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言文学习变得有趣一些

2018-07-03李文秀

关键词:教学方法

李文秀

摘 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采取比较探究、想象具象、理解故事内涵、认识类比等学习方法,可以使文言文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教学,要讲究文字、文章、文化三者融为一体,要从认识文字入手,理解文章,体悟文化。这对教师是教学功力的挑战,对学生也是很大的挑战!笔者班上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所以笔者就想浅浅地教文言文,让他们懂意思,会背诵。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放在九年级下册,统编教材把它调整到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的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量还不多,文言词语、篇章、文化典籍的积累还不够丰富,要理解这篇内涵深厚、气势磅礴的先秦散文,无论是在文字上,还是在文章上,都有很大的难度,更别提什么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呢?笔者尝试运用以下招数进行教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比较中寻找文字的秘密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就涉及六位古人的典故,并运用排比句式为后文的抽象表意作形象的铺垫。如果教师运用讲解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词意就会遇到难题,再加上陌生的典故,更是难上加难。为此,笔者让学生先熟读,然后引导他们比较,以便在异中求同,既辨认文言词意,也理解句中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齐读开头第一句话: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第二步,找出句中涉及的六个人。

第三步,比较分析这六位古人的人生有什么规律。有学生发现:六位古人名字的字数从一个字到三个字。还有学生发现:舜后面的动词是“发”,其余五人后面的动词都是“举”。笔者再引导:“‘发和‘举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根据注解说出:“‘发是被任用;‘举是选拔、任用”。但是,学生还是不清楚其中真正的区别。

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最终地位,再研究这六个人”,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列表如下:

据此,学生发现:虽然最后都很有成就,但地位还是有区别的,“发”有发迹之意。

在此基础上,笔者提示学生“继续寻找,继续发现——这六个人,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并在寻找的过程中列表如下:

到此,学生发现:六个人,都地位低下 ,历经磨难,终成大器。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小结:用六个人的经历来证明最后的观点,论据充分;运用排比句式表述,气势磅礴。

二、在想象里寻找“磨炼”的具象

要让学生体悟形象表述后所阐述的抽象道理,如果直接从文言文入手,由于距离感和陌生感,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候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再去解读文言文中抽象说理与形象表述的关系,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首先,笔者告诉学生:“这六位古人,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炼。上天要成就一个人,就要送给他一份人生大礼包。这份礼包的名字,就叫磨炼,也叫苦难。礼包里会有哪些清单呢?会给人什么考验呢?考验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笔者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芈月传》和童话《灰姑娘》中主人公的故事,告诉学生:“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锻炼了她们的心智、身体、处事等。这就是我们认为的‘礼包清单。”

接着,学生齐读以下句子,寻找文字中的“礼包清单”,并整理成表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样,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文言文的抽象说理了。

三、在故事里寻找理解的内核

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是不是客观上有了磨难,每个人就都可以成大器了呢?非也,还需要主观努力。在《牛奶罐里的两只青蛙》中,同样都经历了困境,一只死了,一只跳出来了。那么。主观应该怎么努力呢?”

接着,学生阅读下面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读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是不是犯错误越多越好?这里的‘过或者说错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犯错误,而是指我们尝试去完成一件事时的失败之举。犯错误,是指人不断地尝试,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又一次一次地重新出发,不断探索,最终迎来成功的一刻。因为忧困,所以不停思考,不停突围,最终有作为;因为尝试,所以在脸色上,在言谈中,表现出来。”

四、在类比中寻找文章的主旨

孟子的这则短文仅仅是为了说明这些古人的人生经历吗?非也,其中还有更深的道理。古人说理,善于类比。据此,笔者以“孟子用这些人的经历来类比什么”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接著,笔者进一步指出:“对一个人来说,需要经历磨难,发展自己的能力,成就自己。对一个国家来说呢?一个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可能灭亡?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展出自己能力?也就是,国家强大也需要‘礼包清单:‘法家拂士、敌国外患。文章正是从阐述个人的发展小道理,上升到阐述国家存亡、发展的大道理,这是运用类比的写法。”由此推导出最终的结论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会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由于教学有了层层铺垫,不断搭建支架,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文言词语理解、对文言抽象说理的认识、对文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领悟,都显得不难了,起码都有了浅浅的认识。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