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方党报金融报道的视角选择

2018-06-30李尖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党报受众金融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金融新闻的需求和关注不断增加。

在金融新闻的宣传的不断深化和媒体传播模式的不断丰富下,金融新闻的传播力度得到了空前的放大,又因为金融行业的高度敏感性,极易衍生出新的问题,进而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党报,其金融报道的视角选择不仅仅要立足行业本身,也要放眼全局。既能“上接天线”,也要“下接地气”,关注金融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与公正,同时要有政策敏感性和全局意识,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舆论引导。

1 党报金融报道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党报金融报道在专业深度,宏观分析,综合力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金融报道的形式更偏向专业化。金融报道的内容局限于专业机构提供的数据资料,使用过于专业、晦涩的报道语言,无法将专业的金融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表现在内容当中。随着时间推移,普通受众信息的获取会越来越狭窄,造成无法跨越的知识“鸿沟”,这不仅使得地方党报金融报道在内容上缺乏吸引力,导致读者的流失,也使普通受众与精英受众的差距拉大,形成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和谐。

金融信息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多数地方党报从事金融报道的记者,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在金融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欠缺,很容易在金融报道判断力上出现偏差,无法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分析。很多媒体只是简单报道政策和信息,缺少背景资料和系统有效的分析,缺乏加工提炼的产品以及深度的分析评论。

偏重对政府的宣传报道。部分地方党报报道的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其消息来源,还是其报道选题,对政府的报道都占有很大比重,并且这些报道大多都是宣传报道。政府在新闻媒体中的强势和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他消息来源或其他议题在媒体上的话语权。这种情况下,在报道中,大多数都以会议报道和领导讲话为主,因此,报道所蕴涵的市场信息量不足,金融报道的服务意识差。

负面监督报道所占比重很少。尽管地方党报也有一部分针砭时弊的舆论监督报道,但大多不痛不痒或者只是代表政府的立场对经济问题进行澄清解析。作为党报,其意识形态属性造成其注重正面新闻报道虽然无可厚非,但新闻监督也必不可少。

2 报道视角的理性思考

各党报报刊的高端定位使得他们之间存在着同质化竞争,而这种同质化竞争进而导致报刊金融报道习惯性地从宏观角度看待经济现象,从而忽略适合于受众理解、接受的民生金融事件。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对金融新闻报道定义、内容的狭隘理解,同时也与我 国的新闻体制有关,长期以来,金融新闻报道都是以政府“传声筒”的工作自居, 多数情况下是为政府、为经济学者服务,而未能兼顾普通受众。受众定位的误区 必然对报道视角的选择造成影响,在这种误区之下,许多媒体在报道中往往从政 治视角、专业视角去看待经济事件,报道内容也主要是为高端读者而服务,这显 然是片面的。

当然,这也与金融信息透明度不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低、金融类新闻记者专业素养不够以及对读者和市场需求研究薄弱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些金融新闻工作者为了凸显内容高端,特别是现在一些市场化的专业财经媒体金融报道中“据一位知情人透露”“据有关人士证实”等等这类匿名信源的引用几乎通篇可见,这不仅不能增添新闻的权威性,反而会伤害新闻的公信力,并影响受众的判断。从媒介传播效果角度看,金融报道还需要在完善受众知识结构、培养意见领袖、打造品牌等方面努力。

另外,在一些金融报道中,以引用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欧美投资银行的报告为时尚,言必称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报告和专家团的评论,却很少引用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信源。这种新闻价值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公正。

金融时刻都在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而不仅仅只是对外贸易政策、央行货币 政策这些宏观的东西。老百姓或许不会直接关心央行加息,但他們必定会关心自 己存在银行的钱,应该如何处理才合算。因此,金融在关注宏观经济状况之余,还应学会从普通消费者、普通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好高端受众与普通受众之间的需求、利益权衡。

3 新闻视角的选择逻辑

金融报道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属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征,即政策性、 敏感性和服务性。 金融报道视角可以从各个角度、 侧面切人 , 这就决定了金融新闻报道的多元化、多样性。适应新的形势 , 丰富报道形式和品种, 提高报道质量尤为重要。

首先,宏观金融命题做好落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政策变化和走向是国内外最关注的金融问题, 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种改革创新层出不穷,金融领域的改革更是如此。比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金融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货币政策、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等。

从表面上看,改革自上而下进行,金融很多时候都是全国上下一盘棋,地方党报很难找到合适的角度切入,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殊的情况,根据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抓住这一点,地方党报也可以在宏观金融题材报道中,挖掘出有地方特色的报道素材。

例如科技金融时报在温州金融风波之后,温州金融改革之际,推出《破产企业大起底——温州民企失败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从典型破产企业案例入手,立足温州独特的地域特色,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发展命题,挖掘地方元素,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方式,创新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引领和推动工作的作用,为温州金融改革发带来不同视角的思考。

其次,地方金融报道贴近民生。如果记者只是就金融谈金融,只采访监管层、金融机构,甚至只是就金融机构提供的素材简单整理,那么写出来的报道只能是“空中楼阁”。但实际情况很可能与这些“美好”的数据相悖,数据背后隐藏着企业生产贷款融资难、民众投资理财意愿下降等问题。这就要求记者在做金融报道时,跳出金融行业本身,多贴近民生,倾听诉求,反映心声。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报道金融行业,而报道出的内容也更受群众和市场的关注。

党报的金融报道不能仅停留在反应数据方面,还需要服务经济大局,探讨解决方案。例如温州日报《全国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新模式,瓯海农民一“诺”贷走千金》,报道了瓯海农商银行突破银行现有的“非抵押登记不贷、非担保不放”的传统贷款模式的“天花板”,让农民朋友的信用“一纸千金”,盘活瓯海农村300多亿元资产。也为中国能在现有制度下,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

此外,金融报道的内容涉及金融体制、金融政策、金融产品这些相对专业的内容时,就要求党报记者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做好翻译,将专业化为通俗。对于枯燥的数字,要做好背后的解读。如“广东省GDP1.2万亿”这是个很虚的概念,一般读者很难引起兴趣,但是如果说“广东省GDP相当于一个俄罗斯”,这个数字就变得具体和生动起来了。

再次,加强金融评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 , 评论的分量也是一张报纸特点和优势所在,没有评论, 报纸在移动互联网信息迅速传播的当下,更缺乏竞争力。实际上 , 国际上很多报纸都把评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安德奋· 高尔斯所提出:在报业不发达市场上 , 新闻就已经足够 ; 而在报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上, 就需要优秀、尖锐、 强有力、发人深省的评论。 国际性财经媒体如此,国内地方党报也是如此,在报纸内容同质化、读者素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除了加强报社自身的评论,还可以特约权威人士就金融热点问题撰写评论,为读者提供判断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就是所谓的“干货”,对增加报纸读者“黏性”会带来很大裨益。

作者简介

李尖(1985-),女,浙江省温州市人,汉,助理记者,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媒体方向。

猜你喜欢

党报受众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