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和传承研究

2018-07-12刘海娟

科技视界 2018年2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

刘海娟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就业,为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现代化人才,通常所说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并且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是职业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某些职业学校一味地重视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这就使得职业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比较低,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高标准要求,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切实地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必有的工匠精神,从而为进入社会风险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

通常情况下,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能力,而是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核心的部分在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使得工作达到需要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工匠精神的表面意思是工匠在进行作品雕刻的时候,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实现尽善尽美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理想的目标,那么工匠便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因此“工匠”是职业精神的直接表达。现阶段,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找到满意的工作,进而在社会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很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针对我国职业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现状,职业学校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地提高职业学生的工匠精神。

2 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现实问题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含技能培养和素质提高两方面,并且职业教育还具有特定的教学规律性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切实地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是实现职业教育根本目的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向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当人们谈论起工匠精神的内涵时,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德国机械、瑞士名表等,正是由于上述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地专注于工匠精神的继承,从而打造出闻名于世的名牌产品,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他们都是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重视对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的总结和优化,最终占领了世界的高端市场[1]。

虽然我国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但是在社会发展中,由于某些企业单纯地重视经济效益的追求,盲目地重视生产的规模和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从而造成了我国工匠精神的流失,间接地对于职业学校的学校宗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因此,若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企业就不应该一味地注重生产的数量和规模。而是应该改变发展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工匠精神,得到质的提升;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准确地协调好专业技能和育人之间的根本关系,并且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态度的培养有所侧重,尤其是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职业学生德才兼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因此,职业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的主导思想,这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3 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并传承技术的历史使命,如果想要工匠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那么就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国从制造大国成长为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那么职业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使命。目前,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产品低劣的代名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制造企业缺乏工匠精神,那么国人去国外疯抢马桶、购买奶粉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事实上,当初德国产品刚进入世界市场的时候,同样被命名为德国制造,因为在世人眼中,德国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太多,随后,德国制造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决心创造出国家的品牌,从而造就了德国现今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声望。因此,想要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是基础,那么职业学校就必须注重工匠精神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待职业学校的学生工作后就能够勤勤恳恳地酝酿我国的民族品牌[3]。

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职业学校输送技能型人才,只有企业将生产做到至善至美的程度,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进而能够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其实就是企业要想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贸易体系中脱颖而出,那么就要在企业内部根植工匠精神,这也是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法宝,那么企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是要经过在职业学校的受教育过程才能形成的。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视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是以企业的财政损失为代价盲目地追求极端的产品质量,那么就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工匠精神值得大力提倡,但是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从而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牌效应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在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注意发挥工匠精神的经济性。

4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培育和传承的策略和途径

4.1 切实地在职业教育中提倡职业精神的培养

职业学校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那么就需要准确地把控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同时去完善职业精神的教学举措,让职业精神融入到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全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培养职业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4]。在职业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做出合理的改进,进一步地增强学生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拥有正确的职业态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2 切实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中

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那么职业教育就能够为此提供广阔的平台,通过职业学校课程的合理设置,就能够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技能的培育过程中,从而让职业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通过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全面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一旦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了工匠精神,那么就可以根据专业额显著特点,来决定本专业需要何种类型的工匠精神,并为职业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那么职业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工匠精神的巨大魅力,从而自觉地培养起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态度,进一步地体会到爱岗如家的实际意义。

4.3 切实地将工匠精神纳入教学实践中

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真生地领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果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切身体验的话,就能够领悟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时,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式,从而让师生一起融入工匠精神的警戒当中,教师身体力行地践行工匠精神将会有助于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借鉴国外的学徒制度,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加足职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5]。

4.4 切实地将工匠精神纳入教学实践中

现阶段,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并且职业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来自于高校,这就造成了职业教师相对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和表达方式,因此,这就很难实现职业学校的既定目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存在着客观的困难的,如果想要有效地缓解这种局面,那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要改变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丰富教师招聘的途径,最好是从学校招聘教师,因为他们通常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实践能力,已经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工匠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还能够学习到优良的工作作风;其次,就是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那么就需要自绝地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对工匠精神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学习,这样猜呢能够为职业学校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待他们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就能够把工匠精神融入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

5 结语

职业学校应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融入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而将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到新的高度,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培养大量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