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8-07-12卢蓓葳

科技视界 2018年22期
关键词:应急公路信息化

卢蓓葳

(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甘肃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扎实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养护监管、运行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应用,运用信息化助力打造 “智慧公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建成了集路况监控、安全防控、应急指挥、路况信息等于一体的安全检测与应急调度指挥中心,进一步增强了对急弯陡坡、长大桥梁、易滑坡等重点路段,各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车辆以及路况巡查的实时监测力度,实现了极端天气下应急抢险工作的全天候指挥调度。大力开展“互联网+公路养护”行动,积极建设道路巡查可视化系统,应用网络对养护作业区和养护巡查实施视频监控和GPS定位,努力实现立体化全天候的视频监控。重点路段设立信息情报板,24小时不定期通报路况天气等情况,确保行车安全。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作用,建立不同层级的公路养护管理微信群,开通公路管理局微信公众号,多部门协同联动,及时通报天气预报、道路通行状况等。不断完善视频会议系统、智能办公系统,开发手机终端移动办公程序,实现了工作部署一步到位,各类文档数字化备案和查询,有效提升了领导决策能力。财务资金支出、出差、会议审批,以及对公路养护小修保养、维修工程计量审核等逐步实行电子化流转,进一步强化了过程监管。

总的看,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的点上开花到了现在的普遍推行、综合运用阶段,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和短板:有些管理人员对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受各种因素制约,全省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和工作统筹不够,信息化整体性、协调性较弱;有的单位信息化建设缺乏长远的发展方向,只注重短期效应,层次较低,应用范围较窄;信息技术人才匮乏,特别是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更是奇缺,技术保障不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

(1)坚持推进“互联网+公路养护管理”平台建设。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传统的公路数据分析策略已无法适应服务公众便捷出行的需要。如何转变思维,理清思路,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效能,增强应急保畅能力,成为摆在公路养护管理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要融合创新,注重实效,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打造现代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按照三级分层架构,建设统一的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平台,满足公路养护管理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协同工作”的管理机制。市州养护管理部门要以养护业务需求为导向,以养护管理精细化为重点开展创建工作;行业监管部门要以养护业务监管为重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省属各公路管理局平台数据、业务状况等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全省公路行业的管理;省级主管部门要以应急指挥调度为重点,建设省级道路养护业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对全省公路行业的整体管控和科学决策水平。信息管理系统不是各业务系统和设备的简单“攒合”,而是经过周密的技术、严格的配置及精心实施后的有机结合的整体。要以信息获取、技术设施建设、加强公众信息服务为目标,建成包括综合养护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移动车辆图像采集系统、公路养护数据GIS系统、应急指挥监控中心等在内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公路养护管理、路况监测和应急保障领域的全覆盖。从管理上,通过建立统一的公路养护数据库,实现各层级管理体系资源整合和共享;从生产上,通过实行系统计量支付和考核自动化,使整个养护流程更具时效性、透明性、闭合性;从技术上,通过引入移动采集终端和重点构造物的巡更,以及视频巡查车数据采集,有效覆盖养护巡查盲点和作业盲区,做到管理手段信息化、公路巡查视频化、电子巡更常态化和应急保畅高效化。

(2)积极推动公路养护管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目前各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建成了一些养护管理平台,但也出现了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等新问题,未形成强大的合力。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度影响各个领域,并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公路信息化建设也已逐步从分散转向集约,从孤立封闭转向共享开放,迈向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工作,要树立 “一盘棋”的意识,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优化升级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适时将各地各部门的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平台有效连接起来,构建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系统互联互通、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全面整合、数据价值充分体现、技术业务深度融合的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体系,逐步实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业务管理智能化、安全应急高效化、综合决策科学化、信息服务便捷化,为促进公路养护管理转型升级和提升公路路网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3)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不断优化思维、优化方式、优化机制,采用成熟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控制方法,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特别是“互联网+公路养护管理”等方面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解决一些干部职工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不会用网、不善用网的问题,解决一些干部职工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单一,效率不高的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技能,做到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善于利用公路交通大数据提升行业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信息技术在公路养护各项工作中的应用,加快构建现代公路养护管理体系,从“可测、可视、可控、可服务”发展到“实时监测、动态监视、智能控制、及时服务”。比如,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将定期检测数据和随时性检查数据相结合,动态跟踪预测路况变化趋势,为快速完成公路病害处治提供准确依据;完善公路固定视频和移动视频建设,通过为一线管理和养护人员手机安装APP,由一线工作人员现场采集数据,将GPS位置信息与影像(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相结合,对养护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管控,实现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与生产作业的规范运行与精细化要求;在公路应急抢险中综合应用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公路养护数据库、养护数据、手持系统和现有地理信息系统的互动,利用视频会商平台为抢险救灾争取宝贵时间,为制定抢险恢复方案提供依据;针对公路行业流动性大、办公地点不固定的特点,通过完善优化OA、开发手机终端移动办公程序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移动办公,提升办公效率,等等。

(4)加大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打造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公路养护管理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拓宽人才选拔渠道,通过公开招录、自助培训等方式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起来、优势发挥出来。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培养熟悉公路养护管理业务、精通互联网技术,既有较高专业技能,又善于运用互联网工具的新型公路职工队伍,使信息化技术扎扎实实应用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提高公路通行的整体服务能力。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互联网公路养护管理人才发挥聪明才智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猜你喜欢

应急公路信息化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