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气神”

2018-07-06赵良斌朱双荣

商情 2018年24期
关键词:精气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赵良斌 朱双荣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开启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当其冲,责无旁货。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精气神”。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精气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不仅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而鲜活的生命力,还意味着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挑战,高校思政课要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当其冲,责无旁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承载新的历史使命,讲出自己的“精气神”

一、“精”就是底气,要充满自信

2016年5.17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十九大又一次强调,这一课题是哲学社会科学老师们的历史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文化自信的核心部分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必须做强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形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观点。思想建设,任务艰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自己的资源,我们自己的伟大实践,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业绩,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就取得背后是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我们有充分的资本自信。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而后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和国际话语权。

讲课要有底气,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必须要把这些成就讲给我们的学生。同时深入挖掘理论本身,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深入研究。只要每一名思政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有了底气,我们就能挺起腰杆子,自觉担负起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神圣职责,给学生以积极的正能量。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要求我们每一名高校思政教师都要充分意识到自身责任与担当,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来指导科研与教学。要求我们树立三个立场:即研究立场贯彻人民至上;实践立场避免空谈;辩证立场全面联系,不孤立地看待问题。学生开阔了眼界,学会了观察世界的方法,志向更加高远,“四个自信”就会更加坚定。

二、“气”就是生气,要充满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大学生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掌握了青年就等于掌握了未来。当今世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深度、广度和效率均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明显拓宽,活动能力显著增强,思想和心理在转型期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的震荡和重建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和积极面与消极面共生的现象。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与教学又该何去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生、深入社会、要了解青年,重视青年的实际需要和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课不应该是简单空洞的说教,一定将高和低结合好,着眼点要高,着力点要低,避免将口号性的东西挂在嘴边。所以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研究实际问题,要“有的放矢”要“言之有物”要紧紧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理论创新,真正使思政课人耳、人脑、人心,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有“灵魂”的教育。

三、“神”就是虎气,要充满动力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新,这同样是我们的动力支撑。

讲课要有虎气,就是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在大胆“闯”大胆“试”中寻求新路子。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在网络时代下,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阵地的攻防能力,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夺取“网上思政”的主动权,并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大胆吸收借鉴兄弟院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微视频、情景剧、课堂访谈、链式教学等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年轻,永远充满动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身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让自己充满“精气神”让思政课充满“精气神”让我们的学生充满“精气神”,让我们一道“精气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精气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
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
爹味发言等
精气神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凝聚扶贫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