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探讨

2018-07-04庄瑞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5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庄瑞英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加重视。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史料实证”是被明确指出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实确认、史事理解与解释、史事评价、历史认识检验的重要基础手段。本文结合了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讨史料实证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五大核心素养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越来越多的中学历史教师开始接受并实践这一教学理念。其中史料实证是指分析获取到的历史材料,辨明可信的史料,并将其运用使历史的真实重现的方法和素养,这是学生学习和认识历史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是其理解和解释历史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过于重视结论的论述,忽略了其中证据和逻辑的表达,对学生论证能力的培养存在阻碍作用。而史料实证这一特殊的历史思维品质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对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①。

一、史料实证是史实确认的关键方法

史实确认是指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将其具体、真实面貌恢复的过程。在这个求证的过程中,必不可少会借用到相关史料,而史料的真实准确与否绝大程度上决定了史实确认的真实有效性。因此,在史实确认过程中,必先对史料进行实证,通过对史料综合整理,分析归纳,有理有据地重现历史事实的真实面貌。史料实证是史实确认的关键方法,没有实证过的历史材料都是空洞、碎片化的,我们的“复史”行动也将毫无意义。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史料实证方法,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基本历史事实,促进学生求证思维的养成②。例如:在对古代“分封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分析较为典型的史料文本,从分封目的、对象、各诸侯及天子间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归纳材料信息,帮助学生实现对历史事实的真实面貌恢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学生阅读出自《左传》的“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以获取分封制实施的目的的实证。

二、史料实证是史事理解与解释的基础方法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对学生而言理解和解释历史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手段,而史料实证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的基础方法。史事理解是学习者运用各种手段,努力恢复历史事实真实的思维过程,是历史认识主体及其客观之间的互相作用。而史事解释则是在实时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理解结果,阐明客观评判缘由的过程。过程中,无论是史事理解的手段还是史事解释的方法都必然会借助到史料实证这一基础方法③。例如:在对“百家爭鸣”的教学中,教师如果靠单纯的讲解各主流学派的核心思想未免显得有些苍白,教学说服力不强。教师可以搜寻主流学派的经典论著,节选其核心思想章节,让学生仔细研读,并进行归纳总结。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子的“兼爱非攻”、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太上无为,韩非子的法治天下等,并且教师可以根据“百家争鸣”内容设计一场稷下学宫百家论理,由学生扮演各主流学派的核心人物,带领学生神入历史中,感悟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实证,展开一些列助教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百家思想,领略到儒家的醇厚、道家的超然、法家的严峻等特点,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史料实证是评价史事的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我们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是为了探究历史事实背后的深层含义,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对以往错误总结,防止恶性历史事件重演。因此,在史实确认、理解和解释之后,我们应对探究的历史进行综合的评价,从历史或现实的价值角度认识评价。但客观、合理的评价是建立在史事真实的基础上,因此史料实证是史事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能促进学生对教材中史事评价内涵的正确理解,从真实的角度理解其意义。例如:在对“辛亥革命”的教学中,教材文本中有对其史事评价,但单纯的理论介绍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极大地推动了中华名族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命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这一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借用:“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等史料让学生实证辛亥革命给人们思想带来的改变,帮助学生清楚认知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理解其生成的历史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教材文本之外适当引入史料,通过综合分析、理解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培养其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已经开始有简单的记忆和背诵转变为更高层面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掌握史料实证这一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史实确认、史事理解与解释、史事评价活动等,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注释】

① 孙宜强. 高中历史教学要着力处理好教材与史料的关系——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3):41-45.

② 杨德志.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17(Z1):63-65.

③ 戴加平. 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12(03):3-4+12.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