景观,也使得客房走廊部分曲折环绕,一步一景,仿佛步入江南的园林中的长廊曲径。这种设计手法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学典籍《园冶》中的“相地”之法不谋而合。

香山饭店入口处的门头,采用了传统园林中框景的手法,将身后的美景尽收眼底,越过门头,又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进入大厅,是巨大的照壁作障景,照壁中心的漏窗汲取了传统园林中月洞门的精髓,并与冰裂纹进行结合,借着漏窗,可以隐约看到大堂的风采,忽暗忽明,藏漏之间,趣味无间,体现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图1)。遍布建筑立面的菱形漏窗,则是对借景手法的完美诠释。尤其大堂走廊上的菱形窗,巧借大堂之景,使客房与大堂的空间产生“对话”,客房走廊处的菱形窗,巧借庭院景观,让我们一睹一树一石皆风景的江南园林景色(图2)。总体而言,这种设计手法让香山饭店产生一种中国园林式的通透感,这种通透感和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法则一脉相承。

在香山饭店中反复使用的海棠花窗是与传统园林设计所不同的建筑符号要素,传统园林设计中,海棠花窗主要是用来装饰院墙的墙面,通过框景的设计手法,延伸院墙内的空间尺度,让建筑空间环境相互渗透穿插,形成一个有机的趣味无穷的园林景观。香山饭店中的海棠花窗在设计时却将传统园林中使用的尺寸放大了8-10倍,达到了长近4米、高近2米的尺度,通过这种设计方式,让空间与空间相互渗透的部分更开阔,让传统园林中的框景手法,变成了空间借景,无形中加大了建筑原有的空间尺寸,增加了香山饭店的空间尺度。这种在借鉴中创新的设计方法,使得传统园林设计符号的范畴不再局限在原有的意义上,扩充了传统园林设计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且丰富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意义。

3.2 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应用

“黛瓦白墙”是我国江南民居建筑独有的色彩符号体系,传承了江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8],体现出不同于北方建筑热烈富丽的淡雅朴素。在香山饭店中,贝聿铭在设计中沿用了这种白粉墙、灰瓦顶的色彩符号,衬托出周围的植物景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典的园林,给建筑增添了文人气息与雅致。硬山式屋顶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双坡屋顶形式,山墙与建筑屋檐平齐或略高于屋檐,一条横向的正脊,四条垂脊,构成了两面坡的形式。在香山饭店中,将这种硬山式屋顶进行的简化,使之更好的与现代化的建筑形式相融合,却又不失其精髓,整齐排列的屋顶形成独特的韵律。

连接各个空间的大堂部分汲取了我国民居建筑中天井式合院四水归堂的精髓。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布局紧凑,四面建筑与院墙围合,外部封闭,内部留有一小天井,供采光和排水用。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天井与“财禄”相关,每逢下雨天,雨水顺着屋顶内侧斜坡从四面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寓意着财源滚滚如天上之水,从四面八方汇入家中。在香山饭店中,将这种天井式的院落格局创新地应用到内庭的营造中,并覆以现代化的玻璃钢架屋顶,巧妙地将室内外空间相连接(图3)。

穿过大堂,是香山饭店的主花园,整体空间不是很大,与香山饭店主体建筑面积接近,中间由水体设计进行分隔,右侧的空间被石踏步隔开。主花园的中心是香山饭店的四绝之一的“曲水流觞”,“曲水流觞”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9],是古代文人墨客绕曲水而坐,饮酒作诗、畅叙幽情之的娱兴节目,以人为背景为切入点,增添了园林的人文意境(图4)。整个主花园三面是建筑,一面是围墙,将叠石理水、苍松劲竹尽收其中,借鉴了我国民居建筑中合院的建筑格局,将自然融入建筑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

3.3 传统建筑装饰符号的应用

方胜纹样是中国传统祥瑞装饰纹样之一,由两个并列同心相叠的菱形图案组合而成,取名为“方胜”[10]。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寓意吉祥,体现出天人合一、趋吉避凶的意义,象征着生命周而复始,“同心双合,彼此相通”。在香山饭店中,立面造型上大面积整齐排列的菱形窗,将整个建筑笼罩在一个由菱形组成的巨大符号系统中,重复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形成了强烈而有序的韵律感,营造出园林的气韵,也寓意着香山饭店修建之时中国与美国心心相连的友好关系(图5)。在我国古代,建筑不用石材而多用木材。因此,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特征[11]。而在香山饭店建筑立面中,将这种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实体平面化,使之成为纤细的灰色装饰线条,既丰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又用传统建筑的符号语言与人对话,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传承与符号交融(图6)。设计师在深入思考和探索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的同时,巧妙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对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意义重大[12-13]。

4 结语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各地城市的“表情”逐渐趋同,丧失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形式感,更是民族上的归属感、文化上的认同感的沦落,从而使得建筑形态出现文化上的“失语”。建筑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载体,要想与人产生对话,就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从而达到精神上、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传达其内在的丰富内涵。然而,仅仅是对以往视觉符号的复制是不可取的,还需符合时代特点,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结合新思想、新理念,从而产生新审美、新内涵,才能与当下的文化发展进行接轨。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文化相融合,从而可以产生新的建筑文化符号,给现代主义建筑带来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生命的延续与发展,也为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灵魂。

猜你喜欢

香山饭店符号
北京香山
家有“饭店”
游香山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长富宫饭店
长富宫饭店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