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2018-07-04丁志强李方方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图谱领域农村

丁志强 李方方(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以中国期刊网(cnki.com)为数据源,高级检索主题词为“学校体育”并含“农村”,时间范围设定为2000-2017年,检索并整理出有效文章1847篇。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为科学计量学中的共现分析、数理统计法,并借助了代表科学计量学最新发展的Citespace软件为研究工具。其中阈值c:cc:ccc选取默认值,以一年为一个时间片段,基于2000-2017年间发表的论文,选取每一年中被引次数最高的前50篇文章,即每个时间片段选择前50条数据进行显示。Citespace是基于Java环境下运行的软件包,通过对科学文献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探测不同时间区间内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预测本领域的研究前沿。

2、结果与分析

2.1、核心作者分析

一个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代表该作者在该领域的贡献程度以及学术影响力[2]。通过对从事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核心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川北医学院的李继军(5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曾小玲(5篇)、遵义师范学院的罗正琴(5篇),邵通学院的刘海军(4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吴剑明(4篇),以上几位学者是发文量较高的作者,而在前五十内,2篇的作者占多数。相对于以“农村学校体育”为研究主题的上千篇发文总量来讲,此研究领域的各作者的发文数量偏低,此领域缺乏高产作者。

通过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最新发布的Citespace5.2R2绘制了此领域发文作者的共现网络图(见图1),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名作者,发文量越多则节点和字体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该研究领域作者间的合作关系,有连线表示作者间彼此有合作关系,无连线表明作者在此领域进行独立研究,同时连线越多,则代表作者间合作越密切;连线的颜色表明合作的时间,连线由不同的颜色呈现出。由图1可知,我国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目前形成了:李继军、毛晓荣、张波、朱斌四人团队,刘海军、王锦、陈劲三人团队,吴剑明、石真玉、王薇三人团队,李现朋、唐光耀、孙群群三人团队、王忠孝、崔树林、孙静三人团队,罗正琴、何德超二人团队、曾小玲、王岐富二人团队等科研团队。其中,以李继军为首的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发展、体育资源配备等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对策。刘海军等人的团队主要对云南邵通的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师队伍现状、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以及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结合的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吴剑明等人的团队主要对粤西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等领域进行研究。除以上三个研究团队外,其余的各研究团队和研究者们都针对当地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进行解读和还原,为我们了解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针对目前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者组成来看,团队研究在所有研究者中占据了一小部分,大多数为单个作者进行的独立研究。从时间跨度来看,我国学者在农村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力不足,大多数学者从事的是短时的阶段性研究,此种现象尤以单个作者的独立研究较突出;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需要特殊和重点关注的一环,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事关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等诸多方面,所以应加强团队研究,多组建农村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团队,通过团队协作来增加研究的深度和持续性,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图1 作者共现网络

2.2、科研机构知识图谱分析

科研机构的共现分析可以表现出各机构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影响力分布。运用Citespace5.2R2软件,将网络节点选择机构(Institution),使用路径算法(pathfinder)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知识图谱(图2)。

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中可以看出,共有112所机构(N=112),网络密度低(Density=0.0016),表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的机构分布比较广泛。其中,有10所机构有合作关系(E=10)。比较突出的合作网络分别是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体育部,河北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理工大学体育部,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构建的三个共线网络。另外,从表1各机构发文量统计中可以看出,师范类院校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高度关注,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

图2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表1 机构发文统计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整体科研实力较弱,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和机构较少,从事相关领域的省市有局限性,并且科研人员和机构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十九大新背景下,要号召全国范围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倡导他们加强学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探讨,鼓励不同学者、科研机构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发展。

2.3、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是论文内容的提示符,是作者学术思想与观点的凝练,也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词频分析法就是在文献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的方法。运用Citespace5.2R2软件,将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关键词),使用Minimum Spanning Tree(最小生成树算法),为使图谱更加简约,选用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修建合并网络)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的主干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核心关键词共现网络

连线越多,字号越大,则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通过对检索文献的分析,映射到图3中“农村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现状”、“对策”等词语出现频次较高。值得指出的是,在如上的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出现了唯一一个省份,即“河南省”,这是因为在诸多研究机构中河南的高校对农村体育的关注度最高,此结果可以通过表1得到验证。文献的类型和研究内容变化不大,针对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与问题等方面的探究的文章出现较少,表明学术界对农村学校体育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研究层次来看,作为体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没有出现在图中,表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在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三级结构下,缺乏对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的农村体育课程进行专门的设计与思考。另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愈加强调“重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但笔者通过对所得文献的分析了解到,农村学校体育量变缓慢,质变更是值得期待。

以体育教学、农村体育、农村学校体育为核心的聚类,形成了较强的关系网络。运动兴趣和体育器材是重要研究内容,课余(体育)训练则强化了这种认识。体育的功能仅仅为他们未来职业走向提供了捷径,忽略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体育核心功能。另外,此聚类显示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与细化,相互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浏览体育教学节点内的文章,发现总体上研究的质量不能满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的文献内容来源,是农村的根本问题,即经济落后、教师无源、器材少而旧等问题。有关于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需要更多研究者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和相关领导。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不断弱化,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大多数为单个作者进行的独立研究,偶然性研究较多。研究的分散继而形成了结果的分散,且多数与当地现状结合分析,无法形成农村学校体育在理论上的共性。

(2)以“农村学校体育”为研究主题的机构数量偏少,各机构间的研究较分散,缺乏高质量的合作研究成果,多数研究缺乏持续的跟进。专业的体育院校对此领域的关注度不高,研究成果较多的多为师范类院校附属的体育学院。

(3)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缺乏对该领域的主体——学生的关注,多为主体外的外部环境构建以及政策统领。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心理上的缺失使得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提供未来职业的捷径,而是应以“理性与情感的增生”为目标。

3.2、建议

农村体育是教育领域的特殊且重要的一环,农村学生是教学主体领域的特殊且重要的一环,他们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应加大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力度,形成持续、深入、特殊等多维研究层面。发挥人本主义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1]陈超美.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探索[M].科学出版社,2014:7.

[2]何秋鸿.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100-108.

[3]许登云.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58-63.

[4]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1.

[5]陈跃华.苏北农村体育传统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9:36-37.

猜你喜欢

图谱领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绘一张成长图谱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