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文意境

2018-07-12

丹青少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寄寓扁舟西楼

唐寅︽红叶题诗仕女图︾

——这一期承接上期(三)常用意象梳理(在日月雨雪、山水田园、花木虫鸟三大范畴后再补充一个“人物居行”范畴。)

(三)常用意象梳理

4.人物居行

(76)「云鬓」指妇人丝缕如云的鬓发,因其与脸旁白皙细腻的肌肤相映衬,故在古诗文中多指代年轻

妇人,且寄寓和表现出一种柔丽、婉约与相思之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度:飞越,这里指“纷披”。)——温庭筠《更漏子》

(77)「霜鬓」多喻指人衰老和表现感伤之情: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惜夏秋之代序兮,叹霜鬓已零星。”——佚名《晓镜》

(78)「玉臂」多寄寓和表现闺阁情境及眷念之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清辉玉臂寒

杜甫

陆游《钗头凤》

(79)「红酥手」指年轻妇人红润、酥软的手,多寄寓和表现

夫妻柔丽、甜蜜及恩爱之情: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80)「红妆」多寄寓和表现女子喜悦与热烈心情:

“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何逊诗句

(81)「红颜」多指代年轻女子:

“明镜照红颜。”——唐人诗句

“红颜零落岁将暮。”——唐人诗句

“岁去红颜尽,愁来白发生。”——唐·李崇嗣

(82)「红袖」借指年轻女子: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杜牧《南陵道中》

“纤手为攀折翘枝,轻盈露沾红袖。”

——杨泽民《玉烛新》“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添,

增加,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赵彦端《鹊桥仙》

(83)「玉人」借指年轻美貌女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诗句“

画楼朱户玉人家,帘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宋代·谢逸《南歌子》

轻扇掩红妆

红袖添香

(84)「衣带渐宽」指人消瘦,多寄寓和表现对所爱之人相思与追慕之情: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缓:宽松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85)「巷」多指江南小城镇的深幽小巷,多寄寓和表现悠然、闲静与孤寂、惆怅之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巷,有如古代深闺中的少女,有着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柯灵《巷》

(86)「玉阶」指宫殿与大户人家用玉石砌的台阶,多寄寓和表现思妇孤寂与望夫盼归之情: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玉阶怨》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李白《菩萨蛮》

(87)「空阶」多寄寓和表现凄清的离情: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何逊《临行与故游赠别》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①江南小巷

②戴望舒《雨巷》

④玉阶空伫立

③江南雨巷

⑤空阶滴到明

(88)「西窗」多寄寓和表现一种闺阁情境: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姜夔《江梅引》

(89)「西楼」西楼多为妇人居处,更人在西楼易见明月,如此西楼多寄寓和表现孤寂、相思之情: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90)「妆楼」常指代女子居处(或闺房),多寄寓和表现思妇盼归之情: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②西楼望月几回圆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91)「帘」常带有闺阁情境,多寄寓和表现一种孤寂、婉约之情: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张华《情诗》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92)「门掩黄昏」多寄寓和表现一种孤寂、落寞及惆怅之情: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欧阳修《蝶恋花》

(93)「晓镜」多寄寓和表现对年华流逝、人生衰老的感伤之情: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李白诗句

“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杜牧诗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94)「红烛」(蜡烛、花烛)多寄寓和表现喜庆、和悦的情调以及惜别、相思之情:

“洞房昨夜停红烛。”——朱庆馀诗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谚语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

(95)「琴瑟」琴与瑟分别是两种乐器,琴瑟和鸣,常用来比喻夫妻友爱: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

“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李郢《为妻作生日寄意》

(96)「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多寄寓和表现闺阁情境: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玉枕寒深,冰綃香浅,无计与多情。”——陈子龙《少年游·春情》

(97)「扁舟」指小船,多寄寓和表现羁旅、漂泊及淡泊世事、隐逸、放浪江湖的情怀: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诗句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朝散发弄扁舟

(98)「孤帆」指代小船,多寄寓和表现送别、孤寂及豪迈、飘逸情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99)「长亭」指代陆上送别之所,多寄寓和表现羁旅与惜别之情: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100)「孤馆」多寄寓和表现羁旅愁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101)「望江楼」多寄寓和表现思妇盼归及离别愁绪: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102)「凭栏」指人倚栏杆而望,多寄寓和表现忧思及怀远之情: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103)「灯火阑珊处」指灯火零落、游人稀少的地方,多指代和寄寓自己追寻的那个超尘高洁的心爱之

人或理想境界之所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猜你喜欢

寄寓扁舟西楼
春花秋月望西楼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抱朴子
垂钓
浅谈汉画像石中鱼的寓义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略谈《聊斋志异》中人与异类友谊故事及其寄寓
修篱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