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度容天下,君竹见素雅
——浅谈紫砂壶“容竹”的人文情愫

2018-07-09赵春玉

江苏陶瓷 2018年3期
关键词:情愫陶刻竹子

赵春玉

(宜兴 214221)

紫砂壶的发展一直深受中国人饮茶风尚和文人趣味的影响,形制上小巧精致,装饰上文雅细腻,其自身就具备丰富的文化属性。当代紫砂艺人在创作紫砂壶时,往往都极为注重对于作品文化情怀的元素梳理,尽力使一把壶成为文化的载体,形成人与壶的共鸣。

紫砂壶“容竹”(见图1)就其造型装饰和壶名而言,制壶艺人深入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并以一把壶的形式表达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具体而言,其意象来自于竹子,而其意境则归结于大度和君子情怀。现以此壶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人文情愫,以期共勉。

图1 容竹壶

紫砂壶的艺术性能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其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最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紫砂泰斗顾景舟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这样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 (注:辟面相即第一眼的感觉);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因此,经典的、公认的、优秀的紫砂手艺,往往能够使一把紫砂壶表现出“形、神、气、态”俱佳的独特魅力与艺术风格,并因作品而引发兴趣、愉悦身心、怡养情怀。

紫砂壶“容竹”的人文情愫主要依托造型装饰来表现,这也构成了作品的艺术性能,在造器的过程中,更追逐对“形、神、气、态”的解读。整把壶造型大气而不厚重,简练而不简单,遵循圆器造型“圆、稳、匀、正”的特色,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壶身大气饱满、丰润有致,壶腹外鼓,颇具膨胀的张力,使得重心下沉而更显厚重端雅;平盖压于壶口,上下严丝合缝;壶的嘴、把、钮风格一致,均设计成竹节状,壶嘴从壶肩探出,力量十足;把随圈势,贴于壶身另一侧,与壶嘴对应,比例协调,匀称流畅;壶钮如一段破土竹节,横跨于盖面,形成桥钮状,雅致可爱,平添了几分趣味。整把壶在造型上规矩严谨,将圆器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柔中寓刚、骨肉亭匀的气质。

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历代壶艺人都倾力于发掘和打造壶的文化元素,明朝后期开始盛行的小容量壶就是一个雏形,但真正让人文紫砂走向巅峰的则是集造型、陶刻、书画装饰等于一体的 “曼生壶”,它使紫砂壶逐渐脱离陶制器皿范畴,是紫砂壶走向成熟艺术形式的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最明显的特征是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通过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制壶艺人与文人墨客的合作,深入反映壶与人的共鸣关系,体现紫砂艺术的高雅气质,深刻影响了后世紫砂艺术的发展趋势。紫砂壶“容竹”于壶身一面陶刻装饰翩翩竹叶,它以刀代笔,直接在胎体上纵横刻画,刀刀见笔,不仅保留了刀刻的韵味,更流露出竹韵的洒脱之意。竹叶仿佛正迎风而拂动,此起彼伏,富于动态之美,同时又仿佛是从壶中竹节上攀伸而出,与造型主体对应,实现艺术架构的统一性。

“容竹壶”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对竹子形象的提炼,既表现于壶体造型,亦表现于壶身陶刻装饰,竹子这一自然之物恰到好处地被融入到壶中,以实现托物言志的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竹文化便是其中耳熟能详的一部分,尤其在江南宜兴地区,竹林万顷,有着“竹的海洋”之美誉,使制壶艺人与竹子产生不解之缘,在进行紫砂陶艺创作时始终保持对竹子的情怀,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都将竹子概括进了中国古代文人仕者的人格追求,具有鲜明的寓意。此壶以竹为题材,更是表达其内在的君子风貌,而整把壶造型大气饱满,可谓大度包容,恰与君子个性相得益彰,更进一步烘托出整把壶的人文情愫,升华了作品的综合价值。

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宝贵灵感来源,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树一果总是缘,人们从中挖掘创作的元素,将美好的意境定格在艺术作品中,诠释美和善的蕴意。“容竹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基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无论是取名还是形象皆结合竹子这一特征,几笔写实、写意更仿佛散发着君子气息,趣味盎然。

猜你喜欢

情愫陶刻竹子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写意情愫缱绻心头炽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我的硬笔书法”情愫“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字”与“壶”之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