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2018-06-30衣丽园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摘 要: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為基础的规模较小、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既是农村社会的组成部分,又是农村社会的缩影。建设好农村社区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但是,相比城市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将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产业发展不协调、社区功能萎缩、城乡社区建设差距过大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整合农村社区各种资源,重构运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农村社区。从而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1 农村社区概述

1.1 农村社区的概念

随着农业的形成,农村社区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它不仅仅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而且还包括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比如经济、血缘、姻亲、地缘等社会关系,除此之外,还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们通过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交流感情、共同解决生活和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1.2 农村社区的典型特征

1)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社区是随着农业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传统的农村社区以农耕为主要的谋生方式,人口也以农民为主。2)人口密度低,人口聚居规模小。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条件和农村土地的产出水平有限,因此,单个的农村社区无法容纳过多的劳动力,也无法养活过多的人口。同时,由于地理原因和农业种植便利的需要,居民一般住的比较分散。3)社区意识与社区归属感强。农村社区基本上是依靠血缘和地缘这两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农民之间彼此熟悉,彼此了解,一旦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首先求助于街坊邻居帮忙。4)人际关系密切,同质性较强。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与外界的交往较少。另外,农村社区人口少,来往多,人们的关系因而比较紧密,农村社区居民之间了解比较深。在农村社区,受血缘、地缘的影响,同一社区的居民在生活方式、心理情感、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很小,因此,人口的同质性较强。

1.3 农村社区的功能

1)经济功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仅要搞好一般农业生产, 更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 不断壮大社区经济实力。2)政治功能。社区自治组织是实现农村社区政治功能的重要载体,主要体现在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上。社区管理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自治管理,这为农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民主管理提供了机会。3)文化功能。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来帮助农民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学习能力。4)社会服务功能。在政府的资助和政策扶持下,根据农民的不同要求,为社区内的残障人士、遭家庭暴力困扰的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处于困境中的外来人口等弱势群体提供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

2 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城市化和工业化催动了农村社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人口的转移,农村社区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毋庸置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农民就业和产业支撑问题

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社区新生活的可靠物质保障。我们在发展好第一产业的同时,也促进了林、牧、副、渔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一些地区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急于求成,不考虑社区农民的就业和社区存在的根基,大肆集中土地发展非农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将农民从土地上脱离。目前,农民耕种土地虽然收益不高甚至赔本,但这毕竟是农民最后的退路,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最后的缓冲,如果贸然断去这一最后的退路,处置不善,后果不堪设想。

2.2 农村社区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1)农村社区经济功能弱化。首先,第一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先进的科技作为支撑,无法进行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经济产出水平较低。其次,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力不足,信息不流通,不能有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培育和发展社区特色经济,很难发展和壮大社区经济实力。2)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弱化。农村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为农民提供高效、全面、非营利性的服务来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如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留守儿童服务、卫生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当前农村社区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为农民提供这么全面的服务。其次,即使有能力为农村社区提供各种服务也是劣质甚至是高价的。最后,农村社区服务处于被动状态,其社区服务名存实亡。3)农村社区治理严重滞后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相比,城市社区起步较早,发展快,有着完善的治理理念模式,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高,理性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农村社区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多数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滞后于城市,导致城乡社区建设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

3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

3.1坚持基本原则,保护农民利益

建设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实践探索。在这一探索实践中,要本着少说多做、务实重干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农民一定非常关注自身在土地重组过程中的利益得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让老百姓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当中真正改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更多建设发展的成果。

3.2 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就近就业

要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市场需要发展服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集约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做到就业优先。产业和就业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提,也是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3.3 扩大財政投入,保障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都需要财政支持。因此,各级政府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持续的财政保障,确保农村社区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将农村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各类资金纳入整合范围。要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完善相应政策法规,逐步实现农村社区服务均等化。

3.4 学习城市社区的经验教训

城市社区建设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虽然它的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经验。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构建过程中,出现了天津模式、青岛模式等,这些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各级政府和社区关系问题,整合了社区资源,较好的理顺了关系。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助风尚。由此看来,城市管理体制告诉我们在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中应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村庄整治、农居优化、土地整理等手段,努力实现城乡发展方式、区域发展方式、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三个转变”,促进城乡社区发展一体化。

4结语

农村社区的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我国的城市化也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不完善的城市化政策,使农民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社区。同时,由于农村社区落后于城市社区,农民无法享受城市社区居民所享受的基本公共资源。因此,农村社区应加快转变发展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村居民能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肖家奇.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D].浙江海洋学院.2014.

[2]项继权,王明为.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态势与阶段特征[J].青海社会科学,2015(02):1-9.

[3]陈颢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

[4]牟维伟.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

[5]张颖.保定市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6]吴业苗.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与“社区化”体制建构——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J].社会科学,2013(08):80-89.

[7]王金荣. 中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作者简介

衣丽园(1996-),女,汉族,河北邢台市人,学生,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