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让人文精神飞扬

2018-07-02伍雯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个性化新课程

伍雯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和一次大胆尝试。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广大语文教师正积极改变观念,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日趋完美。当我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却不得不直面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缺失:人文精神的缺失。这种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状态:重形式,轻内容。

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如学校规定的篇数,作品的完整结构、写法的条条框框等;而忽视了作品的内容,如是否真实,是否贴近生活,是否舒展个性,是否表达真情,是否有情感的独特体验。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與教师繁重的课业负担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忙于应付繁杂的课务,于是自然地将作文教学置于次要的地位。其次,它与作文教学成效的高难度分不开。作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与点拨,更需要学生丰富厚实的积累,对作文教学的倾情付出,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一些教师常常知难而退。再次,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学校的作文教学常规检查在数量上严格把关,在质量上不做要求。这就给作文教学留下了“荒芜”的空间;即使有人顾及,一不小心或许还成了“牺牲品”。

2.写作状态:重表层,轻深入。

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再加上有些老师教学态度随意,学生的写作多半属于教师的硬性规定,写作状态始终停留在被动的层面,深入生活、感悟生命的自觉写作成不了气候。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的习作易人云亦云而致千篇一律。如写母亲,无非是病中送饭雨中送伞出门唠叨深夜缝补;提到老师,就有了“会说话的眼睛”为我补课的耐心冒雨送我回家的温暖……被动的写作,程序固定,题材雷同,假话套话连篇,个性全无,字里行间感受不到作者的真实体验、思想的自由放飞、性灵的自在舒展。

3.评价状态:重结果,轻过程。

农村中小学作文评析,基本上处于“重结果,轻过程”的状态。作文评价,老师大权独揽,大笔一挥定等级分优劣。讲评时教师乐于灌输,注重的是写作的结果,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做深入的探讨。这种教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反思中提升写作质量的过程,忽略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其创作思维的发展。

人文主义的教育观主张教育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它反对教育以预设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个性与潜能。卢梭主张“要以天性为师,不要以人为师”。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重任,就在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顺应学生创作思维的自由发展。作文教学,理应让人文精神飞扬!

怎样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让人文精神真正飞扬?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前景何在?我认为,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是关键。它包含两层意思: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一、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写作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我认为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追求:

求源。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个性化写作的坚实基础。它的来源:一是语文教材的示范性。语文新教材的人文色彩确实已大大加强,选入教材的作品表现出对于生命和人性的尊重、歌颂,这对作文教学无疑具有示范性。二是农村生活资源的丰富性。农村生活的优势资源为个性化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界的山山水水,独特的风俗人情,山里人特有的纯朴淳厚,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三是课外读物的适量性。开阔的知识视野是个性化写作的翅膀。农村学生视野狭窄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争取多渠道、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充分利用图书室的有限资源,提倡学生订阅优秀刊物……

求真。真实是个性化写作的生命。“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真实的写作是心灵的呼唤。其一,用心观察是真实写作的前提。农村中小学生,对生活在自己周围的老师、同学、亲人等进行细致观察,学会真实地写人;可以在亲近自然中,学会真实地记事;可以在天然的田园风光中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四季的变化、乡亲们的勤劳———从而学会真实地绘景,由衷地抒情。我曾让孩子们走进秋天,秋在孩子眼里是那样美丽:“稻谷一大片一大片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过,这片一望无际的金海泛起层层的波浪。农民们在这片海中收割……”其二,勤于练笔是真实写作的动力。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学生们就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捕捉到创作的灵感。学生在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中有了表达的需要,产生了写作的兴趣,变被动写作为自觉写作。

求新。求新是个性化写作的灵魂。它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用多样的手法表达情感。比如写《路》,怎样才能体现作品立意的新颖?可以变换角度,以“路”为中心,想到它的用途、特性,想到与它的用途、特性相类似的其他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人,这样就避免了写作中的“众口一词”“千人一面”。

求理。求理是个性化写作质的追求。人云亦云的写作现象,究其根本是因为写作者思维不够深入,表现在作品中的思想不够深刻。作品中要融入作者的思考和智性,要求学生写作时持有探究的精神,个性便在作品的“深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要使人文精神真正渗入作文教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不容忽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个性化的教育观念。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个性化的教育观念,一方面指教师必须树立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观念。加德纳认为,人的潜能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只有与个性化的教育相结合,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有效开发。在写作实践中,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写作的需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真正起到为学生写作导航的作用。另一方面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必须进行个性化思考的观念。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思考。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让学生参与作文修改、讲评,可谓顺理成章。它既避免了教师的独断专行,又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但这种评价方式的改进,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必须建立在学生良好的写作基础之上,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1)走进心灵,让兴趣飞扬。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既是写作的素材,又是写作兴趣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勤于练笔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此外,启动激励机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激励中有了写作的信心,拥有抒写自我的机会,体验着写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动力,保持浓厚持久的写作兴趣。

(2)激发灵感,让思维飞扬。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创作灵感,作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思维飞扬。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写作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如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中,有《这就是我》的写作训练、以“自我介绍”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训练。“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许多陌生的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和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吧。那么,就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一段提示性的文字,一次围绕这段文字开展的自我介绍活动,就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了一个足以激发灵感的情境。

(3)打开心窗,让文采与个性飞扬。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互动、师生的交流。如此看来,作文教学仅有评价的互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写作的交流与互动。这就赋予了广大语文教师双重身份,以教师的身份指导写作参与评价,以学生的身份下水作文参与实践。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作文讲评,不再是教师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教师实实在在的示范。作文教学,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宣扬个性的平台,也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一扇窗,用厚实的文化积淀让文采与个性飞扬。让教师参与写作,如同让学生参与评价,唯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互动,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作文教学才能真正焕发人文精神的魅力!

(作者单位:浏阳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个性化新课程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同桌宝贝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