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06-30李桂芝

学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策略措施教育改革人文素养

李桂芝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育教学主体以及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人文素养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要求,是高中历史重要的教育内涵,同时也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符合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改革;人文素养;策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25

历史是一面镜子。唐代政治家魏征就曾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了兴亡交替,同时也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贯穿着整个历史进程。从“君子温如玉,公子世无双”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格物致知”,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至今,历史中时时处处充满着人文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公民素质和教养,人文素养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愈发强调和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今天,加强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加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以有效践行教育改革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所谓人文素养,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平等自由价值观念的一种践行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文素养强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认知和感情,尊重人发展的多样化。人文素养还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思想和人的尊严作为世界的尺度,以此来对抗任何试图凌驾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等。

二、 高中历史关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一些教师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受教学成绩的压力,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依然遵循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并没有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依然采取照本宣科式的“灌溉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接受老师灌输的教学理念,这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就足够了,这其实是一种肤浅和片面的教学认知。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道”,知识只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个简单层次的组成内容,而人文素养才是其更深层次的核心内容。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重视,但是由于在教学中过于追求形式或者没有结合好教育教学的实际,导致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措施

(一) 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教学的师资培训,革新教师教学观念

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育部门和单位以及学校要加强对于高中历史教师关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学的针对性培训,让教师们深入理解和认知人文素养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在教学中能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所重视,革新其教育教学的理念,从而逐渐改变高中历史教学中“重知识,轻素养”的教学现状。

(二) 构建开放式历史课堂,践行以学生教学主体的理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历史课堂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小组合作交流、以问题为导向等有效方式构建高中历史的开放性课堂。比如在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向学生播放一些比较热门的明清宫廷电视剧片段,并提出“明清朝廷到底是如何运行的,真的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吗”“明朝、清朝各自的文化发展有何特点与不同”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选出小组代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其充分思考和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让其对历史中的一些内涵可以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发掘,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现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和独立思考以及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其人文素养。

(三) 深入研究和深度发掘教学文本,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实际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和深度发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从而引导对其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其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在高中历史中关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电影片段以及1997年香港回归的相关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促使学生培养远大志向,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四、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革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月新.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3).

[2] 袁崛. 高中歷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 刘燕.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河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策略措施教育改革人文素养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探究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有效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