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生态强市 建设美丽虎林

2018-06-28虎林市人民政府市长殷洪亮

活力 2018年11期
关键词:虎林发展

虎林市人民政府市长 殷洪亮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时代下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6.5%。完成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做强新型工业,打造升级发展新引擎

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着力调结构、扩规模、促集聚,提升供给质量,振兴实体经济。

实施“优化工程”。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让老牌医药产业、酿酒产业再生新枝。深度开发“原字号”。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速绿色食品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培育壮大“新字号”,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实施“扩张工程”。围绕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旅游边贸、新型能源等重点产业,精细谋划包装项目,瞄准大企业、上市公司,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南资北移,提升招商引资成功率。坚持实事求是,对不适应本地发展的项目忍痛割爱,对不能长远发展的项目婉言谢绝,对不符合绿色发展的项目拒不接纳,实现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提高招商实效性。突出立项、用地、规划、环评等关键环节,优化服务机制,确保落地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实施“集聚工程”。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承载功能,吸引域外招商项目和域内裂变项目集聚发展。联合域内农森企业园区,建立项目统筹、税收分成机制,搭建项目共引、共建、共享平台,做实“飞地经济”,谋求建设“一区多园”联动发展新格局。

二、做优现代农业,拓宽振兴发展新路径

立足农业生态化优势,加快完善农业生产体系、营销体系、保障体系,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反弹琵琶调结构。主动研究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提升产品价值链。水稻注重调优品种,更新优质水稻50万亩,种植鸭稻蟹稻有机稻1万亩。旱田坚持百花竞放,稳定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红小豆15万亩、黑豆芽豆10万亩、饲草3万亩、北药蔬菜等其他高效作物2万亩。突出抓好 “互联网+农业”基地和“三减”示范区建设,带动绿色基地标准整体提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深入实施“两牛一猪”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打造高品质畜产品基地。启动虎头渔港项目,扩大绿色水产养殖面积,做大做强休闲渔业。

拓宽市场促营销。用好农产品营销“十六条”和“四条路径”,对接线上线下两种渠道、两个市场,推进低端产品扩面增量、高端产品抢位争先。突出我市农产品污染小、质量优、价格实的特点,优化包装设计,彰显时尚性、健康性、个性化元素,冲击中高端市场。

夯实基础强保障。大力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阿布沁河治理、土地整治、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等工程,填补农田水利设施短板。鼓励农民选购大型机械,推广深耕整地、无人机植保等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全面升级。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规范社10家。

三、做活三产服务业,闯出多元发展新天地

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壮大服务主体、优化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第三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做强做优旅游产业。围绕 “红绿银边”四大特色,坚持城乡联动、景区联合、区域联通,打造全景虎林,做火全时经济,年内接待游客3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增长15.6%和13.7%。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绿色农业、中医保健等产业深度融合,高品质开发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富有时尚特征的旅游商品,打造一批生态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让未到游客向往虎林,让已至游客记住虎林、推介虎林。

提质提效对外贸易。立足当前联检机构撤销缩编、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实际,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刺激过货过客,推进边贸产业逆势扩张,确保过货5万吨、过客5万人次,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壮大边贸实体经济,边贸企业发展到63家。

升级升温现代服务。巩固提升商务中介、金融保险、节事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商贸、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向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坚持“用平台”与“建平台”并重,扶持企业入驻天猫、淘宝、京东等知名平台,鼓励自有平台扩大规模,发展微店、APP等移动网络客户端,形成多元化电商运营模式。推动“银政企保”合作,大力发展投贷联动和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物流服务与重点产业、商贸、粮食仓储联动发展,将物流触角延伸到村屯、企业。加快虎林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场外配套工程。

四、坚持改革创新,释放转型发展新活力

坚持向改革创新要潜力、要动能、要效益,优化体制机制,拓展创新空间,激发内生动力,集聚发展势能。

深化改革增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放宽准入门槛,完善监管体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心实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产业发展收益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改出活力、改出质量、改出效益。大力实施国有林场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河长制,逐级开展河长制督导检查,加大清河行动力度,加快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注重创新添活力。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促进院校、县企合作,提升科技企业孵化中心运行质量,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做精产品、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融合发展壮实力。携手农垦、森工企业,共同建园区、做项目、创品牌,打造区域发展联合体。推进区域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协同合作、共赢发展。

五、坚守生态家园,培育绿色发展新优势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虎林最大的财富。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乡村,让群众享有更多绿色福利,让虎林拥有更多生态红利。

扩大生态优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化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与监测督查,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蓝天、碧水、青山、黑土,提升虎林发展核心竞争力。实施蓝天工程。实施碧水工程。实施青山工程。实施净土工程。

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为先,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基础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之都、品质之城。精心规划,编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城市地下管廊规划、海绵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总规、绿地、公交车及停车设施规划,推进各类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突出前瞻性、独特性,更新智慧城市、旅游城市等发展理念,注重民俗文化、建筑风格等特色基因,注重多留公共空间、多建公园绿地,推动城市设计整体提升。精致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强主城区卫生管理和棚户区环境治理,推进城市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

加速乡村振兴。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六、坚定惠民利民,创造和谐发展新高度

立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倾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实现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应退尽退。

搭建社会事业“连心桥”。优先发展教育。优化卫生计生服务。繁荣文体事业。

织密保障稳定“服务网”。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500人。推进城镇职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让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提租补贴政策。成立基层老年协会,健全规范城乡低保、慈善救助、残疾人保障、老年人优待等制度,进一步改善群众基本生活。加大依法治访力度,着力化解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虎林。持续加大矿山、交通、建筑、消防、食品药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监管,严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七五普法”,提升社会遵法守法意识。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防、双拥等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风、更足的干劲,迎风破浪、奋勇向前,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强市、美丽虎林”建设的璀璨华章!□

猜你喜欢

虎林发展
《虎林蜂业发展简史》印刷成册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严格与“出格”,芮虎林的“双重生活”
姜虎林:14年铸就“资讯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空巢村”里那颗赤诚的心
图说协调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