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对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8-07-11谭兆义

关键词:开腹直肠癌资料

谭兆义

(大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吉林 白城 131300)

直肠癌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不断的发生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临床中常以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均是常见术式,但两种手术方案均会对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以及应激反应产生影响[1]。本次研究将针对两种手术方案对于患者围术期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直肠癌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45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2.6±0.3)岁;肿瘤直径为1~8 cm,平均(4.71±0.24)。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2.4±0.6)岁;肿瘤直径为2~7 cm,平均(4.52±0.21)。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本院同一组医师来实施手术,患者均气管插管之后全麻状态下行直肠癌的根治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气腹压为13 mmHg左右,常规行5孔操作[2]。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参数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各项应激反应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免疫指标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情况比较(±s)

组别 n 时间 IL-6 TNF-α CPR观察组 45 手术前 8.11±1.04 25.68±6.42 4.26±1.17手术后 10.32±2.05 29.76±7.17 8.19±3.41对照组 45 手术前 8.14±1.10 26.14±6.53 4.22±1.20手术后 23.27±2.58 44.31±8.18 26.31±5.06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免疫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免疫指标比较(±s)

组别 n CD3+ CD4+ CD8+观察组 45 59.22±8.17 49.06±7.54 33.52±4.36对照组 45 41.42±8.67 33.17±7.09 26.19±3.92 t 4.356 4.298 5.314 P 0.000 0.000 0.001

3 讨 论

直肠癌属于临床在较为多见的消化道的恶心肿瘤疾病,术后方案是治疗该类疾病的重要方式。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将造成创伤,包括切口创面以及器官切除所引发的创伤等,并且手术中对于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均产生刺激作用,容易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产生免疫抑制。无论采取腹腔镜手术或是开腹手术均会对患者的应激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但由于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的切口较小,对患者产生的创伤作用相对较轻,因此对其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均较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该组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腹腔镜手术对于直肠癌患者产生的影响作用较小,游离与患者术后恢复。谢波等在其同类研究中也发现,通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围术期免疫功能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的波动均较小,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可进一步佐证本次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均较小,该手术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直肠癌资料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