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烤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2018-07-09蒋胜罗定棋顾勇张永辉赵锦超夏建华谢强宋朝鹏王建安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

蒋胜 罗定棋 顾勇 张永辉 赵锦超 夏建华 谢强 宋朝鹏 王建安

摘 要:该文简要地分析了我国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扶贫攻坚、规模化种植和优质优价”3种烤烟种植模式,并对3种模式下的烤烟收购标准、烟农合作社建设和专卖体制下工商严格分家进行了分类阐述,以期为我国烤烟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烤煙生产;烟株营养;农业机械;规模化种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49-04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lue-cured Tobacco Production in China

Jiang Sheng1 et al.

(1 Luzhou Tobacco Company,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bacco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crucial for poverty alleviation,large-scale cultivation and quality" three kinds of flue-cured tobacco planting patterns,and briefly 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three kinds of modes of flue-cured tobacco acquisition criteria,tobacco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monopoly under the system of strict sepa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re classified,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lue-cured tobacco production in China.

Key words:Flue-cured tobacco production;Tobacco plant nutriti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Large-scale plant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我国是烤烟生产大国,产量约占世界比重的1/3。近年来,烟叶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烟叶的内在质量和上部烟叶可用性有待提高等[1]。随着卷烟工业企业库存高位运行的发展,国家加强烟叶宏观调控,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烟叶种植规模的调控,压缩种植面积。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产区生产实际,对我国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烤烟生产提供借鉴。

1 存在的问题

1.1 烟农/劳动力素质 由于受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外出务工的影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回流青年从事烤烟生产较少,烟农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总体偏低[2]。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力军,目前种烟队伍中50岁以上占34.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8.6%[3]。在很多烟区,以中老年人为主,妇女、孩子为辅的留守人员组成的烟农队伍比较常见,烟农素质相对偏低,烟区老小龄化趋势越来越显现[4]。

我国烤烟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进,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大型漂浮育苗建设、灌溉排水水利设施、烟草机械、智能烟叶烘烤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实现了新跨越[7]。但“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烟叶生产,抓好烟叶生产关键在人,普及职业烟农的年轻化”[8],要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烟农,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烟草生产,应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培养新型烟农,发展烟叶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9]。当前烟农队伍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将严重制约我国下一步“科技型+新型”烟农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2 烟株营养 上世纪80年代,针对当时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单产低、烟碱含量低、糖碱比过高等问题,我国提出烟叶生产以“提高单叶重”、“增加烟碱”、“降低糖碱比”为技术导向[10],对促进当时我国烟叶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明显作用。但近2年,种植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出现“矫枉过正”现象,片面追求单叶重和产量[11],部分烟区出现“傻、大、黑、粗、青”烟叶。从叶长看(图1),抽样的几个烟区中上部叶均在60cm以上,远高于国标42级35cm的要求。单叶重偏高,有些烟区烟叶的单叶平均重在21g以上(图2),远远高于工业需求的上部叶9~12g,中部叶7~11g,下部叶6~8g适宜范围[12]。卷烟工业要求的烤烟烟碱含量,主料烟平均2.5%~3%,上部烟不超过3.5%[13],但是有些烟区烟碱含量超过3.74%以上的上部叶收购量占1/3以上(图3)。

产量和质量并重是烤烟种植的基本要求。从栽培上分析,烟株的营养过剩,容易导致烟叶个体发育过度、贪青晚熟,烤后烟叶含青[14]。这种叶片偏厚,单叶重偏大,降低了烟叶外观质量、化学品质、香气特征[15]。这与当前国际上提倡的降低烟叶中烟碱的“减害降焦”技术措施正好相反[16]。当然,工业上为了补偿降焦后烟叶香味的不足,偏向于香味更浓、烟碱含量略高的烟叶[17]。如果栽培技术导向不明确,生产上极易出现“三高一低”(高烟碱、高浓度、高香味、低焦油)的烟叶[18],最终导致卷叶工业的库存居高不下。

1.3 种植规模 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种植是制约现阶段我国烤烟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首要限制因素,不实现烟草规模化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将会导致我国烟叶质量持续下降。

1.3.1 烟草机械化现状 相对于其他产业,国内烟草自身的生产规律决定了其机械化进程的发展速度[19]。随着我国现代烟草农业技术的推进,烟草生产的育苗、施肥、除草和打顶等环节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或者部分机械化,但是大部分仍旧靠烟农手工作业,劳动用工多、劳动强度大[20]。表1显示不同生产模式在不同烟叶产区的总用工数,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虽减少了烤烟生产的劳动用工总数量,但是目前依然是以人工劳动操作为主,烟叶仍需要357.60个/hm2劳动用工。

1.3.2 规模化烤烟种植状况 烤烟适度规模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克服由于千家万户生产,烟叶质量千差万异的弊端[6]。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很多产区尤其是北方产区已经升级到规模化种植的状况。表2显示北方农场规模化种植统计,种植面积6.67~20hm2家庭农场主占到71.40%,已经成为北方烤烟生产的主流群体。但这种以人工劳动操作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受市场的冲击后,势必会影响到烟叶种植的成本。

1.3.3 成本统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力和物质依赖于商品化采购,表3显示规模种烟的成本。抛开比例较小的管理费用,在各地用工和土地租赁费不一的条件下,投资费用为42450~49326元/hm2,其中人工费用占65.25%~67.39%。依据2015年全国27元/kg的收购均价[23],加之优化结构和采收烘烤近10%左右的损耗,烟田的投入成本需要1729.50~2009.55kg/hm2的收购产量才能收回。如果兼顾烟叶质量,烤烟的合适产量为2250kg/hm2。浓香型重大专项通过5年的栽培研究,提出3个水平的能够保证烟叶质量的产量:保障水平2100kg/hm2、正常水平2400kg/hm2和丰产水平2580kg/hm2[24]。通过表3综合分析,如果当前规模化种植户考虑到烟叶的质量因素,其经济效益是在合适产量、保障水平和正常水平的状态下微利经营。

2 发展规模建议

1964—1994年美国烟叶生产市场萎缩的经验教训: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高产的农艺措施,导致烟叶几乎丧失可用性[22]。在目前烤烟生产条件下,烟农的经济效益与烟叶的单产存在关联,结合劳动力素质、机械程度、人工费用和42级收购体制,烤烟生产的适度规模种植会随着规模扩大而投入增加,追求单产,更多的化肥施入植烟土壤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烟株的营养过剩。这种受经济利润驱使的“三出”模式支配着商业种植户:种的出+烤出来+卖出去,质量因素比重考虑较小。

从经济学来看,规模化离开了机械化,谈不上规模化。目前,我国烤烟价格高于国外同等级别的烟叶,仅仅烟叶价格倒挂的现实使国内原料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烟叶的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当前烤烟生产机械水平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得到迅速地发展,关键环节仍然没有突破,尤其是以手工操作烘烤和收购[25],烘烤用工约占整个烟草生产过程用工量的2/3。在目前商品化市场经济下,如果烟叶采收方面不能实现机械化,人工费用占单位面积投资的60%以上,其人工费用的比重和收购价格会继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加重和上涨。单纯靠人力密集型劳动,强力推广烟草规模化种植,劳力费用增加,导致原料烟叶的飞速上涨,远高于国外进口烟叶的水准。价格和质量因素会导致中国烟叶无法走出国门,严重的国内卷烟自耗将会进一步压缩烤烟的种植面积。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素质偏低、烟株营养过剩和适度规模升级中出现的问题,围绕机械操作为核心的烤烟发展规划(图4),笔者认为我国的烟草种植有3种种植模式可以发展。

2.1 扶贫攻坚模式 遵循烤烟种植“只能致富,不能发家”的传统观念,严禁发展3.33hm2亩以上的烤烟种植户,配合国家扶贫政策,实施烟叶上山策略,将烟区转移到经济贫困或欠发达地区,将烟叶的种植与国家扶贫结合在一起。以扶贫种植为抓手,加快烟农合作社建设,配套国家局“三年紧缩政策”之后新形势进一步紧缩布局政策。努力培育和经营好1.07~1.2hm2的烟叶种植户,实现一户一炕,突出风格特色,严把收购质量,取精去杂,满足未来我国内部3000万担左右的优质生产任务。

2.2 规模化种植模式 烟草种植的机械化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投入,烟叶生产的成本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体现规模效应。适当调整目前的烤烟收购标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烟叶种植模式,大幅度降低烟草环节的劳动用工,以烟草农业全程机械化为核心,降低单位面积资金投入,配套国家政策进行土地流转,以大规模种植为平台,降低烟叶周转费用,减弱或取消专卖体制下的烟农合作社建设,重点培育新形势下的新型煙农,吸引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社会精英参与烟叶的种植与经营,着力构建“基层烟站+新型烟农”的生产组织形式。淘汰部分不适合种烟的烟农,培育新型职业烟农。

2.3 优质优价模式 强化在专卖体制下工业卷烟厂和商业烟草公司彻底分离,由不同职能变成不同的国家专卖企业机构,各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自己的产业。工业突出主导地位,根据自己的市场需求对特色烟叶基地单元烤烟生产进行指导,实施优质优价订购,卷烟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商业发挥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国际烤烟生产状况,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烤烟布局大调整,剔除3级产区和部分2级产区,将烟叶种植转移到优质原料供应区域,积极开拓国际烟叶市场。

从商品学来看,优质优价的烟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一,最终也是决定模式。从烤烟生产发展的进程上来看,扶贫攻坚模式是初级模式,规模化种植模式是中级模式,优质优价模式是高级模式。我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工费用上涨,切断了传统烤烟种植的精耕细作回头路,而且经济持续的发展也会导致烟叶生产的“用工荒”,扶贫攻坚烤烟种植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人工费用,但不是一种长久的发展模式。影响规模化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我国当前的烤烟收购标准,烟叶机械化采收和大箱烘烤已经在我国部分烟区进行了示范性试点试验,但是与我国烤烟收购标准不配套,导致这项技术无法推广实施。工业和商业没有取得彻底分离,特别是近期出现的两烟互动“捆绑式”营销式的营销模式,成为优质优价模式烟叶生产的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李仲发.对烤烟生产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08):48.

[2]何伟鲁,国超.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与农业产业发展—以保山烟草产业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1):121-127.

[3]杨培森.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烟农增收-2015年全国烟叶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报告[R].北京:国家烟草专卖局,2015-11-26.

[4]乔森.构建以合作社为基础的烟叶生产劳动力配置新机制-以陕西省为例[J].2016(1):484-485.

[5]陈顺辉,黄一兰,巫升鑫,等.我国烤烟生产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1(03):34-37.

[6]柴家熬.论烟叶精益生产与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01):84,86.

[7]王文华.全面建成创新型烟草行业—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谈行业科技创新工作[N].东方烟草报, 2016-12-22(001).

[8]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11(03):1-4.

[9]李薇.关于烟草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培训,2016(10):147.

[10]陈顺辉,黄一兰,巫升鑫,等.我国烤烟生产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1(3):34-37.

[11]闫小毛,吴照辉,郭芳阳,等.河南烟区烤烟单叶重过重和含青问题的解决措施[J].乡村科技,2015(07):11.

[12]王杉杉,范艺宽,朱金峰,等.关于烤烟单叶重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11):27-31.

[13]朱尊权.论当前我国优质烤烟生产技术导向[J].烟草科技,1994(01):1-5.

[14]刘素参,欧明毅,马坤,等.烟叶成熟度与品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2):75-79.

[15]唐丽,罗丽琼.上部烟叶存在的问题及可用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02):179-181.

[16]Henningfield J E. What is the rationale behind TobRegs“Global nicotine reduction strategy”?[C].Coresta 2016,Berlin,2016-10-09~13.

[17]孙计平,李雪君,孙焕,等.烟草减害降焦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1-15.

[18]唐远驹.按照市场需要提高烟叶质量—关于烤烟质量的几个问题[J].中国烟草,1994(03):10-20.

[19]王树林,刘好宝,史萬华,等.论烟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与发展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5):1-5.

[20]张秀丽,王栋,李建华,等.烟叶机械化采收技术及其发展[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36(06):345-348.

[21]胡彬.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22]任重,李现道,薛兴利,等.烟叶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潍坊市542家烟叶家庭农场的调查[J].中国烟草学报,2015,21(04):112-120.

[23]陈江华.稳定规模优化结构降本增效完善体系努力推烟叶生产再上新水平-2015年全国烟叶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的报告[R].北京:国家烟草专卖局,2015-11-26.

[24]刘国顺.浓香型烤烟三种肥料水平烟叶种植模式[R].河南登封:浓香型重大专项课题组,2016

[25]丁伟,王丰,李继新,等.加拿大烟叶生产对我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启示[J].中国烟草学报,2015,14(01):47-50.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