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关于槐米的致富经

2018-07-10

新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槐米省林业厅槐树

山西省河津市有个远近闻名的槐米种植“土”专家——柴家乡下牛村村民杜国良。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潜心研究槐米三十余年,访专家、引品种、搞试验,培育出一种耐干旱、产量高、质量好的新品种“耿宝”槐米,并通过山西省林业厅优良品种评审委员会核审,确立“耿宝”槐米为优良品种,真正把槐米种出了名堂,种出了财富。

槐树在晋南随处可见,槐树籽(槐米)也家喻户晓,作为一种中药材,槐米性微寒、味苦,具有润肠通便、止血凉血的功效。但因其颗粒小、产量低、不易采摘,往往被人们忽视。然而,就是这不被人重视的槐树,却成了河津市柴家乡下牛村2000余人的“摇钱树”。

“耿宝”槐米诞生记

河津下牛村与稷山县、万荣县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无工矿资源,没有集体经济,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又加上土地全部为荒沟荒坡,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制约该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大影响村民的收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牛村1600多亩土地多为荒沟荒坡,沟沟岔岔生长着许多老槐树。种地不长庄稼,沟壑荒沟里的老槐树成了下牛村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采摘槐米是下牛村村民的老传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采摘槐米比打工、种地收入高,村民就成群结队在山沟里采摘槐米,近处采完,就到远处采摘,早出晚归,有村民一天就能收入50元钱。杜国良就是“采摘大军”里的一员,爱琢磨的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伙儿每天带着干粮早出晚归跑那么远采槐米,如果槐树像种苹果树那样种在地里,村民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再加上精心管理会不会收入更高些?

1988年,杜国良做出了惊人举动——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村里随处可见的槐树,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着小槐树苗,浇水、施肥、修建、嫁接,一天天看着槐树长大。怀着急切心情等待收获的杜国良,最终却发现槐树光开花不结籽。精心培育了五年的槐树,以失败收场。别人种果树他种槐树,别人收获他自哀。杜国良成了全村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忍受着众人的非议,杜国良没有放弃。他从苹果树嫁技术上接得到启发,便和支持他搞技术改良的四位村民先后到湖北、运城、稷山等地取经,把买回树苗进行嫁接、对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试验过100余个槐树品种,经过上万次实验后,杜国良终于成功了。2014年,杜国良终于在上百种品种中筛选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颗粒饱满的 “耿宝”槐米。2014年11月,他向山西省林业厅提出申请,省林业厅就“耿宝”槐米新品种专门召开了认定会,确认“耿宝”槐米为林木良种树种。

“耿宝”成为“摇钱树”

一项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致富了一方百姓。杜国良等“土”专家研究选育出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具有单季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经检测,芦丁含量超过30%。得到消息的村民们奔走相告,村民们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在地里种植上槐树苗。村民杜万管就是第一批种植槐树受益者之一。在杜春明、杜万管等人的带领下,村民们也纷纷在自家地里种槐树。下牛村村民自发种植槐树,但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市场定价混乱,为了将槐树变为村民的致富产业,王甜甜等村干部集中总结了几十年来村民栽植各种经济林木的效益。他们了解到槐树栽植地势要求不高,种植技术简单,成本低,且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较大,中国又是槐米主产区,但年生产量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牛村拥有种植改良优质槐米技术基础,就锁定了槐米为该村的产业发展项目。

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该村采取大户带动、基地示范、连片经营、统一技术、完善配套的办法,集中流转土地连片种植,建设优质槐米种植示范基地,走上了规模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杜国良介绍:“槐米要想好,首先要提高品质。从广西带回来的新品种,去年嫁接上,现在已经嫁接成功了,今年,新品种将再次试验。如果这个品种可以继续保持高品质、高产量,我们准备进一步在村里推广。”

致富总结

做农业不容易,但成长为一名“土”专家却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难!只要您静下心来好好钻研,技术跟上了,产量和质量也就随之而来了!“土”专家杜国良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还把外面的品种进行了本土化驯养,让当地品种更丰富。希望老杜的新品种能够为当地人脱贫致富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猜你喜欢

槐米省林业厅槐树
我与槐树
采收槐米
我家秘方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石卫东讲授专题党课
甘肃省林业厅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厅管干部“三述”大会
槐树花开
如何种好中药材槐米
《福建省林业厅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严格保护天然林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云南省林业厅加强作风建设问责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