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小学:孩子考第几一直是个谜

2018-07-10姜丰

华声 2018年6期
关键词:私立学校公立学校英国

姜丰

今年春天,笔者和孩子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紧张的战斗——申请中学,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养育孩子的过程,让笔者跟孩子一起,在异国文化中又完整地经历了一次小学时代。

分桌的奥妙

英国的小学4岁入学。上学前,家长需要向学校申请,同时有机会带着孩子参观正在上课中的学校。

教室桌椅的摆放,是三四个人一张小桌子,不同科目会有不同的做法。因为虽然没有考试排名次,但是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分配座位,水平相近的三四个孩子坐在一起,每张桌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都不一样——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老师会安排更具挑战的学习任务;能力差、速度慢的孩子也不会有跟不上进度的挫折感。而桌子的叫法,只会根据桌子的颜色来命名,而不是有排序色彩的数字。孩子们的座位也会随时调整。

笔者的小学时代,有两个高频词:“学习”和“纪律”。学习的重要无需赘言,除了学习,强调得最多的就是纪律。我们的纪律更多是以否定的形式体现:不准怎样、不要怎样,而英国的小学教室里则很少听到老师以“Dont”开头的句子。当孩子们太吵闹,老师通常不会说“不许讲话”,而是马上明确要求做的事情,例如以特定的节奏拍手、拍头、拍膝盖,又说又唱又做动作,孩子们为了跟上节奏,原本的嬉闹、闲聊自然都停止了,等这个拍手动作歌唱完了,教室也就安静了。

英国小学总是把重点放在鼓励孩子做什么:积极提问、发表意见、参与讨论等等。教室里总像是春天早上的树林,充满了活泼、雀跃的声音。年幼孩子的注意力原本就很难集中太久,老师讲得很短,给予学生更多表达和参与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天性,尽量少约束、尽量多鼓励孩子参与和主动学习,授课形式不拘一格、生动多样,算得上是英国小学课堂的一个特色。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学理念,英国小学的小班制度也功不可没。私立小学每班不超过20人,公立小学每班则最多30人。三年级以下还每个班都有协助任课教师的助理。

不值钱的学区房

今天的英国小学,可以粗略地分成公立和私立学校。

公立小学的申请是根据住址就近原则,也就是按照所谓学区划片。然而,英国的学区房并不值钱,很少有人为了让孩子就近上某所小学而花高价买房。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好小学并没那么好,真正好的小学是私立学校。而入读私立学校受限的不是家庭住址,而是家庭收入,以及父母为孩子的教育投入的意愿。

英国的私立小学女校7个年级(男校则是9个年级,学生年龄4岁到13岁),加起来通常只有几百名学生。每个小学都有专业机构定期的评估报告(一般两三年一次),但是并没有官方的排名。一个小学的质量,往往是靠周围社区的口碑。

英国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

对于公立学校,政府教育部门有一个简单的参考纲要,规定特定年龄的孩子应取得的能力。至于如何让孩子获取这样的知识与能力,则是学校甚至授课老师个人的安排。

私立学校不受这个参考纲要的约束,但是通常会教授大体与公立学校相当但更加深入,或者提前的内容。例如,如果公立学校的孩子要求在7岁掌握乘法口诀,那么私立学校往往6岁就开始讲授。

公立小学低年级一般没有作业,私立小学则从4岁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有作业,但是英国小学生的作业量并不大,而且都是规定时间。如果所有的作业用了20分钟还没有写完,就可以不写了。

私立小学的主课设置与公立学校相当(如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IT等等),但是有很多的课外活动。从核心课程之外的课程表,就看出较大差异。在很多私立学校,游泳、芭蕾、足球、橄榄球和板球,都是体育课的一部分。外语课程的种类很多,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汉语、日语都是受欢迎的语种。而交响乐团有的乐器,几乎校内都能找到老师,一对一的乐器课程和声乐课也都是在校内上。此外,学校还有很多单独付费或者免费的课后班,包括美术、棋类、球类、园艺、手工等等。

私立学校不仅秉承独立自由的教育理念,更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使英国的精英教育可以做到极致。

“快乐的孩子会成功”

英国的小学从来没有学习成绩的排行榜。

每个学期都有通报学生学习和各方面表现的家长会。家长会是一对一的,场面如同商务洽谈会,各科老师每人一张桌子,家长按照预约的时间,一个接一个地跟老师谈。家长只能跟自己的孩子比较。因此,谁是班里的尖子,谁落在班级的后面,永远都是只有任课老师才知道的“机密”。

女儿的很多同学在一起已经7个年头了,她们互相记得彼此的生日、特长、好恶,熟知各自的脾气,但是却很难有公认的优秀程度的排名。或许,她們自己以及老师都不会以学习成绩为主导来评判一个孩子。他们的标签更多的是每个人的强项:有的孩子数学特别好,有的写作非常强,还有的擅长表演、绘画,或者某项运动。一个班将近20个孩子,几乎每人都能找到值得骄傲的过人之处。期末择优的评奖,一个经典奖项是奖励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孩子,而不是所谓最优秀的孩子。

英国小学老师对于成绩优异的孩子似乎没有偏爱,正如对成绩差的孩子也没有偏见。对于学习成绩在年幼孩子身上的差异,老师更多地看成是孩子发育早晚的不同而已。

英国的学校固然也强调学习,但是学习远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结处。

儿子学校的学生手册第一页,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Are you happy and a bringer of happiness? (你是不是快乐?你是不是一个带给人快乐的人?)

这句话的下面是一行小字:我们希望你在学校是快乐的,但是有时候你可能感到情绪低落或者为某事困惑。这时候的黄金定律是跟人谈谈。接下来是一长串学生可以随时倾诉的人的名单:班主任、舍监、指导员、宿管、年级主任、校长助理、校医、副校长、学校顾问……校长,以及校长的夫人!名单后面是一句叮嘱:记住,把难题告诉别人比自己一个人憋在心里容易多了,如果你不想一个人单独去见大人,请个朋友陪你去。

猜你喜欢

私立学校公立学校英国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