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中个体与总体统一思想的扬弃

2018-07-06吴欢

商情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总体个体

吴欢

【摘要】黑格尔个体与总体统一的思想打破了之前哲学中个体与总体分隔的状态,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这一思想,以个体与总体统一为前提创始劳动主义哲学观念,并将这一思想从意识扩展至实践,不仅为劳动主义的继续发展莫定了基础,更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哲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个体;总体;物质主义;劳动主义

作为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物质主义经过早期物质主义过渡到修正物质主义最后发展到黑格尔的理性物质主义,一步步发展成熟而至顶峰,物质主义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在当时的时代承担了不同的任务,为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合法性及理论先导。物质主义在黑格尔哲学处达到顶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无产阶级的出现及发展而产生了新的时代精神的萌芽,马克思作为新的时代精神的揭示者要吸收现有最成熟的哲学成果,历史是的延续的,逻辑也一样,正是黑格尔哲学中解决的资产阶级的一系列问题中蕴含着无产阶级发展的理论雏形而内在的促成了马克思承继他的哲学思想并进行批判吸收。在黑格尔哲学庞大的理论体系中,个体与总体关系的解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条继续发展的道路,而理解马克思在个体与总体关系问题上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扬弃则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劳动主义的真实内涵。

一、黑格尔打破了个体与总体之间的对立

黑格尔理性物质主义之前的哲学认为个体与总体处于分隔状态。资产阶级在反对神权的启蒙运动中孕育了物质主义,早期的物质主义者作为有了初步发展的资产阶级代表,不仅反对封建领主制,也反对刚建立的集权专制,他们运用经验知性方法论抨击不可经验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并建立物质为世界的本体,自然是物质的,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以论证有产者的独立、平等及自由。早期物质主义虽然用物质取代了上帝作为世界的本体,但却无法回答先验的“物质”与“上帝”同作为无法经验的概念有何本质不同之处的诘难,由此发展出休漠与康德的修正物质主义,从认识个体人的认识能力出发打破了物质本体的先验逻辑。休漠运用知性方法论探讨人不仅能进行感性认识,而且能够进行知性认识,即感性之上的思维能力和活动。康德继续了这种修正,他密切了知性与经验、感性的统一,集中探讨了辩证的、批判的知性方法论,并将人类的认识能力延伸至理性,由此否定了本體论。早期物质主义与修正物质主义论证的落脚点都在于个人,由于二者都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经验或知性的界限,所以个体认识永远也达到不到总体认识,即个体与总体总是分隔的,或者说总体仅仅是个体的机械加总,从而二者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利益。

黑格尔运用思辨辩证法将个体与总体统一了起来。黑格尔承继康德将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但康德把认识对象(客体)作为认识主体的对立物而造成各个层次不能贯通,黑格尔则明确地从主体出发规定客体,将感性、知性、理性贯通起来,理性从感性到知性而生成,进而统率感性和知性。知性和理性规定所体现的概念已经不仅是个体的我的意识,而是总体的我们对客体的认识,个体我的感觉与总体的概念性认识从一开始就统一着,主体并不是康德所设想的那样纯粹无知,而是一个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生成并与他人联系、接受前人已形成的概念的人,个体性中就包含着总体性,总体性体现于个体性中。由此,黑格尔明确了个体与总体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哲学上解决了独立的资产者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从阶级意识的角度将个体理性与总体理性统一起来,为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马克思创始的劳动主义哲学观念以个体与总体的统一为前提

物质主义作为哲学思想是为其时代的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黑格尔个体与总体的关系诠释了资本家个人与资产阶级总体的关系,而马克思的劳动主义哲学观念以劳动者为主体,以劳动者个人与劳动者全体的统一为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处于社会这一总体中,受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约束,正是社会关系将个体与总体统一在一起。但正是在这一总体中,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总体意志被少数资产阶级垄断,劳动者受其支配并不自由,自由只是属于少数统治阶级。要变革这样的社会关系需要劳动者的实践,不是劳动者个人的实践,而是劳动者作为总体,作为一个阶级发动革命。劳动者的联合不仅是物质上的联合,更是思想的联合,马克思第一次系统论证了劳动者的利益和阶级意识,阶级意识是总体意识,同时它又存在于每个劳动者的意识中。产生了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才真正成熟了。

劳动者的变革不是使劳动者成为剥削者,而是消灭剥削阶级的同时消灭自身,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人类才真正达到了个体与总体的统一。自由看似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是总体性的社会问题,只有从社会总体矛盾和关系中,才能认知个人的自由。黑格尔认为个体与总体统一于资产阶级国家是有其时代进步性的,但是资产阶级国家作为一种阶级社会不可避免的只能实现少数人的自由,因为阶级社会的自由是从属于阶级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不是外在的,而是所有自由人的联合,政治民主和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及其公共占有,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基本形式和条件,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才能够自由发展。个体自由要在总体中实现,同时也必然受社会的制约,“以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构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桔,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

三、马克思对个体与总体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黑格尔哲学中对个体与总体关系的认识使资产阶级开始从考虑个体利益转到从整体利益来考虑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这一哲学思想直到凯恩斯革命才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毕竟拯救大厦于将倾,凯恩斯革命后出现的“滞涨”症结并不在这一哲学思想,而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内部的矛盾,这也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个体与总体关系的局限所在。黑格尔自觉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来论证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缺陷决定了其个体与总体统一的思想受制于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彻底贯彻的,如果说资本家是个体,资产阶级是总体,那么这个总体并不是真正的总体,整个资产阶级作为虚假的总体在调节个体与总体的关系时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无产阶级冲破了资产阶级这个总体而构成另一个总体,无产阶级内部要处理劳动者个体与劳动者总体的关系,从外部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还有不作为主要矛盾双方的其他团体或阶级又构成一个总体,这个总体已经从形式上成为了真正的总体,而其内容的真正总体性则还需要社会矛盾的发展来推进。

黑格尔哲学中个体与总体的统一以人的本质是意识为前提,人作为包含总体性的个体能够认识总体,总体性蕴含于个体性的认识之中,他对个体与总体关系的说明仅仅停留在人的意识层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依据在劳动,而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包含主体和客体的实践,个体与总体的统一不仅仅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更会成为一种现实力量驱动着人改变现实世界中不合理的制度。它警醒劳动者意识到自己作为总体的一份子是独立、平等、自由的,同时它也让劳动者看到现在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看到自己被奴役、被剥削,它鞭策着无产阶级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寻求在总体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而这并不是意识到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实践,需要革命,马克思个体与总体的统一思想不仅使劳动者意识到自身属于无产阶级,更为无产阶级改变自身与总体的关系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更能够改变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永佶.黑格尔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刘永佶.劳动主义(上卷)[M].北京: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刘永佶.劳动主义(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4

猜你喜欢

总体个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刘铁芳:如何实现安全感教育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圆柱壳总体动态响应分析
陕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科学家开发出戒烟APP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