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学艺术性,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2018-07-08孔祥钧

关键词:苏教版艺术性初中语文

孔祥钧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勤于研究教学技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艺术性 初中语文 教学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重点,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对于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认识到语文教学蕴藏着的深层次内涵。语文教学并非简单的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去制定与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而是需要将其看成是待雕琢的明珠,只有通过努力,褪去其表面包裹着的“丑陋外衣”,才能将最光彩夺目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一、科学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感知语文魅力

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应时刻关注对语言艺术的掌握及运用。于语文教学而言,想要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便离不开语言艺术。语文实则可看成是语言结合文字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日常教学中语言教师只有全面展现出语文艺术性特征,才能够引导学生感知语文魅力,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诸如:结合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2课《繁星》一文,语文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每一句话都应再三斟酌一番,力求表达准确,不可说出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话。教师说出的每句话都需体现出对应价值,且说的话都应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切不可出现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繁星》一文的学习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认识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并爱上大自然;通过学习发挥学生想象力,从中掌握一些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朗读文章选段时,应情感充沛,课堂上提问语言应带有启发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语言进行想象,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运用的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并从教师的语言中获得一定情感体验,即从内心深处感知初中语文学习的欢愉。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就传统形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态度非常严肃,而学生的思想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且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与从小接受“自主、自由”思想的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的非常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尽量选择契合学生喜好的教学手段,由此便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诸如:结合苏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们首先将学生分成5个大组,每组8名成员;随后将文章划分成5大段,每小组负责一段;课程开始后,各小组成员依次站起来朗诵文章,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间的默契度,而且每位学生都抱着“不给小组拖后腿”的思想,会更积极、更认真地思考与回答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显然,选择合理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充分把握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开始前有必要充分把控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采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思维发散力。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碰到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以为他们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

诸如:教授苏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一文,我首先会询问学生自己对故乡的印象;随后再要求他们通读一遍课文,做好课前预习,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点;然后再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探究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如:作者创作《故乡》一文的意图、通过阅读文章你是否想起了你的故乡,请同我们分享等)。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某些学生并未认真参与讨论,自然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也没有深入的进行思考,因此在讨论结束后我专门挑出一些不认真的学生,重诉一遍我的问题,请他们回答,同时还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延伸,提出一些他们认为应当进行思考的问题(作者文中提及的“神异的图画”是否存在问题,“图画”可以用“神异”形容吗)。

通过把握教学重点,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其中的机会,并鼓励他们从更多细节出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且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变得越来越活跃,即充分展現出语文教学成效同教学艺术性两者间的亲密关联性。

四、适时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迸发情感共鸣

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艺术特征和情感因子。于此,语文教学设计应充满艺术性,即通过教学内容或教学要求,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能够产生一种真实的、身临其境之感。

诸如:结合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第1课《童年的朋友》一文,首先在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下,播放一些学生们孩童时代印象深刻的歌曲(如:丢手绢、春天在哪里等),随后再播放一些童年时代最喜欢的游戏(过家家、老鹰捉小鸡等),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基调带入课本内容;最后再通过主题活动来渲染教学氛围,让学生们跟随我的语言放飞思绪,回到童年,分享自己的孩童时代,由此便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可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通过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更快捷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进而提升文学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语文充满了艺术性,于语文教学而言也应当体现出艺术性,而文章主要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运用教学艺术手段,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桂东.注重教学艺术性,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J】.考试周刊,2011(37)

【2】周丽藏.追求初中语文教学的艺术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2)

猜你喜欢

苏教版艺术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