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旋挖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2018-07-09黄宜萍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建筑工程

黄宜萍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规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扩大,工程数量急剧上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更的标准及要求。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施工内容之一,桩基础与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息息相关。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旋挖桩技术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旋挖桩;质量控制

1 旋挖桩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1 旋挖桩的工艺流程

根据旋挖桩及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旋挖桩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主要有十个流程:放样定位—旋挖机就位—埋设护筒—旋挖机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安装—导管的选择与下放—混凝土浇筑—起拨护筒—回填桩孔。

旋挖桩工作必须严格在施工人员的组织下按照这十个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同时,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收集与施工相关的资料,在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使桩基能均衡、连续的进行施工。例如:在放样定位时,组织人员应该根据轴线和桩位的分布情况,建立测量控制网;在旋挖机成孔时,则需要施工人员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在护筒埋设并定位后,使用SR—250型转挖机钻进,而钻机在就位时应重新测量、定位,以保证施工的精确无误;在钢筋笼制作与安放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钢筋笼在现场焊接制作,以确保钢筋笼符合设计要求,牢不可破;在下导管的时候,应该精确的选择导管,对导管进行严格外观检查、对接检查等,然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回填桩孔的时,应细心记录成空前、钻进过程中和终孔孔深的各项参数,以方便以后工作。

1.2 旋挖桩的操作要点

1.2.1 施工前要平整桩基范围

清理平整桩基范围是旋挖机施工的前提,钻孔前施放桩位点,根据轴线及桩位的布置情况,建立测量控制网;对放样后四周设置互桩的复测,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1.2.2 旋挖桩的护筒埋设

旋挖桩的护筒都是钢板制作,以保证成功的控制桩位、防止空口坍塌、隔离水渗漏和固定钢筋笼等。必须将旋挖钻机钻深3.0m以上,在人工辅助配合下埋设护筒,以防止杂物、泥水等流入孔内。

1.2.3 泥浆制作及排放

旋挖桩在施工中的泥浆制作必须严格按照泥浆制作规范,采用一定比例的膨润土、火碱及纤维素混合制成,在泥浆池中搅拌均匀。只有这样制作的泥浆才能在施工中发挥其防止孔壁坍塌、抑制地下水渗透等作用。泥浆的比重选取一般为1.05~1.10之间,粘度在18.0~22.0之间,泥皮厚度小于2mm,PH值不低于7,砂率不高于4%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的泥浆才能对孔壁有保护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由于地理位置所引起土层的不同,在施工时需要配置不同标准的泥浆,因此,组织施工人员应及时探查施工目的地的土层结构,及时合理的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

对于钻孔、清孔过程中排除的泥浆,为了防止其乱流,污染周围环境,施工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将其全部引入到沉渣池中进行沉渣,以方便再次使用。

1.2.4 旋挖钻机钻进及清孔处理

旋挖钻机准确就位后,就开始进行钻进流程了。旋挖钻机钻进时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钻孔,稳定速度,慢慢钻进。与此同时,钻渣弃运也要同时进行,以防止旋挖机钻进受阻。清孔的目的就是保证桩孔的质量以及孔壁泥渣符合要求。清孔主要采用循环回转钻进技术,当因钻机桩内积累了大量的土渣时,要进行多次清孔,以保证对桩孔的设计要求。桩孔必须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测量孔的深度,保证一切達标后,安装导管,及时采用导管法进行灌注,使用搅拌机进行生产,以保证混凝土能有效的灌注。

1.2.5 钢筋笼的制作和下放

制作钢筋笼应严格按照标准,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制作出尺寸不同的钢筋笼,在选材上必须保证钢筋质量合格,同时钢筋笼的捆扎也要符合相关规定标准。钢筋笼在制作完成后,首先要进行检测,将合格的钢筋笼精确无误的放入钻孔内,然后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2.1 钢筋笼的相关作业

首先是钢筋笼制作的规范,要确保钢筋笼的制作过程中各项环节规范均要合乎工艺设计要求,如制作的钢筋笼直径长度要在5cm~9cm之间。逐节检验钢筋笼的连接焊接部分,对不合格的要立即进行补焊。在钢筋笼验收前设计好标高,依据标高检验钢筋笼实际长度的合格。

其次是钢筋笼的安放工作,如在安放前对钢筋的运送要提前按规定绑扎好,确保它的完好无损。在运输时为避免钢筋笼受力变形,还需在吊点的箍筋处加以固定和设置十字钢筋。堆放钢筋笼时采用平卧的方式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且堆放的钢筋笼要低于两层。

然后是钢筋笼的吊放安装作业,施工前在钻孔处进行探测工作,检查孔洞中是否有杂物,一经查出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保证工程安全。吊放过程中注意钢筋是否能下放,一旦吊放受阻,不可强行下压,引发钢筋笼变形等问题。此时要停止施工,检查原因所在及时修改作业方案。在吊车高度不够无法安放时,要依现场情况将钢筋笼分为2到3节,并在焊接时采取单面搭接的方法。

最后在浇筑混凝土时,如没有对浇灌速度或导管位置把控好,容易引发钢筋笼上浮的危险。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注重混凝土浇灌速度的掌控,以及对导管埋伏位置的提前测量,也要求员工按期循环测量混凝土的实际高度,根据所测高度及时拔除导管,减少钢筋笼上浮发生的可能。

2.2 混凝土的作业

首先是灌注混凝土前的清孔作业,清孔的目的是清除桩孔底部的沉渣,减少沉渣对灌注桩承载度的不利影响。目前清孔主要运用泥浆来实施,通过泥浆的流动冲击孔底的沉渣,让沉渣漂浮起来,再因泥浆的粘胶力吸附着沉渣随着循环流动被带出桩孔,起到排污去渣的功用。为实现清孔的目的,泥浆的制作工艺尤为关键,粘度要求17min~20min,胶体率高于90%,同时泥浆的选材还不能随意,需是膨润土质或高塑性粘土,配以水、添加剂等加以制备。泥浆的粘稠度也要把控好,过稠会影响到钻头在成孔时的作用效力,泥浆太稀则会降低其去渣和沽壁的工作效率。同时在第一次清孔时注重抓紧吊放管和沉放以后灌注混凝土所需的导管,一旦沉放过程中沉渣在此落入桩孔底部,需二次清孔,减少沉渣占比保障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其次是在灌注时注重工艺程序,严把质量关。一方面确保每次浇筑作业中间隔半小时,对流出的泥浆及时处理,如遇低温气候还要对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另一方面浇灌时适时拆除导管,始终保证导管要在混凝土下两米左右的位置,确保浇筑质量。同时对于灌注桩的高度进行控制,一定要低于混凝土的浇灌高度,并且高度差距要把控在半米到1米之间。

最后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于拌制,由于条件所限,混凝土的拌制一般在施工现场进行。此时为了保障质量确保浇筑的顺利进行,在混凝土配比上要严格按照工程规范要求,对拌制原材料反复检测,把控材质质量。对于骨料的含泥率严禁超出3%的准线,在制拌用水上切不可马虎,一律使用饮用水来确保品质。

2.3 钻孔成孔相关作业

钻孔是旋挖桩技术的一个关键工艺,它的有效实施将是其后混凝土浇筑的基础前提,同时成孔不当将造成塌孔、桩孔偏斜等危害,影响桩基承重能力及其质量。因而首先在成孔工作中,要确保隔孔工艺,采取较适合的桩距来平衡泥浆,形成孔内成柱,防止塌孔和缩径到的产生。

3 结束语

我国的旋挖桩技术还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和建筑事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更加先进、高效的技术工艺,创新质量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的质量,进而为我国建筑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金凤.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

[2] 江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J].山西建筑,2012(36).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论档案管理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