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区黄山毛峰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2018-07-09张建喜方春华程传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茶园

张建喜 方春华 程传东

摘 要:近年来,徽州区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以农药集中配送为突破口,狠抓茶树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确保了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了黄山毛峰产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徽州区在保障黄山毛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做法、主要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茶园;绿色防控;黄山毛峰;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43-02

徽州区毗邻黄山景区,北部多山,生态优越,群峰林立,土壤深厚,植被覆盖率高,富含有机质,适宜茶叶生长,是黄山毛峰的原产地[1]。茶产业是徽州区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山区茶农致富富裕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自2015年以来,徽州区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及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区实际,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以农药集中配送为突破口,狠抓茶树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确保了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了黄山毛峰产业的健康发展。

1 主要做法

1.1 政府重视,高位推进 区委、区政府明确茶产业为农业七大产业之首,先后出台了“黄山市徽州区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禁止销售和使用禁限农药的通告”、“徽州区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黄山市徽州区推进农药集中配送工作实施方案”,统揽茶产业发展方向;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十二五”期间茶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和督查工作;有关领导多次赴企业调研,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日益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并召集有关部门、生产企业、重点产茶村等就农药残留整治开展座谈,提出相关整治方案。

1.2 绿色植保,技术先行 针对茶树主要病虫害,开展适合黄山毛峰主产区实际的茶园绿色防控主体技术、配套技术研究,集成了“灯诱、色诱、性诱+农艺防治+生物防治+择机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摘”茶树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该模式为主题的“茶园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研究课题获黄山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并在黄山毛峰主产区大规模推广应用,实现了茶树病虫防治全程绿色化、农药残留可控化,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保障茶树生长和茶叶质量安全的目的。

1.3 农药配送,助降农残 徽州区通过政府主导、配送主体牵头、相关新型农业主体及农药经销商加盟的运行模式,建立各类农药集中配送网点42个,“七统一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初步形成,2017年完成配送农药销售额338.65万元,约占市场总份額的60%。由于农药集中配送工作的开展,徽州区低毒生物农药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60%上升到2017年的75%,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而废弃农药包装物及时、有效的回收,防止了2次污染,保护了新安江水源环境;同时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以徽州区桃源茶菊专业合作社为例,该社2015年(配送前)种植茶园16hm2,病虫害防治3次,投入农药成本18000元。而2017年(配送后),同样16hm2,茶树3次防治,投入农药成本仅12800元,节本达28.89%。随着农药配送市场占有率的逐步提高,农药集中配送节本增效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1.4 财政资金,强力保障 由于绿色防控投入品见效比较慢,加之价格相对较高,农民购买意愿较低,因此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徽州区一方面紧紧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农业茶产业等工作推进,认真研究上级有关扶持政策和投资导向,并结合徽州区实际,积极做好有关项目编报和对上争取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梳理全区有关财政项目实施特点,整合现有的“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农业项目”、“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黄山市生态茶园示范区”、“黄山毛峰茶产业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通过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参与、茶农合作社组织实施等模式,全面推广绿色茶园管理技术。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徽州区共安装太阳能杀虫灯616盏,色板49万片,茶尺蠖性诱诱捕器800套,推广使用生物农药20.2万包(瓶),绿色防控投入品投资总额达474.2万元。

1.5 部门协作,齐头并进 农业、市场监管、供销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执法活动,加大对主要农业投入品的抽查和监督频次,严厉打击销售禁售、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各乡镇抽调精兵强将,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现场到配送网点进行指导,引导农户合理使用配送农药,同时督促网点在台账建立、日常销售、农技服务台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落实“三察三单”制度,加大对农药集中配送工作的督察力度,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强力推进项目实施[2]。

2 主要成效

徽州区坚持绿色发展,为黄山毛峰产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徽州区新建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华老字号1个,省著名商标14件,省名牌产品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个,涌现“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另外,近3年来,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徽州区茶叶当中的农药残留全部符合标准。由于茶树病虫绿色防控、农药集中配送工作的稳步推进,杀虫灯、色板、性诱剂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投入品在黄山毛峰主产区的规模化、常态化应用,压低了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的发生基数,防止了害虫再猖獗现象发生,“1年一小发、3年一暴发”局面得到了有效遏制。

3 存在问题

3.1 可持续性不强 目前,绿色防控投入品绝大多数依托财政资金,很多是免费发放,可持续性不强。另外,由于没有建立“全程留痕”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机制,没有形成优质优价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竞争机制,也限制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善 2010年,经区编办审核、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区农业委员会设立了内设机构,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各乡镇也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挂了,但编制没有增加。

3.3 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 发展实施绿色植保,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专业性强,目前徽州区从业人员大多兼职,专业知识不够、操作能力不强,对规范化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对策建议

4.1 继续谋划项目支撑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农业茶产业等工作推进,认真研究上级有关扶持政策和投资导向,并结合徽州区实际,积极做好有关项目编报和对上争取工作,力争更多、更好项目落到徽州区。

4.2 扎实抓好农药集中配送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新安江水质优良”总体目标,通过政府主导、配送主体牵头、相关新型农业主体及农药经销商加盟的运行模式,抓好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工作,逐步规范农药、化肥经营使用行为,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和广大茶农自觉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配送农药,提高防治效果,保护茶农利益,保障“黄山毛峰”茶产业生产安全。

4.3 强化農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建议区政府出台规范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用农药的有关文件,将购买施用配送农药作为申报市级以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一项约束条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施用配送内生物农药,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区内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关涉农项目资金向追溯系统功能完善的企业倾斜。

4.4 加强培训指导 继续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安全使用、生物农药作用特点、标准化生产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在茶树等重大的病虫害高发期,认真开展病虫监测,推行重大病虫害防治包片制,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行茶树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4.5 完善督查考核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推广、农药配送工作的监督,并将其列入政府综合督查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程传东.黄山地区有机茶园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构[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48.

[2]鲍周明.农药集中配送助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J].中国植保导刊,2017(10):80-8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湄潭茶园
家乡的茶园
茶园的简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