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水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7-06侯小波薛佳敏龚加琪

商情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水污染成因分析

侯小波 薛佳敏 龚加琪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可想而知,由于这些现象对水体、水质甚至是水源造成一定影响,使水体失去其原来的使用价值,造成污染。水污染不仅增加了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使水资源的使用率大大降低,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情况。另外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着重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致力于解决水污染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治理好水污染问题是凸显美好乡村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本文通过介绍宿州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污染现状,通过分析农村污水这一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致因,还总结了宿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生产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并提出与其相关的治理意见。

【关键词】美好乡村;水污染;成因分析

一、前言

水资源的污染及水源短缺是當今社会的痛点问题,解决水污染问题刻不容缓。没有了水,连最基本的生活我们都将无法继续下去,更不用谈工业、农业、的长久发展。虽然宿州市不是一个用水紧缺的城市,但是水污染却实实在在的存在,身为这个城市的一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宿州市位于较远离海岸的中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资金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产业结构明显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协调,产业规模扩张面临环境的瓶颈制约,重视解决水污染问题对宿州新农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解决水污染问题势在必行。

二、宿州市水资源状况及其污染情况

(一)水源基本情况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门。介于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之间,总面积9787平方千米。宿州市下辖1区、4县,常住总人口559.93万人。纵观安徽省宿州市建制镇用地面积占安徽省第一,占全省建制镇用地14.7%、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全省第二、园林面积占全省第三、耕地面积773万亩占全省第四,这四大城市用地的存在威胁着宿州市用水总局。目前,宿州市生活工业用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浅层水和深层孔隙水,水资源较为贫乏,全市水资源总量达到34.8亿m3,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02m2,而浅层地下水含量仅13-16亿3m,再者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造成春夏炎热多雨;秋冬干燥少雨,年降水量774~895毫米,年均气温15.7℃,年季降水量变化大,且分配不均。所以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宿州市水资源总量都较为匮乏。

宿州市所辖河流较多,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有新汴河、沱河、运粮河、三八河、环城河、铁路运河、小洪河、小黄河。宿州市煤炭产业发展较早,地下水开发利用较早、程度利用较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生活用水量进一步加大,由此暴露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越来越多,这种不可避免的水污染情况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对人民生活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污染情况

据调查所知:宿州市处于安徽省东北部,属淮河流域,但宿州大部分地区在河道下游,而上游地区人口多且密集,耕地发达,工厂聚集,许多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大多未经处理就排人宿州市主干河道内,导致流经境内的浍河、萧滩新河、濉河、奎河等污染较严重,长期处于V类或劣V类水质状态。而全市河流补给类型单一,主要为降水补给,且汛期同雨季一致,径流量受天然降水限制,汛期流量较大,全年枯水期流量较小甚至断流。上游常年的工业、生活污水和宿州当地用水、废水排放到河流及蓄水洼地,危害周边居民健康,对近水体的地下水及农田造成污染。尤其是水源地区动物排泄、人类生活污水、家庭养殖发展,使卫生状况较差,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水污染。严重的水污染不仅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可利用水资源量进一步压缩,增加了区域水质性缺水的比重,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而制约了宿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宿州市大学生,居住在宿州已经近2年了,深深的感受到宿州水污染情况,宿州为北方水“硬”,本人为地道南方人,深知南方的水碧绿清澈为“软水”。在有雨雪风沙的日子里,水里面总会含有沙子或者水色泛黄,严重影响到日常用水。

三、水污染、水紧张形成原因

水污染顾名思义是对可用水的一种破坏从而造成水的不可再用。而官方的解释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人,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主要是自然的和人为这两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水污染主要是指人为方面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向水体排放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以及其他废弃物,从而使得水质恶化。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宿州地区水污染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其污染范围大,成分较复杂,使得治理起来很困难。宿州市是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本身的水资源就较为匮乏,加之工业发展时间较长,工厂较多,排出的工业废水占水污染很大一部分。

(二)农业污染

宿州市是安徽省最北端的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发展速度快、用地广,然而农业的发展使得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但土地对水体污染因素吸收较少,绝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和漂浮的大气中,一旦降雨,雨水冲刷地表,这些污染物随着雨水进入地表水或渗人地表水中,从而形成水污染。

(三)城市污染源

宿州市人口651.66万人,人口较多,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排放量大,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将污染物排放到水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四)宿州市水源区的卫生状况差,城市垃圾堆放站较少,另外乡镇较多,养殖业发达,这导致动物排泄物较多,对地下水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四、水污染的危害

(一)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如常见的水俣病、骨痛病、农药中毒等。

水体污染可造成的许多传染病。一些废水污染水体,可造成细菌、寄生虫渗入干净水中,还会造成传染病例如霍乱、肠炎、传染性肝炎等。

2.水体污染会引发癌症。水体被污染后可引起一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苯胺等污染水体后,这些物质隐藏在水中,长期饮用这类水源就可能诱发癌症。

3.另外水受污染后,经常会发生异臭、异味、异色等,水体的天然自净能力会被大大减弱,影响人们对水的正常使用。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工农业生产不仅对水量有要求,而且对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被污染了的水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如:在工业上,工业设备会受到破坏,且影响产品质量;在农业上,使用污染水来灌溉农田会破坏土壤,使得土壤肥力下降,最终破坏土壤,导致农作物减产。另外,水体一旦被污染,政府便会加大在这方面的保护费用,增加入力及物力方面的负担。

(三)对水生生物危害以及对渔业生产造成影响。企业或城乡居民向水中排放污染物,使得水体受到污染,会直接危及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严重时会导致一些水生生物死亡,渔业方面会造成严重损失。

五、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对宿州市水资源状况以及水污染情况的调查与了解,我们对水污染的防治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资金、政府、法律的支持

1.资金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宿州市应该大力支持治污行动,在资金方面给予保障。

2政府的大力支持,水污染治理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宿州市政府应坚定不移地将治理污水行动进行下去。

3.水污染治理法制化将会有效规范水资源的使用,不仅有效治理水资源,还会对节约水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宿州市可以因地制宜,建立地方性特点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让人们自觉遵循,同时让管理部门治理起来也有法可依,大大提高污水治理效率。

(二)建立工程保障措施

经过实地调查反映出:宿州地区工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是水体受到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把这些问题处理好是治污的根本。再者加大污水、雨水的细致性分流,严格把关,要将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进行分类后排人自然水体中。

(三)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宿州市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城市水道管网需要不断完善,对水体污染较严重的工农业方面,要逐步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在卫生整治与管理方面要加强防范,特别在城乡结合区域更要加强管理,以便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宿州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可在人口密集地区设置垃圾处理站点,避免人们因无垃圾点而导致的随意乱扔垃圾。

(四)加強水资源规划管理

不能固守旧水源,要及时开发新水源,同时要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合理调度和分配水资源。宿州市工业发展较快,污染较为严重,要对工业用水进行合理有效控制,生活用水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要进行系统的管理。

(五)搞好大众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节约用水

依据宿州市特有环境,可以开展“节水进校园”,在政府机关开展节水教育活动等活动,鼓励公众自觉加入到对水资源保护的队伍之中,并且让其对水污染源进行监督,设置公众举报热线,及时发现水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还要搞好大众教育,在宿州城镇地区,加强大众在保护水质方面的知识教育,做到定期访问居民,以便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六)发挥互联网媒体的作用

充分利用大众互联网平台,建立互联网机制,例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贴吧等多个可随时随地进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的网络地。此外也可在各大平台上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再者进行互联网媒体曝光违法行为,起一定警示作用。

六、总结

安徽省宿州市四县一区,地区广大,要彻底解决好水污染这一问题,还是要根据宿州地区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因地制宜的开展污水治理工作,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引进宿州各地区,在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将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结合起来分析,结合当地环境保护建设,强化水污染治理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全民节水活动的开展,提高全市公民节水、用水、护水意识,另外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制度等,以推动宿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到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晓君.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J].江淮水利科技,2011(06):17-20

[2]朱晓虎.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的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05):51-71

[3]刘军,陈晓倩.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的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5):42-43

[4]刘福英,王禹.淮北市水资源演变情势的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04):11-13

[5]李奇,张生,郭勇.宿州市主要河流污染的时空特征及水质评价[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30(02):42-47

猜你喜欢

水污染成因分析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责任
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