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生活的引领者

2018-07-02李利娟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林海音教师应课外阅读

李利娟

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正式开始了向“全民阅读社会”迈进的征程。各个学校积极打造书香校园,每个教室建起了图书角,成立了阅读兴趣小组,建设“书香班级”。这是学校层面的积极作为,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孩子的阅读思维,也许比图书馆的建设更意义重大。所以,让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生活的智慧引领者就是题中之意了。如果说低、中学段重点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习惯的话,那么高年级的学生阅读就要开始有意识地拓展其广度与深度了。

一、多角度拓展学生的广度

语文教材的文章数远远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阅读量,因此,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课文的引导下,确定与之相关的阅读篇目和范围,增加课外阅读量。同时,鼓励学生多去图书室和书店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好书,并在班级组成阅读小组,定时组织图书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推荐好书,并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对表现良好的同学或者阅读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同学给予奖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老师和同学可以各抒己见,甚至互相辩论,形成一种积极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如学习《草船借箭》,在感叹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这样将活跃学生的阅读氛围,使全班形成一种自主阅读、互相交流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他们思辨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二、努力挖掘阅读的深度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相对短小简单的文章已经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放开课堂讲解时间,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己领悟作者的思想和写作背景。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获取不同的阅读体会,老师可以不定时地和学生交流,并作出适当指导。学生自己深入到一段文章中,会对相关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主动探索。这种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收获,会更加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窃读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林海音小时候渴望读书的心理,就曾在一周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了解她的生活经历。教师应鼓励学生长期进行各类文章的深入性阅读。同时,对于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慢慢地从阅读中找到解决的答案。

三、通过阅讀培养学生的审美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与意识,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为何是这样表达,换作其他表达方式有何不同等。这种深刻领悟语言表达的能力是很难在短时间习得的,需要学生长期的阅读思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关键文段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增强品读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写作等方式将阅读中的精彩语言化为己有并加以运用,从而加深对于语文魅力的体会。如在赏读《巫峡赏雾》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后首先想象当时的美景,然后通过图片、视频等具体了解巫峡云雾的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仔细的观察力以及“俊秀”“痴情”“璀璨夺目”等词语的应用,都值得学生仔细体会和认真学习。审美能力与意识就是在这长期的浸润中得以形成与发展。(作者单位:郴州市苏仙区柿竹园学校)

猜你喜欢

林海音教师应课外阅读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