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2018-07-02周剑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体育

周剑

新课改将美育渗透到了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积极地学习、运用新的方法开展体育教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展示风采的平台和机遇,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有利于学生形体美、人格美的形成。首先,强身健体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让自己拥有健美的身材、优美的姿势。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这是健康美的具体体现,也是体育活动显现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是真善美在体育活动中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这种对美的体验和感悟不仅作用在参与者身上,也对观看者产生了美的视觉冲击。其次,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之繁重课业及中考压力,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体育是以活动和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科目,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和体质,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并让学生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合作性得以加強,有利于学生人格美的形成。

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任何一种知识、一种技能的传达、获取和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因此,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潜移默化原则。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而精细的熏陶中形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要长久坚持下去,并且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安排美育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进行有序、有度渗透和有意渗透。

因材施教原则。学生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健康状况、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美育,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最佳发展,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美育教学的途径

构建和谐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学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只有师生真正成为朋友,才会拉近心理上的距离,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便于师生之间知识、技能的输出和输入,进而产生行为“共振”和心理“共鸣”。教师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因此会理解教师,激发出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激发创造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受到启发。师生水乳交融,节奏张弛,交错有致,可引起学生的欢悦之情,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创新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要一改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科学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拓宽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天气晴朗时,学生在室外开展体育课,这时,教师可按照日常的课程授课。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比赛等,增加课堂活力。在室内上体育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提前下载好的媒体软件、视频等给学生播放跳水、跳远、跨栏等极具美感的体育赛事,并对其中的各种姿势、动作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拓展他们对运动美的想象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融合。如果将美育寓于体育之中,整个教学活动就会显示出美的巨大魅力。

(作者单位:长沙县特立中学)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体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我们的“体育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