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型肉毒毒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7-11秦晓民黄金东朱梓博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6期
关键词:疙瘩纤维细胞瘢痕

秦晓民,黄金东,朱梓博,康 旭*

(1.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120;2.柳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广西 柳州,545000)

瘢痕疙瘩发病机理不明,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术后易复发的特点,难看的肿块不破坏体表美感,严重时可造成肢体功能的障碍,往往合并表皮囊肿或通信作者:康旭,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皮肤外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藏毛窦反复感染,伴随瘙痒、疼痛等症状,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单纯手术治疗瘢痕疙瘩复发率 45%~100%,故目前临床上以综合治疗为主。本研究将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注射三种临床治疗方法联合,意在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防治病理性瘢痕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为日后的临床治疗瘢痕疙瘩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来自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住院部于2012年9月-2015年5月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全部患者完成随访。共入选患者41例,瘢痕数目共 66 块,有的为单个瘢痕病变,有的为多个瘢痕病 变。其中男17例,女24例;平均年龄 27岁(16~60 岁);病变部位分布为胸部23块(34.9%),肩颈背部16块( 24.2%),腹部9块( 13.6%),耳部7块(10.6%),其他部位11 块(16.7%)。

1.2 病例分组

按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分配原 则,将研究收集的41例患者分为3组: A组(对照组):手术联合放疗组,完成随访 17 例(28 块)。 B 组(治疗组):手术联合放疗及 BTXA治疗组,完成随访11 例(17 块)。 C组(治疗组):手术联合放疗及 BTXA(术中及术后 3~6 月追加一次 BTXA)治疗组,完成随访13例(21 块)。

1.3 治疗方法

A 组手术切除方式主要为摘除瘢痕疙瘩核心及其外周 1~2mm,尽量保留表皮。若切除瘢痕组织后留下创面较大,或缝合有张力时,则考虑应用任意皮瓣移植或全厚皮片移植进行修复。放射治疗时间于术后即刻~24小时内开始。B组和C组手术方法、放疗方法及切除范围同A组,术后即刻术口边缘 1cM处真皮下注射 BTXA(100U/支,兰州衡力),约4U/点,间隔1cm,总量不超过 100U/人。C组在术后3~6月追加一次BTXA治疗,注射方法同上。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1.4.1临床表现评分标准[1]瘢痕严重程度的积分标准参照 Sawards 标准[1],制定对皮损评分,根据积分将瘢痕分为轻、中、重三级,积分 1~5分为轻度,6~10 分为中度,11~15分为重度

1.4.2疗效判定标准参考《现代瘢痕学》[2]和刘文阁[3]标准,根据症状、体征改善的程度划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三类:(1)治愈:痒痛等症状消失;瘢痕软化,不高于皮肤,连续观察,12个月后无 复发.(2)显效:痒痛等症状明显改善,体积变小,或严重程度按重度转变为中度,中度转变为轻度,治疗后12个月,没有逆转。(3)无效:痒痛等症状改善轻微或没有,瘢痕质地、体积,治疗完成后 12个月内又复发。(4)有效∶指治愈、显效块数之和。 (5)总有效率=(治愈数显效数)/总块数×100%。

1.4.3副作用主要注意观察有皮肤红斑、皮损处色素沉着或减退、瘢痕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瘢痕组织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等现象出现。

1.5 随 访

每3个月1次,观察其不良反应及疗效,门诊随访率 100%。对不良情况者及时处 理。明显复发时为随访截止日期,同时建议予其他疗法继续治疗;对于未复发者,至少随访一年。

1.6 统计方法

本课题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采用χ²检验,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病理性瘢痕严重程度分布情况(表 1)

2.2 三组瘢痕治疗前后积分值的比较,见表 2。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 A、B、C 3 组之间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6个月,A组与B组、B组与 C 组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个月,A组与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的比较, C组与B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中,A组与B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三组瘢痕严重程度重中轻度构成情况[块(%)]

表2 三组瘢痕治疗前后积分表()

表2 三组瘢痕治疗前后积分表()

组别 n 重度块数 中度块数 轻度块数A组 28 10(35.71) 13(46.43) 5(17.86)B组 17 5(29.41) 9(52.94) 3(17.65)C组 21 8(38.10) 10(47.61) 3(14.29)

2.3 经治疗后 12 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经χ²检验,A 组与 B 组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联合放疗以及术后即刻注射肉毒毒素较手术联合放疗没有明显的优势;而 C 组与 A 组、B 组之间的比较,P <0.05,差异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联合放疗及术后重复注射肉毒毒素有明显的优势。

表3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块(%)]

2.4 副作用

其中对照A组出现皮肤红斑有2例,色素沉着有3例,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1例,副作用为21.43%;治疗组B组出现皮肤红斑、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各1例,

副作用为 17.65%;治疗组C组有皮肤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各1例,其副作用为9.52%,三组均无出现伤口感染或愈合延迟。

3 讨 论

瘢痕疙瘩可自发或继发于皮肤炎症或损伤,病理表现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异常沉积,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张力因素和炎症环境是目前较为公认的促发因素。瘢痕疙瘩的治疗目前虽然有多种手段,但疗效欠佳和易复发使其成为世界难题。目前瘢痕疙瘩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病变、瘢痕内药物注射和放射治疗为主要方法,且主张尽早给予手术治疗[4]。但术后必须辅以放疗以防止复发。近年来BTXA因其对肌肉松弛性麻痹作用而被应用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ZhiboX等在体外研究发现BTXA可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周期由增殖期转入静止期,成纤维细胞增殖减慢[5],Jeong HS 等的研究表明BTXA可以影响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的生成[6], 减少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为BTXA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更明确的理论支持。Robinson等用BTXA皮损内注射治疗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瘢痕疙瘩取得良好效果,平均变平时间为11个月[7]。Xiao ZB 等也证实了皮损内注射BTXA治疗瘢痕疙瘩有效,并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8]。另外,BTXA还能缓解瘢痕疙瘩的疼痛、瘙痒等感觉异常,可能与其能够抑制P物质的释放有关[9-11]。李静等给25例瘢痕疙瘩患者术口边缘术后即刻注射一次 BTXA,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照片对照及患者自我评价,治愈率达80% ,说明A型肉毒素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中安全有效[12]。

我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治疗12个月后,仅术后即刻注射一次BTXA组的临床有效率与手术加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只有术中注射一次BTXA,而BTXA的作用一般只能维持3~6个月,治疗半年后,成纤维细胞失去了药物的有效抑制而开始增生,故术后单次注射BTXA对于瘢痕疙瘩治疗疗效不明显,这与李静等[12]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而术后重复注射BTXA可显著提高疗效,提示重复使用 BTXA 能够有效的抑制瘢痕组织的增生,多次注射 BTXA,可实现量的积累,使得药物持续发挥作用,降低张力,限制血管再生,从而能够持续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抑制瘢痕疙瘩增生及复发。我们认为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有着肯定的疗效,术后局部重复注射BTXA可明显改善瘢痕疙瘩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疙瘩纤维细胞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分枝杆菌感染中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木疙瘩山上的岩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