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缺陷率的临床实践效果评价

2018-07-11韦余艳李贤侠李金娣樊丽丽林令芬

关键词:缺陷率圈员品管圈

韦余艳,李贤侠*,李金娣,樊丽丽,林令芬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急诊医学已经发展成为新型的、独立的跨学科的一门学科。急诊危重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需进行院内转运,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1]。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的高出9.6%。当代医学发展要求,应用安全核查理念,建立精细化,标准化的转运前核查程序,切实保障急诊患者转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2]。我院急诊科自2017年3~8月开展品管圈“守护圈”活动,以期完善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缺陷发生率,开展后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运用,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23人,全部女性,年龄23~40岁,中位年龄28.7岁。品管圈活动周期6个月。品管圈8人,其中圈长1人,圈员7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2人,护士2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1人;工作年限:5年以上8人,5年以下2人。

1.2 方法

1.2.1 圈的介绍

2017年3月启动急诊科品管圈,8名圈员自愿报名加入,护士长任辅导员,圈长由圈员选举产生,小组成员组圈后集体确定圈名“守护圈”:(1)圈名的意义:守护、奉献、快速、安全。(2)圈徽意义:绿色双手爱心——代表医护人员安全畅通的守护;护士及患者——代表医护人员每时每刻都守护在患者身边

(3)圈活动特点:圈员积极参与,分工合作。

1.2.2 主题选定

(1)选题过程: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共8人参与选题过程,票选分数:5分、3分、1分,排第一位为本次活动主题。(2)本期活动主题:降低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缺陷率。(3)选题理由:①对患者而言: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转运,全程的优质护理,为生命保驾护航。②对员工而言:提高综合素质,体现了个人价值,减轻工作压力。③对科室而言:增加团队凝聚力和互相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④对医院而言: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效应和形象。

1.2.3 活动计划拟定

2017年3月第1周~2017年4月第1周:选出小组成员、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3]。本阶段为P阶段(占29.7%)。2017年4月第4周~7月第3周:对策实施与检讨。本阶段为D阶段(占40.7%)。2017年7月第4周~8月第2周为效果确认和标准化阶段。本阶段为C阶段(占18.5%)。2017年8月第4周为检讨改进阶段。本阶段为A阶段(占11.1%)。

1.2.4 现状把握

(1)设定与主题相关的工作流程图(见图1)。(2)查检:查检2017年3月12日~2017年4月10日,抢救室抢救病人数为336例,需转运患者人数135例,需转运的危重患者人数105例,存在问题次数94次,缺陷率为89.5%。(3)根据查检结果绘制改善前柏拉图(见图2)。

图1 与主题相关的工作流程图

图2 改善前柏拉图

1.2.5 目标设定

(1)目标值设定中改善前: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缺陷率由89.5%降至30.6%。(2)设定理由:以圈员的工作年资、学历改善、主题改善能力、品管圈经验值和改善能力计算出目标值[4],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89.5%-(89.5%×83%×79.35%=30.6%

1.2.6 解析

(1)原因分析:为什么转运流程不完善?(2)特性要因评价:1)人:①护士: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足、人员不足、安全意识不足。②医生:责任心不强、与患者方沟通不到位。③患者:家属不签字、无家属陪护。2)机:药品仪器准备不足、转运物品多、患者物品准备不全。3)法:①转运前评估不足:转运评估表不完善;病情分级标准不完善;转运交接单内容繁琐;②相关科室未准备好:事先未通知电梯;事先未制定转运路线;事先未通知接收科室;③转运知情同意不足:未告知患者转运风险。4)环:电梯到位不及时;接受科室准备不充分。真因验证查检数据显示,护理人员不足、转运评估单不完善、转运交接单内容繁琐占 84%,根据80/20原则,将以上三项作为真因。归纳总结得出,护理人员不足、转运评估单不完善、病情分级标准不完善、转运交接单内容繁琐、未告知患者转运风险五项为真因

1.2.7 对策拟定

根据真因拟定对策,循问题点、原因分析、对策方案:(1)流程:制定急诊科转运分级标准,完善急诊转运前评估单,完善急诊转运交接单,修订转运知情同意书。(2)人员: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明确分工,申请他科人员帮忙。(3)全体圈员按照可行性、圈能力、经济性评分,满分5分、一般3分、差1分。决策说明:共8名圈员,根据80/20定律,总分>96分的对策纳入实施对策。

1.2.8 对策实施与检讨

共圈选出4个对策:(1)制定急诊科转运分级标准,对策内容:接到医嘱后评估病情是否适合转运,制定急诊科转运分级标准.对策处置:制定患者转运分级标准,进行全科人员培训。(2)修订急诊科转运前评估单及知情同意书,对策内容:接到医嘱后评估病情是否适合转运,转运前评估病情及生命体征,加强科室专业技能培训,修订转运评估单及知情同意书。对策处置:新评估单使用进行全科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全体护士专业技能。(3)完善转运交接单,对策内容:科室修订转运交接单,主要是打勾方式,简单明了。转运前认真评估患者并填写交接单。与接受科室做书面交接,并双签名,减少与其他科室交接后出现责任不明的现象。对策处置:转运患者前填写转运交接单,纳入转运工作流程,并纳入标准。(4)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明确分工。对策内容:护士长弹性排班,增加中晚班人员。合理安排,新老搭配,明确分工。

2 结 果

2.1 效果确认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率由改善前89.5%下降到15.2%,下降幅度为74.3%。

2.2 有形成果

改善前安全转运率=(105-94)÷105=10.4%,改善后安全转运率=(105-16)÷105=84.7%。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6-94)/(32-94)=125.8%。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94-16)/94×100%=82.9%。(见图3)。

图3 有形成果柱状图

2.3 无形成果

全体圈员的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及活动成长[5]。见雷达图(见图4)。

图4 无形成果雷达图

2.4 形成标准化转运流程

包括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流程图、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流程图 、转运分级标准、转运人员配备标准、早期预警(MEWS)评分表、急救院前院内护理交接单、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单[6]。

3 讨 论

对本次品管圈活动检讨与改进,包括活动项目的、优点、缺点或今后努力方向。(1)主题选定:凸现重大及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易忽略次要问题。(2)活动计划拟定:有计划有条理,但遇突发事件不能按计划进行。(3)现状把握:通过数据收集暴露问题所在,因各种原因数据收集不全面。(4)目标设定:目标明确。目标易设定过高过低。(5)解析:明确问题症结所在。加强品管手法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6)对策拟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措施,但需要在实施阶段进行调整。(7)对策实施与检讨:在实施-调整-再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但个别对策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施。(8)效果确认:为调整提供依据,巩固现有效果,不断总结、改进、提高。(9)标准化:提供标准流程,规范所有圈员。要求具体可行。(10)圈会运作情形:集思广益,增加团队凝聚力。多场合、多形式,活泼生动些。

猜你喜欢

缺陷率圈员品管圈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