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2018-07-02

山西电子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院校优化

樊 迪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0 引言

2012年以来,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和应用快速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迅猛扩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随着我国逐年加强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投入,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深入,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信息化管理中也开始凸显出一系列问题。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且正处于信息爆炸和大数据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尤其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不断增加,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大数据应用背景,基于大数据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理念,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1 基于大数据整合理念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

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规模急剧增长;数据用户数量巨大、时空分散;数据类型复杂,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多种类型。如何应对这些增长迅速、庞大繁杂、类型多样的数据形态,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巨大挑战[1]。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基于大数据的整合理念,构建能够实现各项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在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和大数据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伴随着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信息化工具的广泛普及,高职院校信息化平台的优化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整合和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形成具有一站式管理服务职能的数据应用中心;基于大数据整合理念,提供高效、共享、灵活的智能化服务和管理职能;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数据融合、虚拟化等技术,实现高职院校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的业务整合,解决在复杂大数据处理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图1给出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优化结构。

图1 高职院校信息化平台的结构优化

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信息化平台的结构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安全可靠、可无限扩展性能的集中式数据中心,提供一站式数据应用服务。在大数据应用的背景下,传统上仅仅具有高标准机房、性能优越的服务器以及高速宽带的传输网络已经不能视为是信息化建设的数据中心,新的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数据中心需要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共享[2]。因此,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要改变以往根据项目需求采购设备、部署数据中心架构的思路和模式,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对基础设施和人员有着全新的要求,应该以有规划的、整体的基础架构升级来适应不断增加的新应用,不断提高对业务支撑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应该摆脱原有的各单位分别采购、分别部署的套路,采用专业部门统一采购或者服务外包的方式,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集中,提供安全可靠、可以无限扩展性能的集中式数据中心。

第二,引入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及理念,优化云服务平台。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能够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大量复杂的教学和管理等服务性应用。搭建高职院校信息化应用的云服务平台,将通过物联网以及其它采集设备采集到的信息汇聚到统一平台,整合高职院校各类教学及管理应用系统,将数据中心汇聚的各种信息,构建高职院校的综合信息资源库,并在此基础上为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广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方便、高效的云服务。

第三,建设统一的自动化管理服务应用平台。传统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服务应用平台往往需要人工安装操作系统,安装业务软件,对接入平台的设备管理繁琐复杂,极大地影响管理服务效率。大数据应用背景下,需要基于“系统”、“整合”的思维建立自动化管理服务平台。平台应能实现应用环境的自动准备,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编写各种设备的控制接口,将网络、各种设备、系统和应用纳入到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实现规范化管理,各类设备的使用和应用开发都采用一个标准的规范,使其能够纳入到整体的统一管理和监控中。

2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服务建设优化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的“管控”思维已经难以满足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在信息化管理服务中转变观念和思维,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基于服务性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工具的效用,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服务策略。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服务理念将很好地解决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不同业务系统在服务方面的缺陷,通过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和大数据流,实现信息化服务的整体优化,改善信息化应用的体验和效率[3]。具体的优化策略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化服务建设优化策略

如图2所示,高职院校信息化服务建设优化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拓展信息交流渠道,搭建交互式共享平台。为了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要加强自身的互动平台建设,建立交互式共享平台,为管理者和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开辟实时交流通道。通过调动用户参与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彼此分享知识、经验或技能,满足用户对信息以及比信息更进一步的知识需求,方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二,完善大数据处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改进信息化服务体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数据的处理包括获取与特定的应用相关的有用数据,并将数据聚合成便于存储、分析、查询的形式,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得出相关属性,采用合适的方式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等过程。因此,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要加强和完善大数据管理和各种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大数据处理流程和信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三,积极研究高职院校信息化用户的需求特点,尽可能创建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信息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院校用户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会呈现出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就需要考虑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样就需要加强用户需求的研究,以掌握用户的自身的特点、不同偏好和习惯模式等,并创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环境,从而改进传统的服务模式,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探索和拓展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而达到提升服务层次的目标[4]。

3 结束语

近年来,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之后,“大数据”成为最具颠覆性的新信息科技。在大数据应用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服务机制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革新和优化,以适应各种新的、多领域的数据源持续爆炸式增长的管理服务态势,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刘丽娟.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8):4-5,11.

[2] 郭晓明,张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公共数据平台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69-72.

[3] 严思静.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3):129-130.

[4] 覃广明.探究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J].数字化用户,2017(13):94.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院校优化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