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宁县谭坪沿黄提水灌溉工程沉沙池设计

2018-07-11李冠卿

山西水利 2018年4期
关键词:沉沙池排沙含沙量

李冠卿

(乡宁县水利局,山西 乡宁 042100)

乡宁县谭坪沿黄提水灌溉工程,位于山西省乡宁县城西部,距乡宁县城约45 km。工程任务是向谭坪、驮涧、马涧、临河、掷沙、神底等24个村庄的1633.33 hm2耕地提供灌溉水源。工程属中型水利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泵站、引水管道为3级,相应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沉沙池是取水泵站的一部分。

1 沉沙池布置

沉沙池布置在一级泵站前,位于一级泵站厂区内,依据地形沿东南方向布置。排沙廊道垂直于沉沙池,出口于厂区南侧天然冲沟内。由于引水流量较小,沉沙池设计为定期冲洗式,按沉沙与冲洗交替进行、连续供水设计。由进水段、闸室段、联接段、工作段、排沙系统五部分组成。

1.1 进水段

沉沙池进水段接取水泵站出水管,为侧向进水,长10.6 m,宽1.9 m。底高程403.5 m,边墙顶高程406.8 m,底板厚1.0 m,边墙厚0.7 m,C25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平稳池中水流,保证入池水流分布均匀,在高程404.6~404.8 m处设置调流格栅。

1.2 闸室段

闸室位于进水段下游,长1.8 m,为便于单池冲沙,每个池箱设一扇铸铁闸门,共3扇,采用螺杆启闭机,孔口宽2.4 m,底高程405.2 m,闸墩厚0.8 m,侧墙厚0.9 m,顶高程406.8 m。在闸室下游侧设工作桥,桥面高程408.7 m,宽1.2 m。

1.3 联接段

连接段位于闸室段和工作段之间,长6.3 m,净宽8.8~9.8 m,两侧扩散角5.4°,底坡1∶3,底高程403.5~401.0 m,边墙顶高程同进水段,底板厚1.0 m,池室边墙及池箱隔墙顶宽0.9~0.4 m,距离底板2 m高处设1∶0.3贴角,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1.4 工作段

工作段长68 m,底坡为1∶40,共设三个池箱,每个池箱宽3.0 m,池室边墙及池箱隔墙高8.8~5.8 m。工作段尾部设溢流堰和集水槽,溢流堰采用宽顶堰,顶高程406.0 m;集水槽断面为梯形,底宽分别为0.3 m、0.6 m,顶宽0.35 m、0.7 m,均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集水槽通过集水渠和输水渠同一级泵站前池连接。为方便管理房与厂区内交通,在工作段的下游侧布置交通桥1座,桥面高程406.8 m,桥面宽5.0 m,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1.5 排沙系统

沉沙池末端横墙底部设置DN 700排沙管,每个池箱设一个排沙阀,共3个,布置于阀室廊道。阀室廊道断面为矩形,宽3.0 m,高5.2 m,底板高程397.3 m,底板厚0.8 m,侧墙及顶板厚0.6 m,为C25混凝土结构。阀室廊道通过竖井楼梯接地面检修室,检修室为砖混结构,平面尺寸5.8 m×6.0 m,层高3.8 m,检修平台高程406.2 m。泥沙通过排沙阀进入排沙廊道,排沙廊道长76.8 m,底坡为1/100,进口底高程397.3 m,出口底高程396.64m,廊道断面为矩形,宽0.8~1.2 m,高2.4 m,底板厚0.8 m,侧墙厚0.6 m,顶板厚0.3 m,C25混凝土结构。

2 入池含沙量、颗粒级配及泥沙沉积设计标准

工程对引水含沙量的要求:水泵叶轮对泥沙磨蚀的敏感性高,特别是大于等于0.05 mm、石英含量高的泥沙,其磨蚀尤其严重。出水池为易于泥沙淤积地下结构,一旦淤积很难清理。工程供水用于农业灌溉。

根据上述各项要求,本工程对沉沙的要求是尽可能多地沉积引水中的泥沙。但设计泥沙沉降率和出池含沙量标准越高,沉沙池规模就越大,规模太大时,经济上也渐趋不合理,所以设计泥沙沉降率和出池含沙量标准不宜太高。本阶段参考类似工程,确定本工程设计出池泥沙粒径不宜大于0.05mm,大于等于0.05mm的泥沙沉降率达到80%以上,汛期出池含沙量为12 kg/m3。

实测黄河来水汛期含沙量高且颗粒细,非汛期含沙量低而粒径粗,年内各月含沙量变幅较大。本工程主要是农业灌溉,引水时段主要是3月、5—11月,要遭遇含沙量较高的汛期,根据黄河龙门站1986年—2006年泥沙统计资料,上述8个月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2 kg/m3,其中汛期多年平均含沙量40.4 kg/m3。本次设计入池含沙量采用多年平均含沙量23.2 kg/m3,设计入池泥沙粒径采用75%年份平均泥沙粒径,见表1。

表1 泥沙粒径组成表

3 沉沙池主要尺寸拟定

本工程选用定期式冲洗沉沙池,根据有关规范初步确定其尺寸:

3.1 工作段进口水深

工作段进口水深,应满足下式:

式中:H——工作段进口水深,m;

ΔZ——工作段进口水位与排沙沟出口的水面落差Z为5 m;

q——排沙道出口单宽冲沙流量,m3/s·m;

vc——排沙道出口冲沙流速,m/s;

i——沉沙池工作段底坡;

i0——排沙道底坡;

Lw——沉沙池工作长度,m;L0——排沙道长度,m。

经计算,工作段进口水深为5.0 m。

3.2 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

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ε——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m;

H——工作段进口水深,m;

ΔHk——工作段进口设计泥沙淤积高度(m),取0.5H为2.5 m。

经计算,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为1.6 m。

3.3 沉沙池工作宽度

沉沙池工作宽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工作流量,m3/s;

Hw——工作段的平均工作深度,m;

v——工作段平均流速,m3/s。

经计算,工作宽度为9 m。

3.4 沉沙池的工作长度

根据地形条件,参考类似工程取70 m,由计算的泥沙沉降率和出池含沙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来确定长度。

4 泥沙沉降计算和淤积容积确定

4.1 恢复饱和系数的计算

式中:αik——k池段粒径组的恢复饱和系数;

ϖi——平均沉降速度;

u*k——摩阻流速

——k池段平均水力半径;

4.2 沉降率

式中:ηik——池段i组粒径沉降率;

Sik、Si(k+1)——k池段上、下断面分组含沙量,kg/m3;

aik——k池段粒径组的恢复饱和系数;

——粒径组的平均沉速,m/s;

qk——k池段单宽流量,m3/s·m;

i——粒径组编号,按粒径由小到大排序,i=1,2…,m;

η1——大于i组粒径沉降率;

ηik——池段i组粒径沉降率;

ΔPi——第i组粒径的沙重百分比。

4.3 淤积计算

式中:Vk——k池段淤积体积,m3;

Q——工作流量,m3/s;

tj——计算时段历时长,h;

Sk、Sk+1——k池段上断面、下端面含沙量,kg/m3;

Sik、Si(k+1)——k池段上断面、下端面含沙量,kg/m3。

4.4 冲洗周期

当池室淤积到一定程度后,出池含砂量及其粒径超过泥沙沉降标准时,及时进行冲洗,以恢复沉沙容积,冲洗周期Ts按下式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泥沙沉降及淤积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拟定尺寸基本满足泥沙沉降率及出池含沙量设计标准,即沉沙池工作宽度9 m,沉沙池首端深度5.80 m,尾端深度为7.30 m,沉沙池长度68 m。因沉沙池计算有许多经验性的因素,建议进行模型试验,以验证计算出池含沙量和泥沙沉降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 冲洗计算

5.1 冲沙流量

冲沙流速一般不小于2~2.5 m/s,本次设计取2 m/s,那么按单池室冲沙的话需要的冲沙流量太大,因此每个池室分3个池箱,每个池箱宽3 m,参考已建工程池箱单宽冲沙流量取0.3 m3/s·m,冲沙流量为0.9 m3/s。

5.2 冲洗时间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 269-2001)附录C,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冲洗过程分为泄空冲洗、溯源冲洗和沿程冲洗三个阶段。计算结果见表2。

6 结语

沉砂池排沙廊道出口处为一天然沟道,有常年的清流水,到汛期有较大的洪水,为了防止水流不断冲刷河沟对排沙廊道造成安全威胁,同时便于工程运行时清理泥沙,对此段沟道的沟底进行清淤、整治,采用C15混凝土护底,并在上下游各设10m长格宾石笼防护。

一级站站址北侧滑坡体类型为一切层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坡脚砂质泥岩层,岩性软弱,受降雨入渗软化,以及两沟交汇处雨季洪水冲刷坡脚影响,上部岩体失去稳定产生切层滑动而形成。滑坡后缘及滑坡平台地等特征明显。现坡脚部分长度约130 m,坡面最大长度约100 m,滑床埋深不详。由于设计方案变更,现沉沙池等建筑物临近坡脚,需要重新考虑滑坡体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考虑到滑坡体坡脚取料后部分临空,以及滑坡体结构为松散块石土体等特点,降雨入渗、冲刷,滑坡体有可能再次失稳,将影响沉沙池等水工建筑物安全。因此,建议对坡面进行整治处理,开挖坡比1∶1.75。沉沙池北侧坡脚可设置挡墙等工程措施,防止塌落块石破坏建筑物安全。

猜你喜欢

沉沙池排沙含沙量
阿尔塔什发电洞“门前清”排沙洞运行方式研究
一种新型旋流排沙渠道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旋流排沙渠道排沙特性试验
光电式含沙量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及结果评定
三门峡水库汛期排沙效果研究
委内瑞拉托科玛水电站水库沉沙池方案比选及设置研究
0.6 H 层含沙量与垂线平均含沙量代表性探讨
新疆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探讨
鞍山地区含沙量比测定线研究
城市建设项目沉沙池措施设计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