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陪伴叫作真诚

2018-07-08陆慧琴

关键词:陪伴家庭孩子

陆慧琴

【摘 要】

201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贾玲的第一个节目,最经典的一句台词: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关爱是陪伴。

【关键词】

拽着走 拉着走 推着走 看着走 望着走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长一般分五步,分别是拽着走,拉着走,推着走,看着走,望着走。

0-3岁拽着走:啥叫拽着走?社会化是社会学专用术语,说的通俗一些,便是把动物变成人。动物世界比起人类世界少了很多规范要求,因此作为0-3岁的的儿童实际上需要学习、模仿、受训方才真正具备人的意识与模样。因此,我也管这段时期称为“服从期”。

3-6岁阶段拉着走:是家长向孩子传递社会经验与社会交往技巧的最关键时期。

6-8岁推着走:我们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理想,制定自己的目标,作为家长的我们不是领导、不是指导,而更多的是帮助。

8-10岁看着走:少教多问,少做多看。

10岁之后望着走:10岁之后,继续拉大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与信任。

父母的精心呵护和陪伴仅仅在于孩子童年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太孤独,“失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意识不到的陪伴缺失将是孩子一生的遗憾。也有一些家长虽然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可现在,很多“80后”父母把儿童交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保姆带,自己当“甩手爹娘”,殊不知因小失大,孩子童年的时候不能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年轻的父母在事业和孩子之间不可能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但是年轻的妈妈们必须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陪伴童年的孩子比所谓的事业重要。

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会有很多社会角色模仿:女孩模仿妈妈、男孩模仿爸爸,无论是性别、家务、家庭教育角色等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与自觉定位,否则,角色意识、责任感等都会受到影响。家庭成就孩子。家庭的动力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好的教育是一种家庭关系,体现在氛围、亲密和交流上,而不是教育上。假设父母总是贯彻好的教育思想而忘掉了给孩子带来舒适、快乐、愉快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色彩的话,那任何好的教育都是无效的。

201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贾玲的第一个节目,最经典的一句台词: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关爱是陪伴。所以我今天特地写一篇文章:有一种陪伴叫真诚。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是永远的,学习与成长是“渐进”的,教育与关系是“渐远”的,也许很多家长看到这里都会留下眼泪。

父母对孩子的必须是在孩子的童年时期0-10岁,10岁以后父母要自觉地渐渐的远离孩子,体面自觉地退出孩子的世界,不要去阻止孩子的独立。举个例子:日本父母在孩子年满18周岁,他们就残忍的将儿子赶出家门,孩子开始出去租房子住,孩子渐渐的自己付房租……我个人非常赞同日本父母对18岁以上孩子的教育,因为科学研究认为人的独立性培养是从18岁开始培养的,一个季节就要做一个季节的事情。比如秧苗要每年的6月份播种,如果秧苗到了9月份播种,就长不出优质的大米。孩子也是一样,18-25岁是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季节,如果父母一味的陪伴,到了孩子30岁再想培养独立能力,孩子就再也离不开父母了,再也独立不起来了。

父母的只是人生中的一站,孩子早晚要獨立走向独立,走向社会,孩子是需要陪伴,但是只是小时候,只是孩子的童年时代,不是永远的陪伴,孩子渐渐长大,每个家庭都演绎着一出痛苦而惊喜的戏剧——父母渐渐体面退出孩子的世界,孩子们渐渐长大,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农村,走出了家门,走出了国门……在雏鹰掌翅的时候,有着多少父母的担忧与牵挂,但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永远不独立的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大祸害,中国式啃老族,永远的啃老也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这句话并不适合陪伴孩子,当你年老了,有了时间和精力,想陪伴孩子的时候,往往已是孩子不需要陪伴的时候了。那么年迈的父母在晚年,还想陪伴自己的孩子怎么办?我只能说一句:有一种陪伴叫真诚,父母在故乡时刻真诚的帮助孩子,时刻真诚的爱着孩子,应该会获得孩子的感动:

总有一条叫作回家的旅途

孤独少年一直走到了白头

总有一条叫作母亲的河流

在心底静静的流淌

总有一壶叫作故乡的烈酒

醉倒以后解不了思念的愁

如果孩子独立了,成才了,父母的任务也就成功完成了,父母的爱将伴随孩子一生:孩子将永远记得:有一种陪伴叫真诚,父母的爱永远在远方,永远都在……

猜你喜欢

陪伴家庭孩子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