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角兽虚胖

2018-07-07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药明华大基因独角兽

有“医药界华为”之称的药明康德“独角兽”光环近期被媒体揭开了一角。

医药独角兽第一股药明康德先后完成了从美股退市,再到“一拆三”登陆新三板、港股和A股的资本化过程。50天“闪电”过会,市值超千亿,药明康德创造了医药企业上市的新记录。

“虚胖”

和国内医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不同的是,药明康德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依靠医药研发外包(CRO)服务起家的医药企业。

药明康德登陆A股市场,凭借其上市后连续16个“一字板”涨停、股价过百元、总市值过千亿、每签新股盈利超10万元的“神话”级表现,这家医药研发服务企业一举成为近期资本市场的大明星。不过,该新股上市之后,二级市场投机炒作色彩过于浓厚、整体估值与股价明显脱离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也遭遇许多市场观察人士的诟病。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12月,药明康德完成私有化并从美国纽交所退市之时,其公司股票总市值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20亿元,此时药明康德在美国股市市盈率为38.45倍。之后药明康德一分为三:合全药业2015年4月登陆新三板,药明生物2017年6月在香港上市,药明康德则在今年5月8日登陆A股。而在A股上市的新公司,截至6月1日时的最新总市值已高达1384亿元,动态市盈率高达119倍。即便考虑到近两年多该公司较高的成长性,相较于分拆之后总市值反而猛增逾4倍的“神奇表现”,目前A股市场给予的估值,恐怕已经“虚胖”了。

目前,药明康德已经妥妥的是A股最贵CRO公司了。可以说,在资本运作方面,药明康德的回归之旅堪称完美,而一路走来药明康德依靠资本实现了独角兽的梦想,其自然需要投桃报李,这个回报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高额的投资回报,如果没有高额回报,显然没有一个机构愿意投资它,并且陪玩这么久。

理财远超研发

事实上,有“医药界华为”之称的药明康德70%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了理财。6月5日,药明康德发布关于使用閑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文件显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总额为14.999亿元。”

根据药明康德于5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募集资金基本情况显示,其募集资金净额为21.3亿元。也就是说,本次药明康德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所使用的募资资金已经达到总额的70.41%。

与此同时,其上市前就已大手笔买理财,四年买理财金额35亿,远超研发投入总额7.93亿。

另一方面,药明康德也获得了较多的政府补助。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于2014年至2017年获得的政府补助依次约为1.07亿元、0.69亿元、1亿元、2.3亿元,总金额约为5.06亿元。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在上市前的四年,药明康德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12.94%。

与大手笔买理财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明康德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上,不及同行多家可比公司。

根据招股书,2014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的研发费用依次为1.296亿元、1.43亿元、2.14亿元、3.056亿元,总金额约为7.93亿元。这四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3.13%、2.93%、3.5%、3.94%。

在招股书中,药明康德一直在和泰格医药、博济医药作比较,在市值上,业内人士一直把药明康德与恒瑞医药(总市值:2951.5亿)、华大基因(总市值:555.7亿)、复星医药(总市值:1135.3亿)做对标。

根据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恒瑞医药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2.71%;泰格医药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依次为2.88%、3.56%、3.47%;复星医药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8.25%;博济医药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依次为4.76%、8.25%、7.94%。

前车之鉴

独角兽光环带来了明星效应。当所有二级市场的聚光灯打在药明康德身上的时候,其身价自然水涨船高。然而,一年以后,药明康德能否保持这个独角兽热度不减,这是一个问题。

去年在A股上市的三六零、华大基因等类似基本面不错的企业,就曾经由于当时投资者的“过度激动”,而遭遇之后股价长期走跌的投资损失。

三六零借壳上市后,其股价一度涨至66.5元,市值则逼近4500亿元人民币。可如今,该股股价已近腰斩。截至6月5日收盘,股价报34.54元,市值2336.3亿元。反观奇虎360在美国退市时,其市值仅为93亿美元(约合646亿人民币)。另外,华大基因上市后,其股价一度冲高至262元。可现在,股价已跌至135.75元,其市值也缩水近半。

安信证券对此表示,挖掘独角兽的机会要从多维度、多层面进行分析。主要看企业的未来持续成长,特别是超预期成长。另一方面要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不可替代性。

目前来说,市场对于独角兽企业有更高的期许和估值,市场溢价通常处于较高水平。互联网产业专家、资深观察者徐华称,部分独角兽企业并不具备有长期盈利的可能性,只是站上了某些市场的风口。

总之,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居民消费升级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不必夸大独角兽企业上市的作用与价值,投资者也要持理性态度,杜绝独角兽企业“虚胖”,因为可持续健康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药明华大基因独角兽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华大基因收入疑云
昔日千亿市值半年跌去六成 华大基因“举报门”后又迎解禁潮
遇见独角兽
华大基因大股东是以“白菜价”减持吗
认不出了
药明康德:新药产业的“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