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伴侣

2018-07-11黄朱清

铁军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四军

黄朱清

城市:北京市

时间:2014年8月23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唐炎、盛林

北极寺休养点,是个军队干部休养的聚集区,位于花园东路上。

在中区1号楼,我们寻访了一对新四军夫妇。丈夫唐炎,离休前时任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部长(正军),浙江兰溪人,是皖南事变的亲历者;妻子盛林,生于上海,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战士,曾是北京妇产医院的副院长。两个人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成婚,时光流逝66年,还是恩爱如初。

唐炎,1922年10月生,皖南事变爆发时,他是新四军的教员。唐炎说,“皖南新四军要北移,当时有几条线路可以走,或要经过敌占区的,或要穿过敌、顽交叉防区的,后来选择从驻地向南开进,经茂林、三溪、旌德,再沿天目山绕道溧阳伺机北渡。当部队进入泾县茂林地区,谁也想不到突遭国民党的重兵袭击。突围战打得相当艰苦。我们教导队机炮连有两门82迫击炮,一门炮4发炮弹,炮弹打完了把炮埋起来换重机枪,掩护部队冲上去占领了几个山头。敌人开始反攻,我们坚守四五个小时,每个人身上的子弹不多,打完剩下手榴弹,手榴弹扔完捡石头砸向敌人。没有饭吃,饿了几天几夜,领导下令把骡马杀了,烧肉、喝血。弹尽粮绝,天气寒冷,实在没办法,上级指示分散突围。我是幸运的,突围出来了,但不少同志牺牲了、被捕了。”

1941年4月,浙江余姚沦陷。中共领导的浦东部队南渡杭州湾,来到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根据地要开办干部学校的要求,创办了教导队,1943年,改编为教导大队,唐炎开始是副大队长,后任大队长。之后,在教导大队基础上又创办“浙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由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兼任。唐炎回忆说,“何克希平易近人,常抽空来学校上课。有一天,他跑到学校来挤在我的小房间,和我一起睡,无话不谈,问我平时上什么课,学员有哪些要求。时值夏天,蚊子特别多,嗡嗡叫,睡不着。何克希说他有办法,他点起了蜡烛,蜡烛一亮,蚊子都叮在墙上,他用蜡烛去碰蚊子,蚊子一飞就被蜡烛烧死了,这一晚,烧死了好多只蚊子。第二天,何克希把我们集合起来上课,讲坚定抗战的信心,讲培养干部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关系,又说到部队内部关系。何克希笑着说,在新四军部队中,官兵是平等的,要说区别,就是营以上干部衣服上多了两个口袋。”

盛林和唐炎之间的最初印象,产生在1943年秋天。那年10月,浙东纵队开了一个党代表大会,会上表扬了24个模范党员,名单里就有盛林和唐炎,盛林是后方医院推举出来的,唐炎是教导大队选出的。第二年,盛林调入司令部门诊所,唐炎在司令部当参谋,两人同在一个党支部,又都是支部委员。盛林回忆说,老唐家是一个革命的家庭,这一点留给她非常好的印象,而且,唐炎的长相也不错,两人心里生出了恋情。没想到,一次纵队政治部主任张文碧找盛林谈话,告诉她说,我们把你调到机关来,是想要你和机要科长处对象。盛林对组织上物色的人选不喜欢,明确表态不谈。张文碧说,既然不同意谈,我们也不强迫你。盛林把这事告诉了唐炎,两人决定,安心工作,暂时不谈恋爱。

盛林,是在外祖母身边长大的。母亲早逝。父亲是商人,1926年秘密加入共产党,曾被捕入狱3年,之后他参加了新四军。盛林读中学的时候,她的老师是进步人士,在老师的教育启发下,她发誓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外婆舍不得让她走,她以死相威胁,外婆无奈。盛林参加新四军,是从上海坐船走的,巧遇叶飞的夫人王于畊,见盛林年龄小,推荐到战地服务团。后支部书记调动工作去卫生部,也把盛林调到卫生部下属的后方医院。没几个月,盛林就入了党。她回忆说,入党时候思想单纯,做共产党员,一切为了革命,随时准备牺牲。不过,在婚姻问题上,盛林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迫于组织压力,她遵命和唐炎不来往了,但心里面还是牵挂他。唐炎呢,也放不下盛林。

抗战胜利后,盛林调到军政干校,和唐炎一个单位,两人喜出望外。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浙东纵队分别从余姚、慈溪等地北渡杭州湾,在青浦会合,又陆续渡过长江,进入苏中、苏北根据地完成了北撤任务。

解放战争序幕拉开,两人顾不上谈情说爱,各忙各的。1948年,组织上批准了唐炎和盛林的结婚报告。盛林来到唐炎的部队,她啥也没带,没有请客吃饭,没搞任何仪式,两人结婚了。盛林回忆说,她在唐炎那里呆了一天,第二天就返回了单位。因为部队要集结,去打豫东战役。

烽火中的婚姻,总是聚少离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唐炎就职于高级步兵学校,两人在南京有了一个家。后来,唐炎调往国防科委三局任职,家又搬至北京,盛林转业到北京妇产医院工作。唐炎回忆,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恰巧他的年龄过杠,超龄了就不能授衔,可他无怨无悔。子女受父母的教化,从不以父母是老革命而炫耀,做人诚实,工作敬业,遵纪守法,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孝敬长辈,一家人其乐融融。

老人居室客厅,唐炎、盛林的金婚照挂在显眼处。这张纪念照是1998年拍的。访问两位老兵的时候,其实岁月又过去了16个年头。家政阿姨对我们耳语:这老两口的感情可好哩!

记者感言 唐炎和盛林,素不相识来到新四军队伍。战争环境里,军队干部的恋爱、婚姻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荣华富贵的追求,只有一个特殊程序:个人申请打报告,上报组织上批准。盛林,来自上海,念过初中,到新四军部队被分在战地服务团,唱歌、演戏都行,表现突出,很快就入了党。后来她调到医疗单位,工作出色,被评上模范共产党员。也就是这份荣誉,让她开始关注一起被评上模范党员的唐炎。后来,她不经意间从唐炎一位朋友那里耳闻,唐炎的家里面不止一人参加新四军。红色的革命家庭,留给盛林又一个好的印象。于是,她的心里悄然泛起对唐炎的恋意。浙东纵队一位领导打算让盛林和一位机关科长配成婚姻。想不到盛林心里有了唐炎,其他人容不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三四个年头过去,盛林和唐炎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喜结良缘。走过战争,享受和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两个人相濡以沫,無论在什么环境下都相敬如宾,情意绵长。盛林和唐炎,这对可敬可颂的伴侣,有着高度一致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共同的事业和爱心,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两位耄耋老人,真实演绎了忠于革命,忠于爱情的感人故事。 (责任编辑 党亚惠)

猜你喜欢

新四军
白菜心·新四军·人民江山
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新四军英烈和英雄群体
红色李巷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新四军图书馆图书资料征集工作初见成效
表彰首届优秀学术成果评选获奖作品
新四军廉政文化研讨会征稿启事
盱眙新四军黄花塘党性教育基地开建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有85名英烈一个英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