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性拒绝与男性军校生自尊的关系: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2018-07-07黄大炜何明远王张君曾练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异性敏感性

张 洁 黄大炜 何明远 王张君 曾练平

(1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 (2 贵州省普通高校基础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1)

1 问题提出

我国的在读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普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吴东灿, 李俊一, 白峰, 2015),但军校生的心理似乎没有得到太多关注。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军校生中男性居多,男性军校生作为军事人才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问题不单与个人有关,还关系着社会的道德风貌和部队的安定团结(刘学敏, 武雁萍, 黄童圣, 洪青, 李婷, 2010)。在军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军校生恋爱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男性军校生在面对异性交往问题时,尤其是在遭受异性拒绝时,个体的心理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异性拒绝是社交拒绝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指个体受到来自异性(主要指潜在对象、恋人或配偶)的拒绝和排斥。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社会交往与生存繁衍能力有密切关系,因而社交拒绝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张莹瑞, 李涛, 2013)。相对于一般的社交拒绝,异性拒绝更加能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状态(黄大炜, 张睿, 2017)。研究表明,被异性拒绝会产生一种由压力和紧张导致的生理反应(Ford & Collins, 2010),主要表现为唾液皮质醇的分泌量增多;还有研究发现,遭受异性拒绝会使得个体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诱发抑郁情绪、影响自尊水平(张林, 刘燊, 李玥, 阮鲁君, 2016)。从已有研究来看,异性拒绝与自尊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以及对自我的总体评价,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自我概念的核心(徐亚萍, 2013)。研究报道,自尊与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爽, 张向葵, 徐晓林, 2015)。已有研究证实,具有较高自尊水平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调控自身的行为和心境,进而保持个体良好的心理状态(Tangney, Baumeister, & Boone, 2004);具有较低自尊水平的个体则会引发较高的社交焦虑(王宇, 张荣娟, 2016)。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孙晓玲, 吴明证, 2011)认为,自尊可用来监控个体对社会拒绝的反应,拒绝敏感性高的个体往往会伴随着较低的自尊水平。

拒绝敏感性是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拒绝的焦虑性预期、易于感知和过度反应(孙晓玲,吴明证, 2011)。拒绝敏感性作为一种防御性心理动机系统会使得个体对于社会拒绝倾向于过度感知。相对于低拒绝敏感性者来说,高拒绝敏感性者在与他人交往时总会预期自己会惨遭拒绝,从而产生高人际回避倾向和低人际关系亲密度(Downey, Mougios, Ayduk, London, & Shoda, 2004)。高拒绝敏感性者一般会将一些不清楚或者含糊的行为当作拒绝,从而表现出一些过激行为(London, Downey, Bonica, & Paltin, 2007)。因而,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在面对异性拒绝时,可能会对个体的自尊水平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

拒绝敏感性作为对他人拒绝的易感性预期,就其本质而言和人格特质有着很大的相关,在探讨人格特质时,一般将其作为调节变量来考察(刘燊, 赵艳林, 张林, 2016),且不同水平的拒绝敏感性对个体的自尊影响差异较大,因而可以推论,拒绝敏感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涉异性拒绝与自尊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异性拒绝对军校生自尊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假设2:拒绝敏感性在异性拒绝与军校生自尊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军校的男性学员为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基于本研究的研究变量中有异性拒绝变量,因此将无交往经历的被试问卷作为无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75份,问卷有效率为87.50%。被试平均年龄为21岁(SD=1.85),均为男性。

2.2 研究工具

2.2.1 异性拒绝问卷

采用张林等人(2016)自编的异性拒绝问卷,考察男性军校生在以往与异性(包含心仪对象以及异性朋友)交往过程中所遭受的拒绝经历,共包括10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过去遭遇的异性拒绝经历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77。

2.2.2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量表共包括1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分值越大则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5。

2.2.3 拒绝敏感性问卷

采用孙晓玲等人(2011)修订的拒绝敏感性量表。量表含18个情境,每个情境有两个维度——拒绝焦虑和接纳预期,共计36个条目。量表采用6点计分,拒绝敏感性=对他人拒绝的在意程度×(7-预期被拒绝的可能性),分值越大则拒绝敏感性越高(赵艳林, 李文涛, 张林, 2012)。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94。

2.3 研究程序

由于军校的特殊性,在开展研究之前,首先请示该校领导,在征得领导以及指导员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填答问卷并当场回收。在测试前,施测者认真讲解指导语,被施测者根据要求自行填答问卷,为保证客观性,采用匿名填写问卷。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整理、描述统计以及回归分析,并用Hayes开发的SPSS插件——process进行调节效应分析与检验。其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重复抽样5000次)获得参数估计的稳健标准误及95%偏差校正的置信区间,若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不含零则表示相应的效应显著(师保国, 王黎静, 徐丽, 刘霞, 2016)。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

由于问卷采用自陈式的回答方式,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从程序上以匿名做答的方式加以控制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检验。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KMO=0.830,bartlett=6113.047,df=1540,p<0.001,大于1的公共因子数14个,总方差的解释率在第一个因子上是25.67%,未发现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

3.2 异性拒绝对自尊的预测

各变量之间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N=175)

M±SD1231异性拒绝2.47±0.6112自尊3.02±0.51-0.22 13拒绝敏感性7.86±4.90 0.39 -0.37 1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1结果显示:异性拒绝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拒绝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拒绝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鉴于异性拒绝与自尊之间存在相关,尝试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异性拒绝对自尊的预测作用。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异性拒绝为自变量,自尊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异性拒绝对自尊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当对自尊进行预测时,异性拒绝进入了回归方程,异性拒绝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尊(β=-0.22,p<0.01),接受研究假设1。

3.3 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为了探究拒绝敏感性在异性拒绝和自尊之间的调节机制。将异性拒绝作为自变量,拒绝敏感性作为调节变量,自尊作为因变量,进行调节作用分析。选择process中的模型一,勾选变量中心化选项,使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因变量自变量R2Fβ95%CI自尊异性拒绝拒绝敏感性异性拒绝×拒绝敏感性0.1611.07 -0.11-0.04 0.01(-0.24, 0.02)(-0.06, -0.03)(0.01, 0.03)

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异性拒绝和拒绝敏感性的交互作用显著(β=0.01, 95%CI=[0.01,0.03]),调节作用路径示意图见图1。

图1 拒绝敏感性在异性拒绝和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路径示意图

为了探究不同拒绝敏感性水平的调节作用,按照平均分加减1个标准差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分组,图2表明:对于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异性拒绝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而对于低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异性拒绝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拒绝敏感性在异性拒绝和自尊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接受假设2。

图2 拒绝敏感性对异性拒绝和自尊的调节效应

4 讨论

4.1 异性拒绝对自尊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异性拒绝对自尊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假设1得到了验证,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Pass(2010)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朋友拒绝相比,异性拒绝使个体的自尊水平显著下降。这表明遭受异性拒绝会对个体自尊水平造成严重影响,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另外,一项实验研究也表明,社交拒绝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评价产生消极影响(刘燊, 赵艳林, 张林, 魏金茹, 2015)。而军校生处于军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本身军校中女性学员较少,其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就特别少,而又由于明文规定不允许谈恋爱,再加上外出机会少,更加减少了其与异性接触的机会,但一旦遭受异性拒绝,很有可能会对其自尊心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由于军校这个特殊的管理环境,军校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还要进行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考核,这就对学员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且有研究表明,处于恋爱中的学员会由于这些考核压力而更加感到不安,相比于非恋爱的学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更容易受到影响(倪文娟, 施旺红, 2006)。因此,当遭受异性拒绝时,军校生自尊水平可能会更加受影响。且本研究选取的被试是大三学员,他们即将面对分配问题,当分配问题与对象问题产生冲突时,更容易产生异性拒绝问题,导致他们的自尊水平降低。

4.2 拒绝敏感性在异性拒绝与自尊之间的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分析发现,拒绝敏感性在异性拒绝和自尊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对于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异性拒绝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而对于低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异性拒绝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刘燊等人(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在明确拒绝与个体积极自我评价中起调节作用,且个体的拒绝敏感性越高,积极自我评价水平就越低。究其原因,拒绝敏感性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性动机系统,会使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拒绝产生焦虑性预期、易于感知和过度性反应。且高拒绝敏感性者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会预期自己会惨遭拒绝,会产生高人际回避倾向和低人际关系亲密度。高拒绝敏感性者一般会将不清楚或者模糊的行为当作拒绝,从而表现出许多过激行为(徐亚萍, 2013)。因此,高拒绝敏感性者在遭受异性拒绝时,会产生更加剧烈的生理反应,从而会使自身的自尊水平显著下降。而低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在面对异性拒绝时,不会有太多的拒绝感受体验(高美, 耿晓伟, 2016),相对于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来说,他们会产生较少的消极情绪。但对于军校生来说,异性拒绝虽然会降低其自尊水平,但对于低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来说,异性拒绝并不会降低其自尊水平,反而会提升其自尊水平。一项关于军校生心理行为训练的研究表明,心理行为训练会提升学员的心理素质(袁泽奇, 谈清明, 田长宁, 刘礼大, 雷德胜, 马奕杰, 徐毅, 2011),再加上本研究选取的是大三学员,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于其中的低拒绝敏感性个体来说,偶尔的异性拒绝可能并不会对他们的自尊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让他们当作一种挫折训练来间接提升其自尊水平。

男性军校生的心理问题不单与个人有关,还关系着社会的道德风貌和部队的安定团结,因此关注和引导军校生的自尊水平对培育高素质军事人才尤为重要(沙晶莹, 张向葵, 2016; 唐明, 刘华, 柴偲, 范志良, 卢慧芳, 2012)。虽然在本研究中,低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并不会因异性拒绝而降低自尊水平,但对于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来说,异性拒绝水平越高,会使其自尊水平越低。因此,除了严格的体力训练外,还应注重军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军校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也可以在异性拒绝方面进行适当针对性的教育,降低军校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压力,此外,要更加关注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并注重培养和引导其自尊水平,从而提高军校学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和谐军校的建设。

5 结论

(1)异性拒绝会降低男性军校生的自尊水平。

(2)拒绝敏感性在异性拒绝与男性军校生自尊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于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来说,异性拒绝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而对于低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异性拒绝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高爽, 张向葵, 徐晓林 (2015). 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 心理科学进展, 23(9), 1499-1507.

高美, 耿晓伟 (2016). 不同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对社交情绪词记忆的偏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1), 137-141.

黄大炜, 张睿 (2017). 封闭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异性拒绝和拒绝敏感性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33(9), 47-51.

刘燊, 赵艳林, 张林 (2016). 拒绝敏感:研究与展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1), 148-151.

刘燊, 赵艳林, 张林, 魏金茹 (2015). 社交拒绝对大学生认知评价与情绪的影响:拒绝敏感的调节作用. 心理研究, 8(5), 89-96.

刘学敏, 武雁萍, 黄童圣, 洪青, 李婷 (2010). 军校研究生与本科学员婚恋观的比较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8(12), 1476-1478.

倪文娟, 施旺红 (2006). 压力环境中恋爱与非恋爱状态军校学员的心理状况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10(26), 48-50.

沙晶莹, 张向葵 (2016). 中国大学生自尊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3-2013. 心理科学进展, 24(11), 1712-1722.

师保国, 王黎静, 徐丽, 刘霞 (2016).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2), 175-182.

舒文锐, 潘霄, 邓光辉 (2015). 某军校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 中国校医, 29(5), 321-325.

孙晓玲, 吴明证 (2011). 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4), 537-539.

唐明, 刘华, 柴偲, 范志良, 卢慧芳 (2012). 军校新学员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6(6), 580-582.

王宇, 张荣娟 (2016). 消极完美主义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自尊的中介作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4(7), 404-409.

吴东灿, 李俊一, 白峰 (2015). 新生训练前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3(3), 426-429.

徐亚萍 (2013). 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1(10), 1592-1594.

袁泽奇, 谈清明, 田长宁, 刘礼大, 雷德胜, 马奕杰, 徐毅 (2011). 心理行为训练对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校医, 25(10), 733-735.

张林, 刘燊, 李玥, 阮鲁君 (2016). 异性拒绝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的探讨. 心理科学, 39(1), 131-136.

张莹瑞, 李涛 (2013). 拒绝敏感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1(11), 1939-1948.

赵艳林, 李文涛, 张林 (2012). 大学生拒绝敏感性问卷的中文版修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677-1680.

Downey, G., Mougios, V., Ayduk, O., London, B. E., & Shoda, Y. (2004). Defensive motivational system: insights from the startle response to rejection cu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5(10), 668-673.

Ford, M. B., & Collins, N. L. (2010). Self-esteem moderates neuroendocrine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98(3), 405-419.

London, B., Downey, G., Bonica, C., & Paltin, I. (2007). Social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17(3), 481-506.

Pass, J. A., Lindenberg, S. M., & Park, J. H. (2010). All you need is love: Is the sociometer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one’s mating capacity?.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0(2), 221-234.

Rosenberg, M. J. (1965). When dissonance fails: On eliminating evaluation apprehension from attitude measur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 28-42.

Tangney, J. P., Baumeister, R. F., & Boone, A. L. (2004). 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 less pathology, better grades, 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2(2), 270-271.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异性敏感性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