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2018-07-09李景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成功率导管依从性

李景

【摘 要】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90例鼻饲管难置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饲方法,观察组则给予改良鼻饲管置管法。比较两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不良心理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的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患者的置管依从性高。

【关键词】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鼻饲管难置患者;应用

鼻饲用于无法进食或拒绝进食患者,是将胃管插入患者鼻腔内的胃内,然后通过导管将液体食物,水或药物输送到患者的胃内[1]。鼻饲管难置患者常见的有精神病患者,因患有幻觉,经常拒绝进食,需给予鼻饲[2]。本研究分析了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90例鼻饲管难置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年龄45~77岁,平均(54.71±2.10)岁。男女各占19例和26例。对照组年龄45~78岁,平均(54.57±2.54)岁。男女各占21例和2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饲方法,观察组则给予改良鼻饲管置管法。置管前进行保护性约束,给予陪伴和安慰,平卧位,用一次性10~12号硅胶管,将床位抬高30°~45°,采用液状石蜡润滑后进行置管。操作者进行无菌操作,1名护士协助充分放开患者气管和食管,胃管插入10~15厘米时,将头部托起,促使下颌和胸骨柄靠近,出现吞咽动作后快速将鼻饲管插入,促使胃管顺利进入鼻咽部,避免在口腔盘曲。确保胃管达到幽门部位,明确胃管在胃内留置,选择合适部位固定之后给予鼻饲液灌注,保持0.5小时,鼻饲成功后解除约束,鼓励患者下次进行主动进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越高分越好,总分0~100分);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20~80分,越低分越好);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统计,计量数据t检验,而计数资料χ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呈现。

2 结果

2.1 两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相比较

观察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治疗前后不良心理评分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不良心理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 两组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相比较

观察组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4。

3 讨论

鼻饲管难置患者多为一些精神病患者,因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出现难以吞咽的不良反应,而且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不强制进食,可导致营养不良和出现生命危险[3]。常规的鼻饲导管对导管插入具有高度抵抗力,通常容易导致管道曲折,引发患者不适,如呕吐,呛咳甚至损伤气道[4]。改良之后,经充分润滑管道,形成保护膜,产生皮肤和黏膜有滋养和营养作用,可减少导管插入过程中对患者鼻咽部的刺激和损伤,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5]。床头提高可促使患者自然放松,减少导管不良刺激,还减少呕吐和咳嗽的发生[6]。操作者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更容易掌握导管的置入过程,通过合理约束,可避免因患者躁动产生的不必要的损伤,提高了其依从性,缩短了导管插入时间[7]。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饲方法,观察组则给予改良鼻饲管置管法。结果显示,观察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不良心理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的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患者的置管依从性高。

参考文献

[1] 段云姗,史晓光,陈晓珩,等.基于消化道“置管”的位置来选择不同的用药途径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50-252.

[2] 张娟,朱建英.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4):1719-1720.

[3] 李影,肖素文.两种不同鼻饲管行肠内营养发生并发症的比较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11):20-22.

[4] 贾秀萍,张丽华,毛立杰.两种鼻饲管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0):20-22.

[5] 邱慧成,姚玲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家属间歇管饲置管法教育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2658-2660.

[6] 李国平,杨玉峰,侯玉琴,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68-70.

[7] 朱兆鳳,李学军,付金英,等.两种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05):415-416,423.

猜你喜欢

成功率导管依从性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坚持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