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文本,浅教低年级童话

2018-07-02王丹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公鸡小鸭子虫子

王丹

低年级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自然的欲望,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认为万物皆有灵。童话作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体裁,为儿童打开了一扇扇认识世界万物、理解真善美的窗。但也由于低年级儿童识字量有限,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不适宜进行长文本阅读,因此,课本内童话以短小精练为主。

如何挖掘小文本学点,引领儿童与童话进行深层次对话?我以部编一年级下册《小公鸡与小鸭子》为例,谈几点感悟。

一、小情节里藏着大生活———生活常识教育与简单信息处理

低年级童话大多情节简单,虽也有“起承转合”,但往往以线形方式展开;人物关系单纯,一般为两三个,或相向,或相对,性格特点一目了然。因此,关注角色特点与故事细节成为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

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却不可替换:

1.从生活环境来看,小公鸡和小鸭子都属于家禽,体型大小相当,栖息地点相同,朝夕相处,你呼我应,亲密无间。这是童话开头“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的感情基础。但它们的活动地点又有不同,小公鸡只能在陆地上生活,而小鸭子既能在陆地又能在水中生活。这是故事矛盾冲突的生活基础。

2.从生理习性来看,小公鸡脚爪像树枝一样分开,可以在草地上扒土;嘴巴尖尖,能叼出土里草里隐藏的虫子,但无法游泳。小鸭子脚板长着脚蹼,可以在小河里游泳;嘴巴扁平,能叼住水中游来游去的鱼,但不方便捉虫。这是故事情节中小公鸡帮小鸭子捉虫但掉进水里无法自救、小鸭子帮小公鸡捉鱼并最终救了落水的小公鸡的生理基础。

一切文学作品都源于生活,生活常识是架构情节、刻画角色形象的文学基础。有了这种科学认知,情节与想象才会在儿童的头脑中合理化。因此,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鸡与鸭的知识、照片等资料,观察鸡鸭的活动,在课前分享。这既是生活常识教育,也是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既是理解情节的先决条件,也是想象画面的素材积累。这种植根于现实的想象,是生活的一种折射。孩子们只有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才能进入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童话情境。

二、小词组里传递大意蕴———关键词语理解与汉语语感培养

崔峦先生曾说:“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言材料让语文课“有本可依”,是值得师生反复咀嚼的一道大餐,也是培养语感与情感的关键。

《小公鸡与小鸭子》故事虽小,用词却用心推敲,一词一句皆传情,没有一个多余,没有一处不足。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繁复的修辞,两只小动物之间浓浓的友情,全渗透在平实的词句中,在语言中表达,在动作中传递,值得教师带领孩子们反复朗读,细细品味。

1.捉虫小事露真情。“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中“许多”和“捉不到”形成鲜明对比,“吃得很欢”与“急得直哭”两个词语结构相似,将它们迥异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分角色朗读能让儿童进入真切的故事情境。“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中“……捉到……就……”的运用,缩短了两只小动物的心理距离,那种迫不及待、关爱朋友的小公鸡形象活脱脱体现出来。

2.救命之恩显真情。当小公鸡也想去水里捉鱼时,小鸭子连说两个“不行”,指导朗读此句,感悟反复手法的运用,强调小公鸡游泳的不可行性,叹号语气强烈,既是危险警告,也是严词劝诫。文本与朗读便有了情感。

“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一句中,引导学生发现“不信”一词背后隐藏的心理活动:从正面解读,可以说明小公鸡因年龄小对危险没有认知经验,但有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从反面解读,也能见其固执己见和不听劝告。学生讲到哪个层次均可,尊重儿童的理解。“偷偷地”为小鸭子没能第一时间阻止它的危险举动埋下伏笔,才会有后面化险为夷的惊喜,这正是进行正面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机。

小鸭子救小公鸡时,指导学生从“忽然”与“飞快地”中讀出时间的紧迫、小鸭子动作的迅速与心情的急切,那是一种对朋友面临险境的深深担忧,是一种不经思考、毫不犹豫的本能救助,由此再次印证了它们友情的深厚与互帮互助的美德。

劫后余生的小公鸡“笑着”对小鸭子表示感谢,这笑里有对小鸭子救命之恩的感恩,也有重获生命的珍重。当一切危险、紧张过去之后,在笑声中结束的童话故事,总能给低龄孩子以心灵的抚慰。

三、小语段中留有大空白———想象空间拓展与表达能力培养

真正的阅读是从把书读薄到把书读厚的过程。如果说梳理情节、品读关键词是把书读薄的话,那么读到文字之外,进行补白并产生更多新的感悟,就是把书读厚的过程。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激发读者的参与感,让读者仿佛走进故事情境中。

我想,用问题作为指引,带领儿童去挖掘语段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孩子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也许是“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叫,他会说什么?”“小公鸡不信小鸭子的话,他会想什么?”“小公鸡被救后,心里会想什么?”“小公鸡表达对鸭子哥哥的感谢,小鸭子会怎么回答?”

看似深奥的故事哲理,不需要枯燥的说教,不需要大道理的冠冕堂皇,不需要标准答案,只需一个足够自由的空间与一位智慧点拨的老师,孩子们就能在对故事的补白中,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中,内化为自己的理解。留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就能培养他们心灵的敏感度、思维的活跃度与视野的广度。

(作者单位:长沙县泉星小学)

猜你喜欢

小公鸡小鸭子虫子
小公鸡找快乐
幸福的虫子
小鸭子得救了
吃虫子的花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爆笑虫子
两只小公鸡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
过了两次生日的小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