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相传 砥砺奋进
——写在《农村财务会计》创刊60周年之际

2018-07-04周嵘

农村财务会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财会代理村级

本刊记者 周嵘

2018年,我们迎来了《农村财务会计》创刊60周年华诞,我也进入了编辑职业生涯的第10个年头。在编辑这样一个需要时间成就的行业,我还是蹒跚学步的新人。10年里,前辈传下的重任与嘱托时刻在我耳边萦绕,刊物的点滴成长时时令我欢欣不已,编辑部里的故事永远充满欢声笑语。

传承薪火不忘初心

向《农村财务会计》原主编师高康求教是我作为新编辑上岗的最重要一课。看着师高康主编翻动着一本本纸页泛黄的旧杂志,听着他介绍一段段期刊过去的历史,新入职的我心情无比激动。细细观摩一位位认识或不认识的前辈,以引导农村财务规范为己任,秉承勤奋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留下众多高质量的文字,我逐渐感到肩头沉甸甸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农村状况如何变化,《农村财务会计》坚持办刊宗旨、质量为先的心未变,前辈们传下的薪火要在我们手中越燃越旺。

2017年底,一封来自江苏盐城普通农民的读者来信让编辑部热闹起来。这是一封求助信,村会计看了刊登的《集体房屋租赁收入该怎么纳税》一文后,对本村仓库出租收入的计税方式产生了疑虑。我们查询最新财税政策,咨询各方专家学者,认真回复来信的同时,在2018年第1期刊登了《村集体出租仓库如何纳税》一文。收到村民感谢后,我们心中除了喜悦,更加坚定了为农村提供专业性、实用性财务指导是我们作为《农村财务会计》当代编辑的责任。

怀揣匠心精研专业

《农村财务会计》的编辑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自从走上编辑岗位,大家都以“文字匠”自诩,我也深深爱上了这个称谓。编辑工作需要水磨工夫,每段文字、每个用词都需要细细打磨,从细微处见编辑的工匠之心。每次与经验丰富的老编辑、老专家一起工作,我都会再次加深对匠心的理解。有一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老编辑承担着《农村财务会计》审稿工作,哪怕每篇文章都已经过反复推敲,他仍然以极为严谨的态度继续打磨,用极为工整的字体写下他对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的修改意见。他纠正的地方,我都仔细琢磨,从中受益良多。

作为财会类期刊,《农村财务会计》专业性极强,除了大量依靠经验和积累外,还要求编辑具备财会专业知识。在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新型经济业务层出不穷,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如何转移账目,土地流转该怎么记账,土地入股合作社要怎样分红,等等,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相互启迪,学习财会知识,请教专家,推敲每一笔会计分录。这些打磨与耗时,化作了刊物在新型会计业务上的大胆探索和不断突破,也见证了“文字匠”们与时俱进的坚实脚步。

新媒体时代蹄疾步稳

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时代浪潮,我们坚信,我们的读者群既需要及时了解农村财务的最新政策和动态,也需要深度掌握各项会计技能。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媒体反映的农村热点问题,大到农财新政策,小到村民咨询一笔账该怎么记,我们都力争及时向读者发出权威的声音。

2017年,一篇报道村章乡管的文章在互联网和各种自媒体上被热炒,引发人们对村级事务乡镇代理机制的一些质疑。面对新媒体时代各种碎片化信息导致的片面评价,甚至不乏全面否定乡镇委托代理的声音,我们坚守村级财务乡镇委托代理主阵地,精心组织记者、专家学者、基层干部撰写了一系列稿件,从基层群众现身说法和村级财务管理现状等方面向全社会展示了新时代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村级财务乡镇委托代理模式是村民民主管理的有益补充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农村财务会计》走过了一甲子岁月,我的10年文字匠生涯只是岁月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浪花虽小但勇立潮头,伴随着《农村财务会计》,一路高歌,一路欢笑,一路向前。

猜你喜欢

财会代理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复仇代理乌龟君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