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龙岩田尾矿区水泥用灰岩矿矿石质量变化规律

2018-06-28章喜相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灰岩岩性矿石

章喜相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福建 福州 350001)

1 矿区地质概况

田尾矿区位于闽西南坳陷带南西部的广平—龙岩坳陷内,龙(岩)—漳(平)复式向斜的近核部,政和—大浦深大断裂的西侧。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下石炭统林地组(C1l),上石炭统船山组(C3c),下二叠统栖霞组(P1q)、文笔山组(P1w)、童子岩组(P1t)和第四系(Q)。

水泥用灰岩矿赋存于上石炭统船山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上石炭统船山组分布于矿区南部及东部,地层产状:倾向300~320°,倾角20~40°。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巨厚层状细晶灰岩,上部夹白云质灰岩。最大厚度331m。下二叠统栖霞组分布于矿区中部、北西部及南部,地层呈北东向展布,倾向300~320°,倾角20~40°。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栖霞组地层可分为五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P1q1):岩性为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燧石结核灰岩、燧石条带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第二岩性段(P1q2):岩性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细晶灰岩、含燧石灰岩。第三岩性段(P1q3):岩性为灰—深灰色燧石灰岩、燧石条带灰岩和泥灰岩互层。第四岩性段(P1q4):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灰岩。第五岩性段(P1q5):岩性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硅质灰岩、含灰岩角砾硅质岩,间夹薄—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和钙质泥岩等。

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共见有5条断裂构造,走向以北西向及北东向为主。

矿区岩浆岩较发育,共见2条花岗斑岩脉和4条辉绿岩脉。花岗斑岩脉对矿体连续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矿区岩浆岩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

2 矿体化学成分变化分析

2.1 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定了水泥用灰岩矿3个,自下而上依次编号为KT1、KT2、KT3号矿体,分别赋存于上石炭统船山组(C3c)、下二叠统栖霞组第二岩性段(P1q2)和第四岩性段(P1q4)中。

KT1矿体分布于矿区中东部,沿走向北东长约1 050m,沿倾向宽10~500m,呈一单斜构造形态,层状产出,矿体最大厚度约260m。KT2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沿走向北东长约1 900m,沿倾向宽25~210m,呈一单斜构造形态,层状产出,矿体最大厚度约103m。KT3矿体分布于矿区的北东部,沿走向北东长约830m,沿倾向宽15~90m,呈一单斜构造形态,层状产出,矿体最大厚度约58m。

其中KT1矿体为本矿区主矿体,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微晶—细晶灰岩,其资源量占全区总资源量的64.48%,本文仅对KT1矿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控制KT1矿体的钻孔共有24个,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CaO 48%~55.60%,平均53.31%;MgO 0.04%~2.98%,平均0.77%。

2.2 KT1矿体化学成分沿倾向上的变化特征

KT1矿体共布设7条勘探线进行钻探控制,勘探线方向为近矿体倾向方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8号勘探线上的钻孔单工程CaO、MgO质量分数进行倾向方向品位变化统计分析,并以CaO、MgO质量分数平均值编制沿倾向变化曲线(见图1)。

图1 KT1矿体CaO、MgO含量沿倾向方向变化曲线图

8线矿石中CaO质量分数为48.70%~55.60%,平均53.95%。质量变化系数仅为3.10%,表明矿石CaO含量在倾向方向上的变化极小,矿化均匀;矿石中MgO质量分数为0.23%~2.80%,平均0.62%。质量变化系数为44.11%,表明矿石MgO含量在倾向方向上的变化较稳定。从图1中可以看出,沿倾向(东→西)CaO含量呈波状起伏(低—高—低)变化;MgO含量呈波状起伏(高—低—高)变化。两者负相关关系较显著。

2.3 KT1矿体化学成分沿走向上的变化特征

沿走向方向控制KT1矿体的勘探线以间距200m平行布设,不同的勘探线上各选择一个钻孔单工程CaO、MgO质量分数进行质量变化统计分析,并以CaO、MgO质量分数平均值编制沿走向变化曲线(见图2)。

图2 KT1矿体CaO、MgO含量沿走向方向变化曲线图

走向方向矿石中CaO质量分数为48.06%~55.60%,平均54.03%。质量变化系数仅为3.46%,表明矿石CaO含量在倾向方向上的变化极小,矿化均匀;矿石中MgO质量分数为0.16%~3.80%,平均0.58%。质量变化系数为53.32%,表明矿石中MgO含量在倾向方向上的变化较稳定。从图2中可以看出,沿走向(10线→5线)CaO含量呈波状起伏(低—高—低—高)变化;MgO含量呈波状起伏(高—低—高—低)变化。两者负相关关系较显著。

2.4 KT1矿体化学成分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

对矿区控制KT1矿体的24个钻孔进行品位变化统计分析,并选择具代表性的ZK804钻孔编制矿体CaO、MgO质量分数沿垂直方向变化曲线(见图3)。

图3 KT1矿体CaO、MgO含量沿垂直方向变化曲线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沿垂直方向CaO含量以54%为轴上下波动(波动范围51.08%~55.60%),质量变化系数为2.52%;MgO含量以0.5%为轴上下波动(波动范围0.24%~1.63%),质量变化系数为62.79%。CaO、MgO含量波动范围较小,两者负相关关系较显著。

3 夹石层特征

矿区主矿体KT1共圈定11条夹石层,自下而上依次编号为J1~J11。夹石层岩性为含泥炭质燧石灰岩、燧石灰岩和含白云质灰岩层,以高硅、镁为特征。夹石产状与矿层产状一致,在走向、倾向上多数以不连续或断续似层状、透镜状等产出。

夹石层厚度3.95~28.86m不等,总体厚度不大。根据对控制夹石层的19个钻孔,128件单样的CaO、MgO含量的研究分析,夹石层中CaO质量分数为4.28%~51.8%,平均40.72%,质量变化系数为27.46%,表明夹石层中的CaO含量较低,变化较稳定;夹石层中的MgO质量分数为0.18%~17.4%,平均5.57%,质量变化系数为80.75%,表明MgO含量较高,变化较大。

4 结论

(1) 经对田尾矿区水泥用灰岩KT1

矿体中钻孔样品化验数据的数理统计,并编制三维空间的变化曲线图分析,KT1矿体的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在空间上有小幅的波动变化,但总体质量良好,分布稳定。

(2) 水泥用灰岩主要成分CaO与MgO,CaO为有用成分,对水泥生产有利;MgO为有害成分,对水泥生产不利。田尾矿区KT1矿体中CaO与MgO的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关系。

(3) 夹石层化学成分主要表现为低钙、高镁,且MgO化学成分变化相对较大。

猜你喜欢

灰岩岩性矿石
两块矿石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矿kuànɡ石矿石多美丽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